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它是一个洋溢着生命律动的过程。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让自己的位置退后一步,把学生推前一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把精彩留给学生,让他们永远是课堂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其中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与感悟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学生对泼水节并不熟悉,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单靠阅读也许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泼水节的快乐情感,我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从视频中,孩子们看到了人们奔跑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了哗哗的水声,人们的欢笑声和叫喊声。从画面中,泼水节向他们走近了一大步,仿佛自己也在泼水节上,尽情欢乐,那种快乐,那种幸福在孩子们的心底油然而生。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你就在泼水节上,你要把水泼到谁的身上,送出怎样的祝福。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说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老人身体健康;有的说把水泼到孩子身上,祝孩子学习进步;有的孩子想把水泼到老师身上,祝老师工作顺利;还有的要把水泼到同学身上、朋友身上,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情感这么真挚细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增添了课堂情趣,增加了课堂的厚度,让课堂立体化起来。课堂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唤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情。
二、深入阅读,培养参与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主要环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的确有很多灵性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如果教师给些时间,就可能生成许多精彩,但教师就是不敢给、不敢深究,只是视若无睹,继续按照即定的教案走下去。不是教师不知道顺应学情,而是怕迁就了课堂生成,就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预设的内容。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问:“小船儿这时走得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孩子们通过读书发现了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快。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破浪向前的快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读好这句话。“划累了吧?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景色,读一读第二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可高兴了,有的说看到了美丽的白塔,白塔的倒影,绿树红墙……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都忘了划船,引导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孩子们通过表演表达出船在海面上飘荡的感觉,接着通过再次的读书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份舒畅,一步步走入情境。在这一段落中,通过学生自主的读书,去深入感受课文的意境。学生入情入境,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文本中的精彩,他们自主把握课堂也赋予了课堂以精彩。
三、巧纠“脱轨”,撞击思维火花
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的境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也是没有生机的。对于生成,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些生成是无法预知的,面对“脱轨”的生成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是视而不见还是巧做文章,显然后一种做法才是科学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善待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去开发去利用,变废为宝,让其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往往“脱轨”的生成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唤醒“沉睡”的思维。在一堂语文课上,我请一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在读到“渴”时他读成了“喝”,教室里顿时乱了,有的学生跟着读,但大部分同学都在喊“错了”。我表扬了没有麻木跟读的学生,接下来让孩子们帮忙分析分析小老师出错的原因。孩子们纷纷举手,他们总结出了:“喝是用嘴的,所以口字旁;渴是干了,需要水,所以三点水。”是这一次“脱轨”的生成让孩子们认真思考了这组形近字,并总结出区别的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设想当这名学生读错字时,老师仅仅是纠正过后,再接着读下去,绝对不会出现这样好的课堂效果。可见,教师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脱轨”都要巧妙地从学生的角度处理,从为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的暂时“脱轨”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风景,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不断。精彩的课堂不是来源于教师,而是来源于学生,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把精彩的天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实现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其中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与感悟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学生对泼水节并不熟悉,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单靠阅读也许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泼水节的快乐情感,我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从视频中,孩子们看到了人们奔跑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了哗哗的水声,人们的欢笑声和叫喊声。从画面中,泼水节向他们走近了一大步,仿佛自己也在泼水节上,尽情欢乐,那种快乐,那种幸福在孩子们的心底油然而生。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你就在泼水节上,你要把水泼到谁的身上,送出怎样的祝福。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说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老人身体健康;有的说把水泼到孩子身上,祝孩子学习进步;有的孩子想把水泼到老师身上,祝老师工作顺利;还有的要把水泼到同学身上、朋友身上,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情感这么真挚细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增添了课堂情趣,增加了课堂的厚度,让课堂立体化起来。课堂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唤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情。
二、深入阅读,培养参与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主要环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的确有很多灵性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如果教师给些时间,就可能生成许多精彩,但教师就是不敢给、不敢深究,只是视若无睹,继续按照即定的教案走下去。不是教师不知道顺应学情,而是怕迁就了课堂生成,就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预设的内容。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问:“小船儿这时走得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孩子们通过读书发现了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快。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破浪向前的快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读好这句话。“划累了吧?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景色,读一读第二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可高兴了,有的说看到了美丽的白塔,白塔的倒影,绿树红墙……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都忘了划船,引导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孩子们通过表演表达出船在海面上飘荡的感觉,接着通过再次的读书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份舒畅,一步步走入情境。在这一段落中,通过学生自主的读书,去深入感受课文的意境。学生入情入境,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文本中的精彩,他们自主把握课堂也赋予了课堂以精彩。
三、巧纠“脱轨”,撞击思维火花
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的境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也是没有生机的。对于生成,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些生成是无法预知的,面对“脱轨”的生成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是视而不见还是巧做文章,显然后一种做法才是科学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善待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去开发去利用,变废为宝,让其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往往“脱轨”的生成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唤醒“沉睡”的思维。在一堂语文课上,我请一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在读到“渴”时他读成了“喝”,教室里顿时乱了,有的学生跟着读,但大部分同学都在喊“错了”。我表扬了没有麻木跟读的学生,接下来让孩子们帮忙分析分析小老师出错的原因。孩子们纷纷举手,他们总结出了:“喝是用嘴的,所以口字旁;渴是干了,需要水,所以三点水。”是这一次“脱轨”的生成让孩子们认真思考了这组形近字,并总结出区别的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设想当这名学生读错字时,老师仅仅是纠正过后,再接着读下去,绝对不会出现这样好的课堂效果。可见,教师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脱轨”都要巧妙地从学生的角度处理,从为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的暂时“脱轨”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风景,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不断。精彩的课堂不是来源于教师,而是来源于学生,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把精彩的天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实现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