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克宁:“退休”是一种解放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医是一个历练的过程
  五十八年后,77岁的医生纪克宁依然清晰记得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956年,她从那里高中毕业,考取河北医学院(今河北医科大学)。
  “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同时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而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南开中学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留下这番校训解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纪克宁都以此为准则。比如选择学医那一天,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治病救人”。 “我们家基本算是商人家庭,没有人从事与医生相关的工作,只是爷爷和父亲患有肺结核病,父亲又爱读大众医学及相关的科普知识,我便对医生很感兴趣。”作为家里的长女,纪克宁从小就很独立,她明了自己的选择。
  “学医跟别的专业不一样,要有一个历练的过程,就算都学了,最后还得通过思考,通过总结,才真正有提高。只看书本是不够的。”她解释为什么学医需要五年时间。
  1961年,纪克宁面临分配。那时候,人人争先恐后要去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同学们天南海北。她被分到了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医院,做综合性病房医生。
  两年后,纪克宁到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当起了住院医。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纪克宁像鱼儿进了大海一般,对工作充满了热爱,尽情吸收着养分。妇产科多被认为又苦又累,但她并不在意。“那时候主要看工作需要,上学时没有学费和书费,就觉得国家培养了医生,一定要再回馈给国家,回馈给人民。”
  回忆起天坛医院的时光,让纪克宁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教授、讲师很有经验,能够非常规范地培养出一个医生,教会了她很多。
  “那时好些年不兴提升,以至于我离开的时候仍是住院医。那个年代,医生就是累积临床经验,回顾病例。”纪克宁说,“现在学医更注重的是影像、化验、科研,是名气,不像我们那会儿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总结。”
  在纪克宁看来,一代人跟一代人不一样。她们这一代承上启下做了好多,都是从最基层做起,从什么都没有开始摸索,所有东西都是慢慢地从实践中磨出来的,所以比较有耐性。 “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这是纪克宁的座右铭,也是这么多年来的感悟。
  从业53年来,纪克宁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政策,参加过上山下乡,深入民情,这让她走得也更踏实,不仅积累和更新了专业知识,也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践。
  “我很感谢这个职业。感谢病人通过自己的病痛,成就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梦想。每例急救成功,更加坚定了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的信念。”
  在医生这一职业变得如此敏感的今天,纪克宁也从未后悔过踏入这一行。“我觉得每个人的病都是一本书,过程、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医生这个职业会让原来感性的自己变得更理性。这样也比较能宽容别人。”
  谁是强势?谁是弱势?
  从医的人往往对家庭付出很少。纪克宁的先生也是医生,夫妻俩都缺席了儿女的成长。“小时候女儿在北京归奶奶管,儿子在天津归姥姥管,这也是为了学业。”虽然如此,纪克宁并不遗憾,“医生就是没有自己的时间啊。那个年代我也是觉得自己要多进步,多为病人解除病痛。”
  从业这么多年,纪克宁深深体会到,医护人员已经成了尚未成功的医改道路上的牺牲品。“医学是有风险的行业,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多超负荷工作,活多、钱少、高危已成为中国医生的标签。最严重的是执法不公,法律往往将患者视为弱势群体,将举证责任倒置,使得医生成为戴罪之身,作为执业医师深感屈辱。”
  1990年代以前,纪克宁从未意识到医患矛盾这一问题。“1990年以后只是个别现象,根本构不成整个社会的大问题。但2000年以后再加上医闹,一下子就出现了‘不打医生打谁,不打护士打谁,打的就是他们’的普遍现象。”这种把对社会的不满、对医院的不满发泄到医生身上,让医生当替罪羊的举动,让纪克宁内心很是不舒服。
  “医闹就是流氓,就得严厉打击。像在美国,一般就得收监,还会让他们赔偿很多钱。”纪克宁说得认真。在她看来,虽然现在国家也投入了很多人力保护医院,但却缺少相应制裁的法律。
  “到底谁是强势?谁是弱势?哪一行都有风险,但就是医生这一行不允许有失误。每一次发生一些事故或者误诊的时候,很多医生出于职业道德都会有负罪感和不安,但依然有很多人坚守在这一岗位上承担很多。”纪克宁说。
  制度缺失与保障无力,让医生成为了面对矛盾时非常具体的一个对象,悲剧也就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不可能给每位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帮助和安慰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体制造成的。如果让80%-90%的患者,在门诊服务上能够下到社区,医生们才有精力和时间,建立医患相互信任的这种关系。”原北京市卫生局干部王双琴曾这样提到。
  “很多时候不是说医生失误,现在不论是环境污染,还是食品安全等诸多复杂情况,如果没有化验和精密仪器检测,一旦有情况真是百口莫辩,没有证据。”从业多年,纪克宁没有任何医疗事故,但是也曾经历过同科室的一些意外。从中,纪克宁也吸取了很多教训。
  “现在好多医生常常会觉得忐忑,跟病人说完话,赶紧就走,不敢多待,确实都有一个防范的意识。”纪克宁谈到几年前同仁医院医生徐文被患者砍数刀的事情,感慨道:“每个医生在学医的时候都以救死扶伤为目的,但现在,他们更注重保护自己。”
  “谁都愿意做个好人,不愿意做个死鬼。”纪克宁很直白。在她看来,医生和患者事实上是平等的,治好了病,两人也是共赢。“所以如何分辨强弱势?很多时候还是社会带出了这个问题。”
  医生在中国到底是什么?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   纪克宁曾多次出国访问,她的观察是,“除中国外,各国都十分尊重医生。有的国家,医生的地位超过官员,甚至超过律师。在中国,医生以前的地位虽然不算高,但会觉得在治病救人中得到快乐,并没觉得受到屈辱。现在,完全就成了替罪羊。”
  “中国医生的执业环境太糟了!”一位医生曾向《医学界》杂志痛陈,“医疗环境和医疗工作强度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去,真的是在撑着,硬撑着,工作中没有乐趣。”
  “医生在中国到底是什么地位?有没有发挥他们的所长?是不是能真正地人尽其能?”纪克宁觉得这些问题非常需要思考。
  “很多现象特别能说明问题,比如SARS发生的时候,医生被称赞为‘白衣天使’。包括汶川地震,医生也是奋不顾身地向前。但是,远离这些危险时,人们就反过来给医生挑错。各行各业都有出错的人,但对医生却是普遍挑错。可以说,医生的地位正在下降,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与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相比,医生们的回报明显偏低。《医学界》此前发起的一项6150名医生参与的调查显示,中国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非常不容乐观。“我得说句公道话,现在的付出和薪酬确实不成正比。”纪克宁说。
  在中国,医生究竟该不该拿高薪,一直存有争议。《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叫做《医生子女为何不学医》的文章中提到,给医生高薪,也是想让他们脑子里只考虑看病,而不要考虑如何赚钱养家。事实上,让医生有尊严地拿到合理合法的高薪,表面上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实际上是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最终减少不合理的医药费用支出。
  在纪克宁的记忆里,35年前随中国援外医疗队在马达加斯加的两年零八个月,是她作为医生幸福感最强、安全感最足的时光。
  “马达加斯加是真正的全民医疗,所以就不会有不平衡的心理,医护关系非常好。在那里也真的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总统和夫人设家宴款待医疗队,卫生部长时不时就会来慰问一下。”
  那种工作环境让纪克宁深深地感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此后,每次出国,她发现在那些国家都是医生说了算,患者和家属会非常配合。医生没有杂念,没有烦扰,剩下的只是互相交流和学习。
  对于医生当下的敏感处境,纪克宁说:“无论是私底下,还是会议上,大家并不交流这些事。对于医生们而言,明摆着的事,只能装不知道,装看不见,装麻木不仁。”纪克宁说,“事实上,现在很多医生都有一种屈辱感。”她强调。
  “我理想中的医生,是面对病人可以只考虑他的病情需要怎么处理,怎么与病人做好沟通,然后全力以赴地救冶病人,而不是首先去想我怎样做才不会被骂,被打,被投诉,惹上官司。”一位医生这样说道。
  如今已77岁的纪克宁面对当前的形势,觉得“退休”对自己来说是一场解放。她现在在北京生生医院及北京美兆健检中心坐诊,也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以女性不孕不育为主的会诊。
  对于中国未来的医疗,纪克宁没有想过,也没有过多的期待。“我不是那种爱纸上谈兵的人,我是那种非常讲求实际的人。且行且珍惜。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我喜欢这样。”末了,她说,“我希望中国能够走自己的道路。”
其他文献
早上11点钟,我们的车开上成雅高速(成都—雅安),一路畅通无车,令人诧异。  车下了高速后,往宝兴方向行驶,刚走几公里就看到车队的尾巴。终于遇到正常的堵车了。  两年前去四姑娘山时曾经过此地,此番旧地重游,一切如昔,看不出去年地震留下的伤痕。满腹狐疑中,旁边的伙伴阿梁淡淡冒出一句:“去年的救灾物资还积压呢!”闻语顿觉尴尬,一时无话。  牛背山以云海闻名,也以道路最为泥泞颠簸闻名。几天前,牛背山的封
期刊
也许已经看惯了钢筋水泥的都市,也许已经厌倦了拥堵不堪的车流,当这些充溢着田园之美的画面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不禁荡漾起一种感动。人与自然,本该这样和谐相生,休戚与共。  如果说城市是一曲现代交响乐,那么这些村寨就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歌,从远古传来,历经岁月沧桑,饱含生活积淀,淳朴,厚重,诠释着大美的真谛。  这是一种美丽,至今还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国度。在几十年飞速的发展建设中,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之
期刊
小时候,有一次姐姐想穿裙子坐火车,被母亲骂了一顿。从此,我得到这样的“教育”:一、出门旅行应该穿不起眼的旧衣服;二、穿花裙子旅行都是浅薄甚至不正经女人的所为。  这个认识体现了二三十年前老百姓谨小慎微、审时度势的生活哲学。出门在外,意味着条件恶劣卫生无保障,舍不得拿得之不易的新衣服去白白折腾。人在旅途,尽可能收敛锋芒,是保证安全的起码策略。  过去的生活常识变成如今的时代荒谬,可儿时的戒律仍在我心
期刊
“我是一个接地气的专家,更是一个旅游爱好者。”  作为旅游业专家领域的泰斗式人物,谈起旅游,魏小安呈现的绝不是一张古板的学究面孔,虽然他著作等身,至今已有超过3000万字的著作及实证研究,更有“中国酒店业教父”的美誉。可以说没有魏小安,就没有中国旅游的现在。  纵然如此,魏小安也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旅游爱好者。  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闲云野鹤;下联:散仙游侠;横批是“好玩,玩好”。  他用“
期刊
小区楼下,有一片难得的面朝湖水背靠高楼的开阔地。夏天,两棵高大的国槐浓荫遍地;冬天,八九点钟的阳光穿过楼间的缝隙,洒在那片开阔地上。因此,常有老人们来此乘凉,或晒太阳。  一天上午,遇到两个老太太,坐在轮椅里,在那片太阳地里闲聊天。没有别的听众,只有她们两个,耳不聪目不明的,竭力扯着嗓子,力图让对方听清楚。我站在那里听了一耳朵,我以为她们会聊些病啊痛啊生啊死啊的话题,结果不是,她们居然在聊房价,聊
期刊
当短途观光游逐渐成为北京、天津人的一种休闲方式,蓟县就成为了京津等地过惯了都市生活、受雾霾困扰的城市人可选择的最佳休闲之地。每一天都能看到来蓟县山林乡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山玩水、粗茶淡饭、忆苦思甜……观景倒成了其次的旅游副产品。  于是一批村子受此启发,率先自发探索着新农村建设。他们建设了西式别墅类型的农家乐休闲住宿区,并逐渐改善基础设施,改变后的农村开始让城市人向往。  蓟县的毛家峪村引进香港的
期刊
“阿萨勒湖位于非洲南部的吉布提,距该湖几公里外有一处大型建筑工地。在这个工地上,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湖盐开采和加工设备的安装以及办公楼和职工宿舍的建设。”  6月24日的《朝日新闻》刊登了题为“覆盖非洲大地的中国标准”的专辑,试图从中美两大国在全球范围的角逐来探寻国际新秩序的走向。  当地的外交人士告诉《朝日新闻》的记者,中国的国有企业获取了吉布提港湾设施经营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正在从事新
期刊
这是一句流行度颇高的中国式口头禅,根据语境和语气的不同,可以表达出厌恶不屑、善意规劝、诙谐自嘲等各种情绪,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这两个字还有一个特别奇葩的功效:对那些看起来无法解释的事情,给出一个简单而又似乎可以理解的解释。  比如,竟然有人愿意花费66.8万元,来参加北大的“天价培训班”;比如,一位市委书记面对公众讲话,手里的讲稿竟然是一张旧日历纸;比如,面对记者在矿难现场的拍照采访,一位副市长
期刊
我是一个正常生活的人了  “整个上半场,我都没有分清楚哪个是德国队,哪个是阿根廷队。”郭宏杰腼腆地笑。“下半场还睡着了,亏得加时赛的时候醒过来了,总算没有白看。”  这是本次世界杯郭宏杰看过的惟一一场球赛。  那天做完手术,已经凌晨。郭宏杰骑着自行车穿过不眠的街道、酒吧和大排档,听到电视机里《豪门盛宴》的评说声以及人们的碰杯声,兴奋难抑。  刚刚进行的手术很是成功——异常艰苦凶险的动脉缝合,历时1
期刊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冯唐的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5月12日,他的第六个长篇《素女经》写完。当晚十点,他在微信上表达:“嘿嘿,开心。”第二天是他的生日,他再次提及这一乐事:“今天生日,写完《素女经》。开心。且开心。”  这本窥探企业家情色欲望的书开始成为他生活的重点。他在微信上转发了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的初中同桌称,“在一个不很长的长篇里,情戏颇繁,气味纷呈,看到后来着实有些受不了,直想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