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21%和79%,对照组人员检查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70%和30%,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异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正常,占总数的21%;79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异常,占总数的79%。
  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早期诊断 脑电图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90-01
  本研究对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有59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10.2)岁,发病至住院时间在3~20h之间,平均为(10.5±8.6)h。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3年50例例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职工,所有职工均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病史。其中有2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8.4)岁。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将对照组人员的第一健康体检项目设定为脑电图检查;运用统一的药物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具体操作为:运用成都智能公司生产的ZN800型脑电图仪,依据国际10~20系统将21个电极放置其上,参考电极为双耳垂。时间常数、走纸速度、灵敏度、高频率波分别为0.3s、30mm/s、10uv/mm、70Hz,进行常规描记(15min)、间歇闪光刺激、睁闭眼等诱发试验,将30s无干扰脑电图选取出来,将其在计算机中输入,进行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及功率谱分析[2]
  1.3 诊断标准。依据刘晓燕主编的《临床脑电图学》[1],将患者的脑电图分为正常脑电图、界限性脑电图、轻度、中度、重度异常脑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用率或百分比表示数据,用多样本方差分析数据,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1。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检查24h内脑电图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病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21%和79%,对照组人员检查24h内脑电图正常率和异常率分别为70%和30%,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异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观察组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特点。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正常,占总数的21%;79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异常,占总数的79%(表2)。
  3 讨论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均极高,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现阶段,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如颅脑CT和MRI,但是神经影像学无法及时发现早期一些脑血管病的阳性表现。脑电图和脑生物代谢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对人的大脑皮质的脑生物电活动进行有效的反应,将和脑代谢异常相关的脑功能信息提供给临床医师,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尤其是对皮质缺血极为敏感,能够在影像学没有发现病灶的情况下将脑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提供出来[4]。同时,人的脑部生物电活动会受到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能够在脑电图中得到有效的反应,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和脑梗死的范围呈正比,和部位表浅呈反比[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异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正常,占总数的21%;79例患者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早期脑电图异常,占总数的79%,充分说明了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脑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M].第1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61-270
  [2] 黄如训,王新.急性脑梗死的微循环改变及其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0(4):315-316
  [3] 张瑾,康素玲,王胜文.脑梗死急性期脑电图检查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0(9):68-69
  [4] 高晓夏,刘勇,董万利.急诊脑电图及睡眠图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74-77
  [5] 张玉涛,康宏,于静.连续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707-17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病患接受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提高分流成功率的策略。  方法:选择31例脑积水病患,采用腹腔分流术为其施治,回顾分析分流失败现象,总结失败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结果:本次研究的31例病患中,5例(16.13%)首次分流失败,分别为感染(1例)以及分流管脱落(2例)、堵塞(1例)、外露(1例),医师调整、更换分流管,加固分流管的接头部位,改变穿刺位置之后,分流可顺利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及我院制定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修改策略。  方法:对我院预防措施制定前后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预防措施制定实施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制定实施后收治共282例,对照组为制定实施前收治286例,分析措施制定前后两组再出血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  结果:两组经手术治疗,共20例发生再出血,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5.24%,明显高于研究组1
期刊
摘要:目的:两种用药方案在酒渣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酒渣鼻患者50例,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试验组(27例,口服多西环素+液氮擦拭)和对照组(23例,口服甲硝唑+维A酸软膏擦拭),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27例患者治疗愈显率达到92.59%,对比对照组(65.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无严重不良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或者家属意愿,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术后3-6个月时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组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同时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情况。  
期刊
摘要: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手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我们采用背侧小切口进行植骨,植骨量足够,并压紧压平,掌侧锁定板固定,达到了前后柱都稳定的效果;锁定接骨板按照设计,为内固定支架,AO锁定接骨板一般都有一定的角度,不需要作预弯,角度不合适的应适当的预弯,该板远端的3个螺钉通过钉和板的锁定,起到钉板一体化的作用,可以很好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压下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方法繁多,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方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因肱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固定不牢固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见;后侧入路因桡神经与肱骨后方的解剖关系“复杂”而较少应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对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上述两种入路作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肱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结肠癌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度怀疑结肠癌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及表现。  结果:27例患者中,结肠息肉7例,结肠癌14例,结肠炎症3例,结肠良性狭窄1例,结肠外病变2例。多层螺旋CT检出全部14例结肠癌,检出率100%。  结论:通过结肠低张充气后肠管充分扩张结合增强,使病变形态、大小清楚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术与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  方法:针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效果虽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32例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血肿体积改变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可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