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海蜇:一年一度的捕鱼“诺曼底”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面上云彩低垂,大船吐出的黑烟经久不散。
  虽没有长枪大炮和血肉横飞,但场面无异于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
  当越野车在仙人岛巍峨气派的龙王庙前停下时,我才恍然惊觉:就在这一年的5月,我刚刚来过这里。那时的海滩一片寂寥,我站在水泥台阶上,心不在焉地向山下乏善可陈的海滩瞟了一眼,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就钻进车里。当时我怎么可能想到,仅仅3个月后,就在这一片海滩上,上演的竟是另外一番景象——盘海蜇,其壮观场面不亚于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就行政区划而言,仙人岛只是一个村,隶属于辽宁盖州市九垄地镇,但在地理位置上,它又毗邻近年来一跃成为辽宁经济新贵的鲅鱼圈区。而在所有营口人乃至辽宁人的眼里,仙人岛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地方,独立于俗世之外——没错,它属于传说和传奇的一部分,属于波涛汹涌的无垠大海。
  作为整个营口地区唯一的一座半岛,仙人岛三面环海,整个形状接近一只兔子。此刻,我们站立的地方,就在这只“兔子”凹陷的“后腿”根上。
  沿着陡峭的山岩小心往下走去,几乎是顷刻之间,我们已经被鼎沸的人声整个儿席卷进去。
  “盘海蜇”,这是仙人岛渔民发明的一个独特的词汇。其他地方的渔民,一般简单地称之为“打海蜇”或“捞海蜇”。为什么会叫盘海蜇?很快,我就明白了个中原委。
  海蜇,是海洋中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中的一个小小分支,柔软的身体几近透明,伞状的胶质丰满隆起,看上去活像一只只在海水中载浮载沉的巨型蘑菇。海蜇的身体95%以上都是水分,是真正的“水做的骨肉”。作为一种寿命短暂的生物,海蜇的存活期仅有数个月,如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春生冬亡。
  在辽东湾,大约每年6月下旬,海蜇开始在近海水域出现,它们尤其喜欢聚集在河流入海口。这不仅是因为河口处的盐度较低,更是因为河流从内陆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由于食物充足,海蜇生长极为迅速,短短两个月,它们可以从孩童手掌般大小,疯长到直径50厘米左右,身形较大的海蜇直径甚至超过1米。最大的沙海蜇直径可达1.6米,重近200公斤,被称为软体动物中的巨无霸。
  在海蜇长成之前,整个辽东湾实行禁海措施,严禁出海作业。因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同,海蜇开捕日也略有差别,不过大抵都在8月21日前后。到了这一天,一声令下,海岸上万船竞发,积蓄整整两个月的等待和激情,就要在这短短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彻底释放。那情景可谓惊心动魄。
  我们没有赶上开捕日,但眼前的景象,仍让人不由得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在辽东湾的大多数海港,港口水深足以供给出海作业的大船靠岸。但是仙人岛是个例外。因滩长水浅,大船只能在数公里之外山岬处的深港靠岸,捕捞到的海蜇搬上小船运到近岸,但是这个所谓的“近岸”,距离用以腌制海蜇的岸边仍有一两千米,需要用人力搬运。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使用马车代替人工。这些大大小小的船只和马车,共同构成了一道漫长的人工流水线。所以,仙人岛渔民自古以来就需要“盘海蜇”,一个“盘”字,生动传神,道尽个中的劳碌和艰辛。
  大海每天两次潮涨潮落。在潮水涨到最高处之前,捕捞海蜇的大船已经驶到捕捞海蜇的地点。因为海蜇通常聚集在浅海,所以捕捞地的水深一般在10到40米之间。水手们在海水中布下一面面巨大的网墙。到了落潮时分,海水哗然退却,海蜇脆弱的自泳能力在此时暴露无疑,它们也随着潮水一路退往深海。但是无数张网墙正在半路上等着它们。这些由海水自动送上门来的猎物,让渔民们满载而归。
  说是“满载而归”,其实只是一种笼统说法。辽东湾海蜇的产量每年都不一样。由于其间因素复杂,渔民们只能寄望于当年夏天的雨水。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决定着汇入辽东湾的几条主要河流水量的多寡,也决定着由河水带入辽东湾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而在雨水充沛的年份,大面积的浅海盐度被稀释和冲淡,更利于海蜇的生长和繁衍。2012年夏天,整个东北地区雨水充足,海蜇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丰收。
  自古靠山吃山,靠海吃海。42岁的王聿明是仙人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船上的8位水手都亲热地喊他王哥。我们在仙人岛上逗留的几天,常常与穿着一袭红色运动衣的王哥不期而遇。他告诉我们,他养船12年,有赚有赔。现在船上雇用的8个船员,平均每人每月的工资在1万元左右。见我们吃惊的表情,王哥淡然地说:咱干的是玩命的活!最危险的是在地底下挖煤的,其次就是漂在海上干咱这行的了。
  在海蜇开捕的日子里,王哥带领着水手们一次不落地出海。回到岸上,他还兼顾着谈点儿海蜇生意。据王哥讲,像这样的丰年,每次出海最多时能打回10万斤海蜇,最少则只有3万斤左右。海蜇的行情随时都在波动,最贵的时候也就2角钱一斤,便宜时9分钱也卖过。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海蜇捕捞季,一条船每天出海两次,所赚毛利在2万元上下。扣除平均每天5000元的人工等各项费用,一年下来,在运气最好的年份,他能赚50万元左右。平常些的,也就20万元顶天了。“都是辛苦钱啊”!王哥最后总结说。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海蜇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辽东湾的海蜇产业从近地销售发展到远销国外。上世纪70年代前后,捕捞海蜇的大小船只仅有500艘左右。到90年代,猛增到1万艘以上。仅仅20年时间,捕捞量岂止增加了数十倍。如此密集的捕捞作业,自然导致僧多粥少。从2005年开始,与中国沿海地区的许多大型渔场一样,辽宁省有关部门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海蜇增殖放流工程。每年6月,几亿只人工培育的海蜇苗被放流进辽东湾,这些人工蜇苗与野生幼蜇一起生长,到了收获季节,它们与野生海蜇早已分不清彼此。
  等潮水落得差不多的时候,网中的海蜇已经被装进船舱,大船收锚回航,而小船们早已等在港口。船舱里的海蜇被装进荆条筐,漫长的“盘海蜇”流水线开始飞速转动。
  这时节正值农历七月末,仙人岛一带的早潮大抵是在上午10点钟之后涨满,下午4点30分左右退尽;晚潮则在深夜22点之后达到最高,接近凌晨4时以后落到最低。这就意味着,每天上午和午夜时分,大船两度出海作业,而在浅海和岸边等待“盘海蜇”的小船和马车,同样是起早贪黑,不舍昼夜。
  此时正是午后3点多钟,从山岬那边的港口到这一片浅滩,整个海面一片沸腾。大船正纷纷鸣笛靠港,而接应的小船更是万箭齐发。马车也驶往相应位置,水深直没马腿。顿时,汽笛声、马达声、船只蜂拥声、人马杂沓声,万千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席卷了这一片天地。
  归程中,摄影师孙静文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场“诺曼底登陆”。他说的真是太形象了!回想当时的场面,海面上云彩低垂,大船发动机吐出的滚滚黑烟经久不散……虽然没有长枪大炮和血肉横飞,但是整个场面无异于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其紧张程度和对人体能的剧烈消耗,也不亚于那一场著名的奔袭。
其他文献
海蜇体内水分含量极大,捕捞上岸的海蜇如不及时处理,  会很快变质,变成一泡水渍,像热天里的冰块一样“化掉了”。  就在男人们紧张地忙于出海作业和“盘海蜇”的时候,我们看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正在龙王庙前的山崖下焚香叩拜。她们的对面,是一座小小的“胡仙洞”,里面供奉着笑容慈祥的胡仙爷爷和胡仙奶奶。依从古训,仙人岛的女人不能与男人一同出海,她们只能留在岸上,翘首期盼出海打渔的男人们平安归来。如果说高
期刊
相对于把星球表面的某一个凹陷和凸起都拍摄下来的探测器图景,  星空摄影无疑更加浪漫,也更加谦卑。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就是: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星野摄影师总会被人们称作追逐星星的人。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本,这样的星空摄影家为数众多,他们有些出于对星空和摄影的热爱,有些则是志在对大众的科普,过
期刊
“莫郎节”意为传召大法会,  源于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藏历正月,  是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导首次讲论佛经、  发愿祈祷的大法会。  在川西高原的阿坝县,  每年一次的“莫郎节”  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宗教节日。  阿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汇处,东邻若尔盖县、红原县,南与马尔康县毗邻,北面和西面分别与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和四川省
期刊
突尼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  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曾绽放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这是一场心灵洗礼之旅,让我带上佳能EOS 100D,  去探寻那些湮没在遥远时空中的故事,  记录下触动内心的每一个瞬间。  当法航的班机降落在突尼斯,我的脚踏上北非大地的那一刻,我发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那么难——放下纷繁琐碎的事情,收拾好最简单的行装,
期刊
丝网版画是当代城市艺术最流行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形式,但却是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一场名为《他们的世界,我们的眼睛》的丝网版画展, 让我们结识来自柏林的19位艺术家。通过这些丝网版画,我们可以领略这些德国青年的自由创意,亦借势一窥当代西方波普艺术(popular art)的新风貌。  丝 网版画:波普艺术的代表  版画,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古已有之。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
期刊
到了清朝雍正时代,中国武陵地区的土司王朝渐渐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延续了381年的覃氏土司也在“改土归流”中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归于史册。  曾经的风流早已经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土司城遗址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欢乐极兮哀情多。”只是万物都难逃盛极必衰之理,唐崖土司城也不例外。  明崇祯年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令土司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所寄予厚望的那个明王朝渐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穷途末路之境
期刊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虽然唐崖土司城已成“历史的绝响”,但它所孕育的文化荣光却传承至今,熠熠生辉。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是一个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
期刊
土司“开门为诸侯,闭门为天子”,所管辖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  土司由朝廷任命,需承担进贡与征调等义务,是中国古代的“一国两制”。  中央王朝改朝换代,但土司代代相传,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  夏日的清晨,在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中,唐崖土司城也和山里的农人一样“苏醒”了。  吊脚楼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油茶汤的香味在晨风中弥漫;有土家妇女背着背篓,走过挂满露珠的“皇城”街道去田间采茶;
期刊
钢筋水泥的捆绑、城市噪音的侵袭以及污浊空气的困扰使得人们逐渐厌倦了都市生活。人们渴望有和风煦日沁润的清晨、蝉鸣蛙叫的午后以及有落日炊烟包裹的傍晚。来吧!邀上三五好友,驾乘雪佛兰科帕奇7座SUV,到兴隆红河峡谷漂流,到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自由呼吸,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6月11日,星期四,清晨,打开车载导航,设定好目的地,调整好座椅角度和腰部支撑,装上行囊,也装上欢声笑语,驾乘雪佛兰科帕奇
期刊
唐崖土司城的营建,是土家族手工者和汉人匠师共同完成的伟大杰作。  古城作为山地聚落,整体格局呈现出随形就势、自由布局的传统特征。  在建筑布局中,体现汉族中央政权礼制文化的营造理念,是山地城市的典范。  唐崖土司城,是山居社会形态与皇权思想结合的佳作,是中国古代山地城市营建的典范。  自从覃鼎为朝廷解除了“奢安叛乱”的麻烦,明熹宗“投桃报李”,将唐崖土司升级为宣抚司(从四品),并同意建立治所“平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