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治疗效果。
  方法: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使用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用量每日150mg,平均疗程6~12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表现,窥镜检查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8例患者中,通过内窥镜检查发现,43例患者治愈,22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5.59%.治疗后患者症状大多得到有效改善,有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5例患者出现轻度的头昏,未见过敏反应发生。
  结论: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存在显著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作用,不仅可以治愈慢性鼻窦炎,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治疗鼻息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鼻窦炎 鼻息肉 罗红霉素 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97-02
  长期患有鼻窦炎对患者来说既是一种折磨,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加以有效治疗,病情会随时间的拖延和环境的变化而恶化。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慢性鼻窦炎患者均能治疗康复,但是手术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罗红霉素为一类蛋白合成抑制剂,口服吸收良好,给药剂量和次数均较红霉素少,且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本组将罗红霉素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排除对罗红霉素过敏者,合并鼻腔肿瘤者以及有鼻-鼻窦手术史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4~39岁,平均(20.2±5.3)岁,治疗前47例存在鼻塞,45例存在流涕,34例存在头痛,28例存在记忆减退,23例存在嗅觉障碍.治疗前68例均有鼻塞、流涕症状。全部患者CT显示鼻窦黏膜肥厚,部分窦腔密度增高。
  1.2 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罗红霉素治疗,所有患者1d1次口服剂量为150mg的罗红霉素,持续不间断地口服5个月,经过复查后同组人员延长服用时间至10个月。检测治疗效果主要以流鼻涕、鼻塞、头痛、嗅觉等4个指标,通过数据显示缓解程度。
  1.3 观察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60例患者填写相关项的治疗情况,采用100分制的方式直观体现各临床指标的缓解效果,满分为完全治愈,0分为毫无作用,20分为一个档次,共优、良、中、差、极差5个档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1统计学软件进行,各指标的疗效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为检验数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患者的同意,我院在研究组所有患者治疗5个月的时候在患者身上采集了鼻息肉组织,10个月的时候再采集鼻息肉组织,通过CT等检测仪器,研究鼻息肉上皮细胞数的前后变化。凋亡上皮细胞的百分比与鼻窦炎的改善呈现反比关系,尤其是阳性上皮细胞数的百分比。检测结果显示,凋亡上皮细胞的阳性细胞通过荧光笔显示为桔红色,部分细胞发生裂解,未死亡的细胞为绿色。8个月的研究组患者上皮凋亡细胞远远多于4个月的患者凋亡细胞数据。根据统计,4个月组和8个月组的结果分别显示为(38.43±5.75)%和(63.4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经过4个月和8个月相同患者的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比对,发现长期服用罗红霉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针对<16岁的未成年患者。这类患者并不适合鼻内镜手术,尽管80%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要根治鼻炎,较彻底的方式是手术,但不同患者情况不同,年龄较小的患者过早施行鼻内镜手术,会影响患者鼻腔生长和发育,最好使用保守治疗[1-3]。一些患者能够接受鼻内手术,但由于其它疾病等综合因素并不适合接受麻醉[4]。鼻腔手术会有复发的风险,一旦复发会加重病情[5]。口服低剂量的罗红霉素,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且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减少损伤的几率。
  此次研究展示了低剂量罗红霉素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才能起到更佳的疗效。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缓解不明显,指数改善不突出,但8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黏膜水肿、增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患者鼻息肉减少,效果良好。尽管罗红霉素的疗程较长,但不易反弹,能够稳定控制鼻窦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可军,方积乾,Piccirillo JF,等.鼻腔鼻窦结局测-20(SNOT-20)量表中文版的研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0):751-756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 李莉,刘艳丽.熊大经教授治疗鼻窦炎经验谈[J].四川中医,2009,22(3):41
  [4] 严道南,干千.千祖望教授运用清肝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临证思辨特点[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0,7(4):4-5,9
  [5]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及我院制定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修改策略。  方法:对我院预防措施制定前后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预防措施制定实施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制定实施后收治共282例,对照组为制定实施前收治286例,分析措施制定前后两组再出血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  结果:两组经手术治疗,共20例发生再出血,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5.24%,明显高于研究组1
期刊
摘要:目的:两种用药方案在酒渣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酒渣鼻患者50例,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试验组(27例,口服多西环素+液氮擦拭)和对照组(23例,口服甲硝唑+维A酸软膏擦拭),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27例患者治疗愈显率达到92.59%,对比对照组(65.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无严重不良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或者家属意愿,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术后3-6个月时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组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同时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情况。  
期刊
摘要: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手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我们采用背侧小切口进行植骨,植骨量足够,并压紧压平,掌侧锁定板固定,达到了前后柱都稳定的效果;锁定接骨板按照设计,为内固定支架,AO锁定接骨板一般都有一定的角度,不需要作预弯,角度不合适的应适当的预弯,该板远端的3个螺钉通过钉和板的锁定,起到钉板一体化的作用,可以很好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压下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方法繁多,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方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因肱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固定不牢固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见;后侧入路因桡神经与肱骨后方的解剖关系“复杂”而较少应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对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上述两种入路作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肱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结肠癌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度怀疑结肠癌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及表现。  结果:27例患者中,结肠息肉7例,结肠癌14例,结肠炎症3例,结肠良性狭窄1例,结肠外病变2例。多层螺旋CT检出全部14例结肠癌,检出率100%。  结论:通过结肠低张充气后肠管充分扩张结合增强,使病变形态、大小清楚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术与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  方法:针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效果虽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32例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血肿体积改变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可展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21%和79%,对照组人员检查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70%和30%,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异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