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楷模、道德上的旗帜,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过硬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道德修养;职业素质;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楷模和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素质和修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教育的特征在于对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目标意义,而这种意义无法凭借直观的感受观察到,唯有通过对教育者的行为方式,并且根据数据信息与材料评析来辨识。被教育者会受到这种社会性行为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教师的道德,必须有一个能够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向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都是在前进中确立,所以教育者道德体系的确立,一定也是随着社会的步伐而前进。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这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一定要经历长期而艰巨的摸索。
高校教师通常具备两个职业特点,一个是高层次性,另一个是动机性。专业是高校教师的特点,他们属于高等专业技术人员,所以高层次性是高校教师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在社会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大环境造就了高校教师通常具较高的社会地位。如何保持这种高层次、高地位,高校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达到社会认可的水平。
融为一体的三重职业角色是高校教师的特色。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需要在长期总结与摸索中寻求教学与科研的合理平衡。高校教师也是一名管理者,管理在寻求教学和科研的平衡中无处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体现的是教师管理水平与管理技巧。每个高校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管理心得和管理方法,但是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教学是根本,科研是发展;科研有创新,教学才有新颖的增长点,将教学和科研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做到二者稳步进行。
在这三重职业角色中都离不开教学道德。教学道德是一个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行为准绳。良好的教学道德,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教学道德是一项基本规范,是教师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而严格遵守的规范体系。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往往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科研一旦冲破道德的准绳和伦理的束缚,必然偏离人们的初衷,带来诸多负能量。从研究手段和研究目的两方面剖析,科研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人的行为标准,内涵基本一致,完全暴露在大众的视线里,被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约束着。高校教师的道德管理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准则,是高等学校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项。高校教师道德管理是出于规范高校教师活动中的道德行为,是高校教师管理部门把握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反映。
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必须认识人性,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修养。修养的本质属于人类一种高级精神层次的范畴,人性是需要修养的,通过对人性的认知,能够引导高校教师思索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应该是封闭式的,需要在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總结。实践是道德的一种历练,不应该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应该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校教师的优秀道德,必定是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唯有通过长时间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在过程中深刻领会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思想的深层次上认识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才能使教师的教育境界逐渐得以升华。对于是非的评断和批判,也被认为是道德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如今社会上充斥着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现象,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应该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如何自查自省中来,灵活运用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客观评价。
讲师德,说修养,中心主体是个人,应该说这个看似不太复杂的问题,已经成为师德修养的基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高校教师应该引以为傲,在社会活动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均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教师肩负着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引导这一高要求的使命,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能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杨鼎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修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
关键词:道德修养;职业素质;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楷模和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素质和修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教育的特征在于对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目标意义,而这种意义无法凭借直观的感受观察到,唯有通过对教育者的行为方式,并且根据数据信息与材料评析来辨识。被教育者会受到这种社会性行为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教师的道德,必须有一个能够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向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都是在前进中确立,所以教育者道德体系的确立,一定也是随着社会的步伐而前进。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这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一定要经历长期而艰巨的摸索。
高校教师通常具备两个职业特点,一个是高层次性,另一个是动机性。专业是高校教师的特点,他们属于高等专业技术人员,所以高层次性是高校教师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在社会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大环境造就了高校教师通常具较高的社会地位。如何保持这种高层次、高地位,高校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达到社会认可的水平。
融为一体的三重职业角色是高校教师的特色。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需要在长期总结与摸索中寻求教学与科研的合理平衡。高校教师也是一名管理者,管理在寻求教学和科研的平衡中无处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体现的是教师管理水平与管理技巧。每个高校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管理心得和管理方法,但是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教学是根本,科研是发展;科研有创新,教学才有新颖的增长点,将教学和科研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做到二者稳步进行。
在这三重职业角色中都离不开教学道德。教学道德是一个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行为准绳。良好的教学道德,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教学道德是一项基本规范,是教师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而严格遵守的规范体系。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往往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科研一旦冲破道德的准绳和伦理的束缚,必然偏离人们的初衷,带来诸多负能量。从研究手段和研究目的两方面剖析,科研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人的行为标准,内涵基本一致,完全暴露在大众的视线里,被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约束着。高校教师的道德管理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准则,是高等学校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项。高校教师道德管理是出于规范高校教师活动中的道德行为,是高校教师管理部门把握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反映。
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必须认识人性,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修养。修养的本质属于人类一种高级精神层次的范畴,人性是需要修养的,通过对人性的认知,能够引导高校教师思索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应该是封闭式的,需要在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總结。实践是道德的一种历练,不应该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应该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校教师的优秀道德,必定是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唯有通过长时间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在过程中深刻领会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思想的深层次上认识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才能使教师的教育境界逐渐得以升华。对于是非的评断和批判,也被认为是道德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如今社会上充斥着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现象,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应该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如何自查自省中来,灵活运用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客观评价。
讲师德,说修养,中心主体是个人,应该说这个看似不太复杂的问题,已经成为师德修养的基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高校教师应该引以为傲,在社会活动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均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教师肩负着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引导这一高要求的使命,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能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杨鼎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修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