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好习作,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只有让学生产生“我想写”的欲望,才会有进一步训练他们怎样写,达到“会写”的目的。针对学生“怕写习作”这一难题,我不断思考、观察,应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培养。因此,我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不断摸索。
一、读文激趣
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要想让学生一提笔就能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使学生对习作望而生畏。因此,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从学过的课文或阅读过的文章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写作架构,体会作者的真感情,的确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代表性,构思巧妙,语言规范是很好的范文。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欣赏文本,甚至把好词好句背诵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材料。如在读了《猫》这一课后,学生学到了怎样写小动物,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在读了《珍珠泉》一文后,学生明白了写景时要用心观察,叙述有序,详略得当;在读了《爬天都峰》《狮子和鹿》两篇文章后,学生懂得了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写作,文中可大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尤其是当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兴趣后,他们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写作方法,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学生被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精神感动得落泪了。
二、“随感”记趣
“随感”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时随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既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学着自己去分析眼前的现实。有时会为一些随意的想象而兴奋;有时又为一些小小的挫折或困难而沮丧;甚至有时可能因为与同学发生争吵而哭泣;有时因为老师的表扬而满心欢喜……虽然在我们眼里可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这种变化无常的内心世界却蕴涵着数不胜数的素材,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将是具体形象的“成长史”。我在教学中,时常让学生写“学后感”或“读后感”,把每一堂语文课的所得所感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首先可不要求字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这样就不会给学生施加压力,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应对,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写的这种“学后感”可以记录老师授课的表现,老师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时刻;也可以对课堂上同学精彩发言加以点评;还可以与故事主人公进行真情交谈,对文章进行点评都行。同时,我班学生手中的“书香童年”也发挥了作用:其中记载了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说一段话或一幅图画。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练笔的范围更广了,动笔的兴趣更浓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学生一改下笔无言的状况,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三、生活找趣
生活千变万化,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无形中成了自己写作的素材。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留意生活,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要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就必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是因为观察生活,写作才会容易多了,一看到写作题目就能想到题材,这已经是找到兴趣了,你还会认为写作难吗?事实证明,多观察生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学生亲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文的信心了。
四、改文增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以往的习作评改中,许多教师一味地相信自己,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垄断着习作批改的主角,越俎代庖,学生的习作被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而真正的主角——学生,一般只能是“听众”或“看客”,结果是学生写得累,老师改得烦。其实,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一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对其写作兴趣的培养,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我把“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自改或互改习作中得到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1.掌握修改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删去多余的,补充漏掉的,加上修饰的,圈出错别字,修改不当标点、词句,用波浪线画出优美词句,写上适当的评语,使他们在批改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求学生:在给同学的习作写评语前,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要注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看它有没有独到之处;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圈出错别字,画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2.采用不同的形式
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自读自改。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初稿,一边读一边改,甚至加上自己的点评。有些错字、别字、漏字及重复的词句,只要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或者,挑选一篇中等作文,在老师指导下集体评改,学习运用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同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细致的补充、删改或调整。另外,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琢磨段落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反复修改,使文章变得完美。第二,互读互改,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四人一组,每一组有一个写作较好的同学负责,要求找出错别字、病句,指出不完整的地方,画出优美的词句,写出简短的评语。这样,学生从老师的精心指导中,从自己的多次实践中,作文能力大到选材、谋篇,小到用词、标点,一定会有提高。经过实践,我尝到了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甜头。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让他们自己获得写作素材,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真伪,自己参与评改,把兴趣贯穿始终,写作就自然变成了一种轻松、愉悦,充满有趣的练笔活动了。
一、读文激趣
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要想让学生一提笔就能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使学生对习作望而生畏。因此,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从学过的课文或阅读过的文章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写作架构,体会作者的真感情,的确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代表性,构思巧妙,语言规范是很好的范文。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欣赏文本,甚至把好词好句背诵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材料。如在读了《猫》这一课后,学生学到了怎样写小动物,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在读了《珍珠泉》一文后,学生明白了写景时要用心观察,叙述有序,详略得当;在读了《爬天都峰》《狮子和鹿》两篇文章后,学生懂得了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写作,文中可大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尤其是当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兴趣后,他们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写作方法,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学生被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精神感动得落泪了。
二、“随感”记趣
“随感”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时随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既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学着自己去分析眼前的现实。有时会为一些随意的想象而兴奋;有时又为一些小小的挫折或困难而沮丧;甚至有时可能因为与同学发生争吵而哭泣;有时因为老师的表扬而满心欢喜……虽然在我们眼里可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这种变化无常的内心世界却蕴涵着数不胜数的素材,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将是具体形象的“成长史”。我在教学中,时常让学生写“学后感”或“读后感”,把每一堂语文课的所得所感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首先可不要求字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这样就不会给学生施加压力,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应对,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写的这种“学后感”可以记录老师授课的表现,老师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时刻;也可以对课堂上同学精彩发言加以点评;还可以与故事主人公进行真情交谈,对文章进行点评都行。同时,我班学生手中的“书香童年”也发挥了作用:其中记载了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说一段话或一幅图画。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练笔的范围更广了,动笔的兴趣更浓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学生一改下笔无言的状况,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三、生活找趣
生活千变万化,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无形中成了自己写作的素材。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留意生活,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要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就必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是因为观察生活,写作才会容易多了,一看到写作题目就能想到题材,这已经是找到兴趣了,你还会认为写作难吗?事实证明,多观察生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学生亲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文的信心了。
四、改文增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以往的习作评改中,许多教师一味地相信自己,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垄断着习作批改的主角,越俎代庖,学生的习作被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而真正的主角——学生,一般只能是“听众”或“看客”,结果是学生写得累,老师改得烦。其实,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一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对其写作兴趣的培养,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我把“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自改或互改习作中得到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1.掌握修改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删去多余的,补充漏掉的,加上修饰的,圈出错别字,修改不当标点、词句,用波浪线画出优美词句,写上适当的评语,使他们在批改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求学生:在给同学的习作写评语前,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要注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看它有没有独到之处;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圈出错别字,画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2.采用不同的形式
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自读自改。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初稿,一边读一边改,甚至加上自己的点评。有些错字、别字、漏字及重复的词句,只要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或者,挑选一篇中等作文,在老师指导下集体评改,学习运用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同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细致的补充、删改或调整。另外,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琢磨段落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反复修改,使文章变得完美。第二,互读互改,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四人一组,每一组有一个写作较好的同学负责,要求找出错别字、病句,指出不完整的地方,画出优美的词句,写出简短的评语。这样,学生从老师的精心指导中,从自己的多次实践中,作文能力大到选材、谋篇,小到用词、标点,一定会有提高。经过实践,我尝到了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甜头。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让他们自己获得写作素材,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真伪,自己参与评改,把兴趣贯穿始终,写作就自然变成了一种轻松、愉悦,充满有趣的练笔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