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亲和力的作用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谊,或者急切需要他人的支持时,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如无视他人的存在,或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其亲和力就低。从这个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亲和力又是与教师的教学观、教育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这里就“亲和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学科自身的亲和力
  数学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数学学科本身亲和力的突出表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你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富有人情味。因此,数学内在的和谐、自然,也是增强数学课程亲和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选取那些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灵活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二、教师教学的亲和力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概念更抽象、数学思想更深刻,逻辑性、理论性更强,对知识的广度、深度、能力的要求等都是一次飞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方式与问题呈现方式。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教学具有亲和力。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让学习富有意义,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数学知识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时,就能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利用数学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采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或一些模型创设问题情境,拉近数学问题与人的生活距离,会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亲切感,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尤其是每节课的开始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形成了迫切要求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场景,能很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动力。
  2、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具有亲和力。干瘪的传授知识、讲解分析,学生的兴趣当然难以提高。亚里斯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而教师不是知识的施舍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利用这一点,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设计趣味性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把课堂设置为一个问题场,创设问题情境,搭建问题平台,在解决问题中接受知识,建构知识,反过来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利用这种创设连锁问题的情境教学方式,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从中品尝到有逻辑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另外,学生在尝试探究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疑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知识的因果关系、类比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等)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帮助学生扫出障碍、弥补缺漏,让学生自然地获取新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为人的亲和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智力非智力两方面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距离等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还对其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所以,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反观当前的学校教育,有的教师学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素质很高,但效果平淡无奇。究其原因,主要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需努力使师生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教师必须树立自身的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有热衷教育、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尊重、爱护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耐心地传授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以上是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点粗浅认识,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愿广大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宽广的胸怀、求实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改进和优化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智和潜能,都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其他文献
在化学教学体系中,初中化学对将学生引入化学宝库之门,具有启蒙功能。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化学学习中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入手,因而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显得相当重要。   一、教师实施
期刊
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学改革的理想之选。目前,探究式学习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探究式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
期刊
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在于美术课上不但要传授美术知识,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要将正确的技法技巧同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凭借图文、声像等图文并茂的优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师教学效率,因而对提高育人质量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不再是“警察”和“判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一、突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
期刊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是如何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强化口语训练,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   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研究表明,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为42%,“说”为32%,“读”占15%,而“写”占11%。随着时代的
期刊
多数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不理想。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那些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插图漂亮,活动设计多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易于接受。教材改进了,我们的观念、教法也要更新。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课程,端正学习态度   新课标规定本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期刊
中学生正处于大脑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观,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一、目标激励,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热情   1、通过体育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为中华崛起而锻炼的思想。通过讲述我国体育运动的历史,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锻炼的作用等,使学生正确理解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参
期刊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把课堂提问看成是教师的专利,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疑、去问,使他们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让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索、发现。在这种良性
期刊
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取决于他们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以外,跟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因此,兴趣在学生体育锻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要钻研教材教法。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目的性,分析教材内容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