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误区及对策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语文课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弱化了知识教育。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孛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在课改中,虽然“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已不存在了,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表面上看去,形式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预设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分析。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的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三、空洞的热闹。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拘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一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居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视野,然而用心、仔细的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
  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进行新课改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四、多媒体使用不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在许多;“观摩课主、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
其他文献
关于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即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论述。一些人从具体战役战斗的斗争过程出发,认为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一派“大溃退”的局面。本文从战略角度,;力图客观的认识正面战场在初期抗战的历史地位。  一、关于“持久消耗战”  抗战爆发前,中国的经济仍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当时日本岛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情感因素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小学德育中“寓情于教”的主要措施。  一、情感因素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的良好品质的养成主要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情感是构成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部分,在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从理性的角度传授给  学生一些道德理论知识,包括道德知识、要求和规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增强学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观念还很淡薄,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明礼诚信、礼貌待人、团结友善、热爱劳动、勤俭自强等方面还没有成为中小学生普遍的道德行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令人担忧。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德育为首”似乎还停留在口头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诠释了德育教育的真谛。为此,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特
期刊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思想观念落后,学校管理还不能顺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里,笔者就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出现的误区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及形成原因  许多学校在管理中不注重细节,经常粗疏了事,使管理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死胡同。  1.管理目标的错位。天天高喊素质教育,但在管理过程牛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使学校管理偏离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果导致学校成了升学率的
期刊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教育自身也进入了一个由关注外延发展向关注内涵提升的理性反思阶段,期间必然要触及到教育改革的深层矛盾和疑难杂症,为此,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背景下,笔者意欲借全国教教育工作会东风,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客观审视教育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破解影响和制约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的难题,为教改给力。  一、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归宿——回归教育
期刊
与新课改并驱的作文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了,虽创新思路多方探索,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中阅看学生的作文,其中缺少真诚磊落的人格,蓬勃鲜活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激越的创造力。学生的作文仅仅是在为作业而作文,近乎不能对自己的情、志、理方面有所阐述,从而使得教师也陷入阅作文的苦恼,失去了欣赏的兴致,作文教学沦落到教师受累,学生受苦的尴尬境地。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仍然未摆脱“出题——作文——批改——评讲
期刊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中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诠释为“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的“牧者”。我在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作为 “牧者” 的教师,要想把学生(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学习(吃草),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怎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  (一)设计好前置性学习任务  这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前置性
期刊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人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看法。  一、游戏法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
期刊
写作技巧内蕴极丰。写作的辩证手法是写作技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地将一些矛盾现象组织于同一作品,并通过它他的和谐统一来显示写作对象本质特征的写作手法。  一、虚实法  虚实法,是根据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直观性(直接性)和想象性(间接性)的辩证统一的原则,在写作中将“实写”、与“虚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写作辩证手法。《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片断,“实写”帐内,“虚写”战场。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作文又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中年级段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首先,把学生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中看到的国内外新闻,市场的动态,科学技术的新变化,变成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把这些内容再变为手抄报,文字,漫画,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深入社会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