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取决于他们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以外,跟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因此,兴趣在学生体育锻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要钻研教材教法。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目的性,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量大小、发展哪些素质、影响身体的部位及其教学效果等。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一步考虑安排课的组织和采用相应的教法措施,还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
二、要熟悉和了解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同熟悉的人讲话时感到亲切,而与一个陌生人讲话时感觉就不一样了。同样,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亲热,也会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甚至会同教师谈心里话,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熟悉和了解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变得顺利,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地集中起来,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用下列办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有效的。
(1)选择的教学地点应当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严格的队列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
(3)选择一些简单但不用心又会报错的各种报数比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报数游戏中自然地转到课堂教学上。
(4)要求学生听教师的信号,看教师的手势或跟着教师做各种有趣的徒手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而且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5)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教学游戏比赛,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6)在教学中,如果遇到纪律或秩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突然提问,或故意停止讲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来。
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一个项目的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形式的单调呆板。如耐久跑这个项目,学生一般不太感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时如能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场地条件,不断改变组织形式,就可提高和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队形变换跑、定距跑、接力跑、追逐跑,此外,还采用校园地形地物跑等。这种同一教材采用不同形式的办法,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枯燥。
五、教师示范要正确,语言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鼓励性。教师做示范动作时要力求姿势优美、动作利落,这不仅对学生有吸引力,而且能引起他们模仿教师动作的兴趣。但必须注意,学生往往只注意模仿教师的动作,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只注意看,不注意听;只重视动作的表象,而忽视动作的特征。因此,教师的讲解要讲究艺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讲清动作的重点、难点、关键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注意观察动作的细节、结构和意义,领会动作要领。教师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并善于发现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在做某一动作时,当他自己认为做得很认真或做得很成功时,他会看看教师是否在注意他,其目的是要老师对他给予肯定和赞赏,如果这时教师能及时加以表扬,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不仅能提高做动作的那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使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六、教学的要求要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缺乏信心,也就没有积极性;教学要求过低,学生不需任何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也不会有什么兴趣。只有提出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教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与竞赛性活动,我们就应该多采用这些形式。这样,学生活动劲头就大,练习的情绪就高。
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活动方式虽然缺乏直接的兴趣,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也会积极锻炼,这就是间接兴趣。如女生考查跳箱时,第一次试跳评分可紧些,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二次试跳评分略松些,使她们看到自己成绩有提高,教师再给予鼓励,这样她们就更有信心在第三次试跳时创造好成绩。总之,对学生要利用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多加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八、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虽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安静沉着;有的大胆勇敢,有的胆小怕事;有的意志顽强,有的意志薄弱;有的腼腆、拘谨;有的刚毅等等。教师如能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可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存在一种自卑的心理,教师对于这种学生不能苛求,不要多去批评,而是要通过表扬或暗示,使他们看到自己还有潜力、有长处,从而提高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除了钻研教材教法外,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有目的地去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要钻研教材教法。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目的性,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量大小、发展哪些素质、影响身体的部位及其教学效果等。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一步考虑安排课的组织和采用相应的教法措施,还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
二、要熟悉和了解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同熟悉的人讲话时感到亲切,而与一个陌生人讲话时感觉就不一样了。同样,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亲热,也会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甚至会同教师谈心里话,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熟悉和了解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变得顺利,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地集中起来,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用下列办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有效的。
(1)选择的教学地点应当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严格的队列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
(3)选择一些简单但不用心又会报错的各种报数比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报数游戏中自然地转到课堂教学上。
(4)要求学生听教师的信号,看教师的手势或跟着教师做各种有趣的徒手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而且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5)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教学游戏比赛,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6)在教学中,如果遇到纪律或秩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突然提问,或故意停止讲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来。
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一个项目的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形式的单调呆板。如耐久跑这个项目,学生一般不太感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时如能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场地条件,不断改变组织形式,就可提高和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队形变换跑、定距跑、接力跑、追逐跑,此外,还采用校园地形地物跑等。这种同一教材采用不同形式的办法,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枯燥。
五、教师示范要正确,语言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鼓励性。教师做示范动作时要力求姿势优美、动作利落,这不仅对学生有吸引力,而且能引起他们模仿教师动作的兴趣。但必须注意,学生往往只注意模仿教师的动作,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只注意看,不注意听;只重视动作的表象,而忽视动作的特征。因此,教师的讲解要讲究艺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讲清动作的重点、难点、关键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注意观察动作的细节、结构和意义,领会动作要领。教师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并善于发现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在做某一动作时,当他自己认为做得很认真或做得很成功时,他会看看教师是否在注意他,其目的是要老师对他给予肯定和赞赏,如果这时教师能及时加以表扬,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不仅能提高做动作的那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使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六、教学的要求要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缺乏信心,也就没有积极性;教学要求过低,学生不需任何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也不会有什么兴趣。只有提出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教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与竞赛性活动,我们就应该多采用这些形式。这样,学生活动劲头就大,练习的情绪就高。
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活动方式虽然缺乏直接的兴趣,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也会积极锻炼,这就是间接兴趣。如女生考查跳箱时,第一次试跳评分可紧些,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二次试跳评分略松些,使她们看到自己成绩有提高,教师再给予鼓励,这样她们就更有信心在第三次试跳时创造好成绩。总之,对学生要利用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多加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八、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虽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安静沉着;有的大胆勇敢,有的胆小怕事;有的意志顽强,有的意志薄弱;有的腼腆、拘谨;有的刚毅等等。教师如能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可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存在一种自卑的心理,教师对于这种学生不能苛求,不要多去批评,而是要通过表扬或暗示,使他们看到自己还有潜力、有长处,从而提高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除了钻研教材教法外,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有目的地去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