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追寻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步入一个市场化、充满希望的进程;1998年开始的企业人力资源重组,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大变革、大發展、大提升;2008年开始的又一个10 年,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全面实现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人力资源 管理 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组织战略、组织内外部环境和人性特点出发,以充分发挥人在组织中的作用为目标而进行的人员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活动。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社会或组织对从业人员从招聘、培训、使用、调配直至退休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
1. 从现场管理到非现场管理一一非现场管理越来越重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手段的升级,无线联络、电子邮件、网络会议等的使用正成为人们日常工作联系的主要方式。同时,城市的扩大和交通的发达,企业工作场所正由统一集中向点式分布扩大,员工居住地也越来越分散,居家办公进一步普及,在家工作正成为现代劳动就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的人数逐渐超过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数,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工作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局限于员工在企业中、上班时间内的行为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开始将影响组织绩效、员工工作绩效的一切因素考虑在内,大大拓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
2. 从动荡流动到稳定内敛——企业HR趋向稳定和内敛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不断加剧,尤其是最近10年,人才终身服务于一家单位的现象几乎已不复存在。
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或人才的快速流动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才流动不仅可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可能导致客户的外流和商业机密的泄漏,使企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相伴的是人员流动也更加频繁,劳动力市场呈季节性动荡、人才市场处于一种非严格规范的状态之中。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是一个转折点。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加速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逐步实现从动荡、无序流动到稳定、内敛的转变。法制化将大大改变管理的主观随意性,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速我国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使其逐步达到与国际通行的普遍规则相一致的程度。
3. 从相对低成本到相对高成本——企业HR成本快速提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仍将主要面临就业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将进入一个工资上涨的时间通道。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者的薪酬水平,让全体国民能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对的艰巨课题。
同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的公司会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要想方设法留住优秀员工,其留人的主要条件便是薪酬福利。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促使企业投入更高的成本来进行薪酬福利项目的设计与执行。除了法定福利项目外,企业在公司自主福利项目的建立上也会越来越投人。这样,相互攀比将使企业薪酬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
4. 从自给自足到分工合作——HR外包逐渐成为潮流
过去,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是追求大而全,或许是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都希望万事不求人,用“可靠的”自己人做好自己的事。但现在情况变了,观念也变了,人力资源外包应运而生。其实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使企业人力资源和机构运行更精干、灵活、高效,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
外包就是将组织的人力资源活动委托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机构承担,基础性管理工作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比如档案管理、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庞杂的事务性工作、知识含量不太高的工作等,逐渐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转移出去,而工作分析、组织设计、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具有专业性的职能则交给外部管理咨询公司。
在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已经成为潮流。我国企业也必将顺应趋势,从自给自足过渡到更加注重分工合作。
5. 从手工过渡到自动化——HR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
信息化是实现有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系统可以解决显性知识的收集和共享问题。21世纪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为了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事务性的角色转变到战略合作伙伴角色。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了企业的这些需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通过导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功能丰富的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企业的焦点,诸如人事信息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岗位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已经纳入企业的完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
6. 从分割到统一 ——区域合作导致HR循环经济圈形成
当今是强调国际化和战略管理的时代。在全球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比如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人力资源巿场、雇佣模式、人才系统、文化理念等正面临共同的挑战,并实现相近的变革,逐步走向融合。同时,东亚文化中的人本、和谐理念与美国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因此,无论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趋势是加速融合。
2008年3月新组建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从而真正形成全国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全区域整合。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将打破现有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包括区域和行业壁垒。区域合作将导致循环经济圈的形成,包括循环经济圈将加速形成。其实,国内许多区域巳经出现了这种合作,并且有逐渐加大、增强之势。
(作者单位:内蒙古根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 中国 人力资源 管理 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组织战略、组织内外部环境和人性特点出发,以充分发挥人在组织中的作用为目标而进行的人员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活动。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社会或组织对从业人员从招聘、培训、使用、调配直至退休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
1. 从现场管理到非现场管理一一非现场管理越来越重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手段的升级,无线联络、电子邮件、网络会议等的使用正成为人们日常工作联系的主要方式。同时,城市的扩大和交通的发达,企业工作场所正由统一集中向点式分布扩大,员工居住地也越来越分散,居家办公进一步普及,在家工作正成为现代劳动就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的人数逐渐超过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数,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工作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局限于员工在企业中、上班时间内的行为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开始将影响组织绩效、员工工作绩效的一切因素考虑在内,大大拓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
2. 从动荡流动到稳定内敛——企业HR趋向稳定和内敛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不断加剧,尤其是最近10年,人才终身服务于一家单位的现象几乎已不复存在。
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或人才的快速流动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才流动不仅可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可能导致客户的外流和商业机密的泄漏,使企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相伴的是人员流动也更加频繁,劳动力市场呈季节性动荡、人才市场处于一种非严格规范的状态之中。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是一个转折点。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加速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逐步实现从动荡、无序流动到稳定、内敛的转变。法制化将大大改变管理的主观随意性,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速我国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使其逐步达到与国际通行的普遍规则相一致的程度。
3. 从相对低成本到相对高成本——企业HR成本快速提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仍将主要面临就业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将进入一个工资上涨的时间通道。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者的薪酬水平,让全体国民能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对的艰巨课题。
同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的公司会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要想方设法留住优秀员工,其留人的主要条件便是薪酬福利。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促使企业投入更高的成本来进行薪酬福利项目的设计与执行。除了法定福利项目外,企业在公司自主福利项目的建立上也会越来越投人。这样,相互攀比将使企业薪酬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
4. 从自给自足到分工合作——HR外包逐渐成为潮流
过去,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是追求大而全,或许是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都希望万事不求人,用“可靠的”自己人做好自己的事。但现在情况变了,观念也变了,人力资源外包应运而生。其实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使企业人力资源和机构运行更精干、灵活、高效,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
外包就是将组织的人力资源活动委托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机构承担,基础性管理工作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比如档案管理、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庞杂的事务性工作、知识含量不太高的工作等,逐渐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转移出去,而工作分析、组织设计、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具有专业性的职能则交给外部管理咨询公司。
在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已经成为潮流。我国企业也必将顺应趋势,从自给自足过渡到更加注重分工合作。
5. 从手工过渡到自动化——HR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
信息化是实现有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系统可以解决显性知识的收集和共享问题。21世纪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为了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事务性的角色转变到战略合作伙伴角色。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了企业的这些需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通过导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功能丰富的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企业的焦点,诸如人事信息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岗位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已经纳入企业的完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
6. 从分割到统一 ——区域合作导致HR循环经济圈形成
当今是强调国际化和战略管理的时代。在全球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比如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人力资源巿场、雇佣模式、人才系统、文化理念等正面临共同的挑战,并实现相近的变革,逐步走向融合。同时,东亚文化中的人本、和谐理念与美国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因此,无论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趋势是加速融合。
2008年3月新组建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从而真正形成全国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全区域整合。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将打破现有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包括区域和行业壁垒。区域合作将导致循环经济圈的形成,包括循环经济圈将加速形成。其实,国内许多区域巳经出现了这种合作,并且有逐渐加大、增强之势。
(作者单位:内蒙古根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