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挣扎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如果从初中阶段算起,其实也不短,可是为什么高中大多数学生,甚至于高三的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依然是心有恐惧?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研究却是一直没敢放弃。因为我知道它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我有一些思考现将其简单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文言文字词的推断能力差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缺少一种最基本的推断能力。比如,课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官命促而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对于本句中的“字”和“遂”字我们就可以靠推断法来理解,对照前面的“织”字,那“字”应该是个动词,再和幼孩连起来,“字”的意思就可以推断出来,是“养育”,那相应的后面的“遂”字也应该是个动词,可以推断出是“养大”之类的意思。还有一些多义词,在不同语境的句子中它的意思有可能不一样,这就需要推断了,如:项王军壁垓下。“壁”字该怎么解释,学生在解读时很容易想起“墙壁,壁垒”等意思,可如果那样翻译这句话就理解不通顺,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来推断了。“壁”在这里的词性应该是动词,再结合前面的项王军,“壁”大致的意思是驻扎之类,而实际上“壁”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驻军设营”。而这样的推断能力学生基本上都不具备。即使有知道的在使用时又会忘记。不仅是文言文的学习,就是字音字形的判断,大部分学生都是凭感觉,这是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那么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如成语,语病同样这样。
  
  二、基础积累不扎实,课本知识薄弱
  
  文言文学习基础的积累很重要,而大部分学生到现在为止还根本不知道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总是简单的以为文言文学习只要是听老师解释意思,自己把文章多读读就可以了,正是抱着这样一种认识,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永远难有较大的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或者是自己阅读文言文的重点意识很差,当然也没能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课本上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不住,当然在读课外文章时会读不懂。再加上现在高中生他们能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所以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课下复习的习惯,简单的靠课堂上听一边就是所有的学习过程。所以学过的知识不会,没学过的更不会,进而导致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如此之差。最近做过一套有关字音的练习题,学生错的太多,而拿到卷子一看,很多都是课本课下的注音,而课本上的这些知识学生都没掌握住。所以,目前的学习不管是拼音词语还是成语和文言文,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基础太差,该掌握的其实根本就没掌握住。
  
  三、阅读量过小
  
  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相对来说不够宽阔,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局限于课堂,而课外的根本无暇顾及,这就导致了他们知识面的狭窄。不能从课外吸收更多新鲜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导致腹内中空,腹外干瘪。再加上对文言文也没多大的兴趣,从而使自己处于多难的境地。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又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在高中阶段怎样能够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而我通过对学生文言文真实水平的了解意识到了,文言文学习必须的抓好基础,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必须硬性过关,在扎实的基础上再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做题技巧,适当的增加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本扩大知识面。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改变痛苦的挣扎状态。
其他文献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
期刊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品味,也重视作文个性美。即“作文个性化”。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1.彻底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  采用的方法是: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
期刊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根据国家的需要,既要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工业农业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长,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所以,面向全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高三“二统”后的语文复习少慢差费现象早已引起语文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社会各界参予的大讨论。面对现状在高三年级学生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指导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实效,就成为高三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师生“结对”合作,精心制定双向复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计划尤其是“二统”后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复习开始前,教师就要对高三学年的复习
期刊
如今,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虽早已不复存在,但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现上看,学生似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合作、探究地去学习,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教师来讲,要教给他们方法,要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走,唱好三支曲,即:一读二译三悟。    一、诵读    有老师总结说,教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了。这话不假。我在教学中用此法,可以说屡试不爽。我教每一篇文言课文,步骤都一样,第一节
期刊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组织得好、引导得好,就离不开教师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教师只有用美的语言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那么什么样的教
期刊
从事农村高中教育多年,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乡镇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成绩好的都进城上重点中学了,现在的可以说就是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走进大学校门的这一批潜能生们。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们对潜能生的学习辅导也有一些探索研究,其中有一部分是自主性学习。  因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原来接受基础教育的环境条件都要差一些,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跟随婆婆爷爷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从小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条件、生活条
期刊
我们从孩提时的胡乱涂鸦,就可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创造是每个人的本能。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潜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学关键。  一、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具,让每位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无法传达新文本多元的信息,现代化教具的引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期刊
一、在阅读中进行审美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审美教育的双翼。阅读的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文采见长,它们雕章琢句,辞采华美,意境优美,气韵流动,给人美感,如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节选)》即属于这一类。这类文章“美”在辞采和意境,使人纯净,引人联想,教人趋美,其审美价值不言自明。另一部分则是以思想感情取胜的,它们真实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