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在对生活美感的不断体验中获得的。小学美术教学应加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教师可通过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积极创设体验的情境、努力搭建情感的桥梁、加强学科间有机整合等途径,设计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美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体验
  
  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在对生活美感的不断体验中获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让学生化点时间去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他强调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对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了多年的积极探索。通过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积极创设体验的情境、努力搭建情感的桥梁、加强学科间有机整合等途径,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感知力、形象思维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充分理解和使用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通过美术教材这一媒介赋予了学生很多体验性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动手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五彩路》、《美丽的天空》等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在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同样也有很多类似的体验活动内容,教材中的小栏目:“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手、多动脑来感受美、创造美。如:第一册《窗花花》中的“试一试”: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第三册《手拉手,好朋友》中“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人”的提出,把学习活动切入到研究性体验学习之中。“将对折多次的纸按图示的不同方法剪出不同图形,然后说说效果不同的原因。”不仅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参考的依据,还促进了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教材中还有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圈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进一步通过体验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内涵——感受集体生活的友情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这些教学内容都特别重视让学生的多感受、多实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体验空间。
  除了现行的这两套教材外,我们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更具地方特色,更适合学校、学生、教师和教学的实际,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我结合了慈溪乡土特色文化编写了校本教材《美,就在你身边》,其中很多教学内容如:《跟着照片游慈溪》、《露天青瓷博物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都是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身边这个环境中积极探究、切身体验的,努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进对生长的这个环境的了解和对家乡特色文化的感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
  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视为开放的文本,不断诠释,也可以补充选择身边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不了解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将它们与学生的审美体验相联系,引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
  
  二、积极创设体验的情境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获得感知认识,更全面地完成对客体的认识。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如:某小学教师曾自编了一套小学低年级《造型游戏》的教学内容。其中有一课《玩水、画画》,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玩水的天性,用水作为美术表现的媒材。上课时,教师挽起袖子,双手往水里浸湿,然后不断变换手的动作和形态,在水泥操场上按印。奇迹出现了,水渍留下的痕迹,有的像娃娃的脚丫子,有的像猫的脚印等,非常生动有趣。在教师表演示范后,学生们也争着玩起来,有的用手印出了狮子的头、鸡冠花、蝴蝶等形象;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几次按印,进行组合构成,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形态。
  该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使教学过程灵动活泼,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师生即兴发挥甚至超越预先指定的要求,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更“活”的条件,整个美术教学在轻松但不松弛,紧张但不压抑的气氛中进行。这种造型游戏活动,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学生愉快的精神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教育情景中,体验到了美术造型.表现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由于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学生的美术才华都得到了一定的展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激发了内在动力,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努力搭建情感的桥梁
  
  艺术是情感的产物,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包含情感的。审美教育最富于情感色彩。这种情感是作者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情景、意趣、意境结合而成。在美术教学中,忽略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会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体验到艺术的美感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呢?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在作品(作品的作者)、学生、教师中,教师是学生认识作品、了解作品创作者情感的中介。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和作品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从感受作品形象入手,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察、欣赏、表现、创作、评价,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作品和创作者(甚至大师)作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如我在自编校本教材——小学美术低年级欣赏.评述课《走进青瓷》一课的教学中,把学生情感的体验、兴趣的激发和保持,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索,亲身感受家乡越窑青瓷的博大精深,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总的教学流程如下:
  
  本课教学我以情感为抓手,引导学生欣赏越窑青瓷器,提高欣赏评述的能力。学生情感的体验有起有伏,学生对越窑青瓷文化有切身的感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看视频和主线的层层递进,从篇头的情感启动、深入、升华,到情感的表达释放、情感的延伸,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过程,学习兴趣浓厚。通过青瓷器与古老先民进行心灵的对话,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篇头的情感启动中,我充分运用声、像、画面等强有力的感官因素,选取节奏感强的音乐和具有震撼力的视听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篇头中暗示学生,我们的越窑青瓷欣赏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下去:去看、去摸、去听、去想、去感觉……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聆听、观察等多种感官认识青瓷器特点。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艺术通感的运用,明确知识的学习由学生自己经过体验而获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瓷器的产生,需要了解青瓷器产生的相关的时代背景。我把教学内容进行消化提炼,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由于我们的学生处于低年段,所以就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强调视觉冲击,通过观察图片,感受青瓷特色。如让学生谈谈对哪件青瓷器印象最深,这件青瓷器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越窑青瓷奇特的造型夸张变形,从而感受我们的祖先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越窑青瓷的淡雅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广泛的用途、慈溪青瓷民乐团法国成功演出都使学生感受到越窑青瓷无论今昔都是我们慈溪人永远的骄傲,从而升华情感。当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对上林湖越窑青瓷产地产生向往时,学生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景象,难免感到失落,也自然引出了下面残片创想环节。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审美体验,保持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我安排了让学生对残瓷碎片进行创想,用瓷土恢复他们原来的样子。学生从情绪的低谷又重拾信心,产生自觉传承青瓷文化的动力和决心。
  
  四、加强学科间有机整合
  
  美术的学习实质是美术文化的学习,离开了一定的文化情景理解美术,那一定是片面的。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和其他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有赖于这些相关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把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美术潜能,从而提高美术素养,还能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如我在教学《走进青瓷》一课时,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上课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我把了解青瓷用途的环节安排到欣赏青瓷造型后进行,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越窑青瓷的广泛用途,又把聆听青瓷殴乐作为课间的放松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精神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教学浙美版《观花灯》一课时,我们可以围绕元宵节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美术体验活动。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中国传统元宵节的起源或传说,用文字和图象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主题内容是元宵节的剪报,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有所了解,并在活动中了解剪报的制作方法。其次,在家长的帮助下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花灯。如有可能的话,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举办一个元宵提灯会:在元宵节前一天晚上,和同学们一起提着花灯绕所在的小镇或校园里走一圈,展示自己制作的灯具,享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最后,用花灯美化校园或社区,美化我们的生活。此外还可以在灯下挂上一个谜语,举行猜灯谜的活动,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欢乐气氛,懂得幸福生活要靠我们用双手去创造。本次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体验中理解美术。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体验到美术学习的意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体验、探究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活动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既弘扬了民间文化,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俗风情。相信这样的活动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须躬行”。但愿我们的每一堂美术课都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多一分对美术的理解,多一分客观世界的认识,多一分对生活、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种数据库的水印嵌入和提取检测算法,利用数值型数据允许误差,嵌入水印信息。同时,在水印提取和检测算法中采用二次投票机制,为水印提供了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字:数字水印;关系数据库;投票机制    一、背景简介    数字水印技术利用数字产品的冗余,将水印信息作为噪声嵌入数字产品,以证实它的所有权,同时不影响宿主数据的可用性。R.Agrawal 和J.Kiernan 在他们的论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现代课程观的角度探讨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总体目标,并就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目标;具体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不到位、高
期刊
摘 要: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能否给以理论支撑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就其中一个特殊现象给以简单的分析,即我们可以说“他是英语老师”却不可以说“他是英语学生”,但又可以说“他是英语系的学生”,不仅如此,“病人”和“医生”、“演员”和“观众”、“作家”和“观众”等等都可以形成这种现象。本文将从这类结构的特点和这种现象
期刊
摘 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文写作过程中,经常误用中国式英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们的英语已经是过时了的或者不合事宜的;学生们正在被一些拙劣的出版物影响着;母语的思维习惯和语序是促发学生们在写作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一些约定俗成的不当用法被搬到了学生的作文中。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这一误区。  关键词:Chinglish;文化;过时    一、引言    本学期我有幸在外语系教
期刊
摘 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片面追求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伦理问题。本文从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关系入手,探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必要性,强调可持续发展伦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伦理;环境伦理;继承;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语音、语义、词汇、修辞方面分析校园流行语的特点,然后剖析了这些流行语在高校风行的各种原因,其中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原因,  关键词:高校校园流行语;汉语规范;心理动态     一、从汉语系统看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1.语音上的谐音双关。“觉主”谐音“教主”,指能睡觉的学生;“菌男”、“霉女”即“俊男”“美女”;“呜呜呜┉”表示伤心;“7456”即“气死我了”,还有“特困生”
期刊
摘 要:我院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精品专业来建设十分必要;在建设过程中,既明确了总体目标,又采取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加大经费投入、营造优良环境等十分过硬的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精品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精品专业建设,不仅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部署和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期刊
摘 要:“南”与“妊”“男”同一语源,皆有“妊养”之义,作为方位词的“南”是个假借。在诗词中经常遇到的“南山”意象,一般也并非实指,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这由南的语源义所决定的。  关键词:南;语源;南山   对《诗经》中的“南山”的解释,现在很多人都承认它的文化意蕴,但谈的并未令人信服。本文试从“南”字的语源探讨“南山”的文化意蕴。    一、从“南”字语源说起    甲骨文“南”字作:  ,
期刊
摘 要:学风既有广义的涵义,也有狭义的理解。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学风有它的体现载体。“学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整日上网玩电游等现象,不良的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要获得较大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必然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和要求。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掌握和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别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