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明确科学合理用血的内涵,使《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更符合临床输血工作实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后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输血实践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结果在临床输血实践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应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论应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个性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关键词:临床输血;合理用血;血浆;全血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9-02
为了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广大输血医务人员在输血工作中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努力做到了安全、正确、规范,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也减少和避免了临床输血中的不良反应。但是,临床输血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输血28685人次,其中输悬浮红细胞16774人次,新鲜冰冻血浆11091人次,机采血小板820人次。患者分布于内科、外科、妇产科、以及其他科室。
1.2方法
输血后由输血医生或护士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然后由输血科负责保存和统计。
2结果
28685人次中出现有输血不良反应248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86%。其中发热反应107人次,多为输注红细胞所引起;过敏反应130人次,多为输注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所引起;胸闷、血红蛋白尿1人次,其中发热和过敏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要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和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除了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外,还需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来进行操作。但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输血专家和输血医务人员应不断探索和思考,让配血工作更加安全和完善。
3.1复查血型
ABO血型的正确鉴定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1]。如患者在医院门诊做过血型鉴定或在住院期间输过红悬或查过血型,然后又要反复输血浆、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这时候患者就有可能需要复查血型,复查的话就会出现重复收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开支,还增加了检验的负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果不进行复查和检测是否存在着风险。部分医院认可在本院查过血型以后同型输注时均不用复查血型,只要开输血申请单即可。此项说明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没有涉及,输血专家应将其作为规范明确确定下来,为基层医院操作提供方便。
3.2抗筛试验
不规则抗体会引发急性或迟发性反应,往往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2]。就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应如何确定做与不做的时间点这一问题,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在近期内反复输血时需要做。但在输血实践中大部分医生无法确定在近期内需要输几次血,往往视具体治疗情况而定。另外,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在输血时需要进行检测,但如果在患者或家人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医师也难以确定是否该进行检测。此外,在输入的血液成分方面,输血技术规范里没有明确的检测规定,也没有规定近期内反复输血时复查的间隔时间。本院制定了输红细胞成分时都需检测不规则抗体、近期反复输红细胞成分的患者复查时应隔3d、输血浆或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的患者无需查抗筛等规定,有待专家对这些规定的科学性进行确认。
3.3 配血标本
输血技术规范只是规定了应使用输血前3d的配血标本,但没有规定是需要抗凝血的配血标本还是不抗凝血的配血标本亦或是两者皆可。如果是抗凝血又没有规定需用什么抗凝剂的血,至少需要多少标本量才合适。如未在配血标本试管写上名字,能否送到血库之后再填写;如果涂改了配血标本试管的名字是否能接收;能否使用写着无名氏的配血标本等等。
3.4 配血方法
输血技术规范没有规定必须使用什么样的交叉配血方法,很显然使用盐水介质法是不合适的,这种方法只能检出ABO血型抗体,不易检出免疫性抗体,尤其是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不宜使用盐水介质法配血[3]。有血站规定必须用凝聚胺法和盐水介质法同时实验,而使用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是比较好的。
3.5 献血者反定型
在交叉配血时,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应给供血者做正反定型,而血站发出来的血都是专业人员经过认真检查之后定出的血型,如果有误,只需对供血者进行正定型复查即可发现,也可以在交叉配血时发现,没有给供血者反定型的必要。如果使用凝聚胺法和盐水介质法交叉,不仅要给受供血者正反定型,还要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这样就难以在0.5h之内完成。简单、快速、准确是紧急配血的要求,如果过程太复杂就会耽误抢救时间。在输血实践中应先给患者输注一袋血,可晚一步配其余的血。
综上所述,应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个性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给输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技术规范应规定的更加详细一些,让基层医院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更加具体也更有据可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进一步提高配血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强.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7):894.
[2]张印则.《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129-131.
[3]腾龙.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05.
关键词:临床输血;合理用血;血浆;全血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9-02
为了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广大输血医务人员在输血工作中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努力做到了安全、正确、规范,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也减少和避免了临床输血中的不良反应。但是,临床输血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输血28685人次,其中输悬浮红细胞16774人次,新鲜冰冻血浆11091人次,机采血小板820人次。患者分布于内科、外科、妇产科、以及其他科室。
1.2方法
输血后由输血医生或护士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然后由输血科负责保存和统计。
2结果
28685人次中出现有输血不良反应248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86%。其中发热反应107人次,多为输注红细胞所引起;过敏反应130人次,多为输注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所引起;胸闷、血红蛋白尿1人次,其中发热和过敏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要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和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除了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外,还需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来进行操作。但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输血专家和输血医务人员应不断探索和思考,让配血工作更加安全和完善。
3.1复查血型
ABO血型的正确鉴定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1]。如患者在医院门诊做过血型鉴定或在住院期间输过红悬或查过血型,然后又要反复输血浆、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这时候患者就有可能需要复查血型,复查的话就会出现重复收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开支,还增加了检验的负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果不进行复查和检测是否存在着风险。部分医院认可在本院查过血型以后同型输注时均不用复查血型,只要开输血申请单即可。此项说明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没有涉及,输血专家应将其作为规范明确确定下来,为基层医院操作提供方便。
3.2抗筛试验
不规则抗体会引发急性或迟发性反应,往往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2]。就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应如何确定做与不做的时间点这一问题,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在近期内反复输血时需要做。但在输血实践中大部分医生无法确定在近期内需要输几次血,往往视具体治疗情况而定。另外,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在输血时需要进行检测,但如果在患者或家人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医师也难以确定是否该进行检测。此外,在输入的血液成分方面,输血技术规范里没有明确的检测规定,也没有规定近期内反复输血时复查的间隔时间。本院制定了输红细胞成分时都需检测不规则抗体、近期反复输红细胞成分的患者复查时应隔3d、输血浆或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的患者无需查抗筛等规定,有待专家对这些规定的科学性进行确认。
3.3 配血标本
输血技术规范只是规定了应使用输血前3d的配血标本,但没有规定是需要抗凝血的配血标本还是不抗凝血的配血标本亦或是两者皆可。如果是抗凝血又没有规定需用什么抗凝剂的血,至少需要多少标本量才合适。如未在配血标本试管写上名字,能否送到血库之后再填写;如果涂改了配血标本试管的名字是否能接收;能否使用写着无名氏的配血标本等等。
3.4 配血方法
输血技术规范没有规定必须使用什么样的交叉配血方法,很显然使用盐水介质法是不合适的,这种方法只能检出ABO血型抗体,不易检出免疫性抗体,尤其是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不宜使用盐水介质法配血[3]。有血站规定必须用凝聚胺法和盐水介质法同时实验,而使用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是比较好的。
3.5 献血者反定型
在交叉配血时,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应给供血者做正反定型,而血站发出来的血都是专业人员经过认真检查之后定出的血型,如果有误,只需对供血者进行正定型复查即可发现,也可以在交叉配血时发现,没有给供血者反定型的必要。如果使用凝聚胺法和盐水介质法交叉,不仅要给受供血者正反定型,还要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这样就难以在0.5h之内完成。简单、快速、准确是紧急配血的要求,如果过程太复杂就会耽误抢救时间。在输血实践中应先给患者输注一袋血,可晚一步配其余的血。
综上所述,应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个性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给输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技术规范应规定的更加详细一些,让基层医院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更加具体也更有据可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进一步提高配血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强.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7):894.
[2]张印则.《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129-131.
[3]腾龙.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