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教学中教师角色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新课改并驱的作文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了,虽创新思路多方探索,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中阅看学生的作文,其中缺少真诚磊落的人格,蓬勃鲜活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激越的创造力。学生的作文仅仅是在为作业而作文,近乎不能对自己的情、志、理方面有所阐述,从而使得教师也陷入阅作文的苦恼,失去了欣赏的兴致,作文教学沦落到教师受累,学生受苦的尴尬境地。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仍然未摆脱“出题——作文——批改——评讲”模式,只要看看学生作文时的痛苦状,便知道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举步维艰。从而学生作文存在着不会选题、素材运用不当、裁剪失妥、不会谋篇、辞不达意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这种局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剖析来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做导游,课堂形式多样,命题自由开放
  写作的源泉立足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只有让学生观察生活,并体悟了生活的乐趣与美,才会逐步拓宽学生认识的生活的视野,感悟人生的乐趣,进而让学生从中获得素材,激发写作的欲望。学生每天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却未顾及对生活进行认真思考。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做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这源头就是生活。”自然界的美丽风光能让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精彩快乐的校园生活能让学生的内心盛满友爱的记忆。所以,我们大可以将课堂搬迁到自然当中去,是校园一隅的小树林,是校外春意盎然的田野,是飞雪漫天的操场。也可以是聆听琴筝古曲,是每人一本杂志或一份报纸的阅读,是讲演与辩论,是彼此畅谈儿时的趣事或未来。在这些活动中,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时,就不再落笔无神了。而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仅仅是设计者,或者说是“导游”,指引着学生活动的方向。至于这些快乐的游客们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感悟,则是作文的最佳素材。
  同样的风景在学生的视野里却有不同的亮点,而这恰恰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他们的想法简单的令人发笑,但是这是学生自己的收获。所以,作文的命题就要改变,教师不再做“头脑”,如让学生就自己参加的活动或参与的课堂来命题,并且同学之间的命题不能重复。或者由两个至三个同学共同来完成命题,具体做法是每人就自己的感悟写几个词语,然后找出其中的联系,并组合成完整的作文题目。如在大雪纷纷时游校园,三个学生共同命题时写出了下面的词语,飞雪、与风共舞、精灵,柳絮、飞花、美丽,归宿、洁白、无声无息。然后让学生依此完成命题,结果黑板上就出现了如下的题目,《飞絮无声》、《归宿如飞花般美丽》、《精灵与风共舞》,较之类似于《冬雪》这样的题目,学生的命题真让人拍手叫好,更有诗情。并且学生对命题还有要求,《飞絮无声》是写雪花的奉献精神,《精灵与风共舞》要求写一篇童话,《归宿如飞花般美丽》可以是诗歌,也可以写随想。至此,我承认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喧宾夺主了,把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在命题中了。接下来写作文,学生构思敏捷,下笔有神,作文活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学生丰富的情感使我折服。
  二、甘为“砖头”成就“美玉”
  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不仅能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也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作文,促进作文教学的好方法,同时借此提出自己的观念,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批阅作文常常抱着居高临下的心态,看惯了美文与经典,学生的作文就显得格格不入,不知不觉中销蚀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后来一次与学生一起比赛写作文,有太多的收获。进而逐渐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大多数语文教师很早就认可这一方法,而且也是教师自身体验不断丰富,增加写作过程的情感认识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成为师生在知识、行为、情感和生命体验层面上的对话。但是,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残篇”,也就是只写某个段落或者开头结尾。在拓展课堂形式与自由开放命题的环节中,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丰富了,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脱水蔬菜”,但对于学生作文中“志”与“理”的培养不够,所以教师要通过这一环节做以引导,但又要避免完全统摄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度,因而教师写作文也要掌握分寸,确定自己的角色甘做“砖头”。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作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不仅起到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更主动与教师配合,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喜欢写作,以增强作文教学的效果。
  作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写同一题目,教师要尽量写出能够带动学生思维的文章,以免达不到预期的示范效果。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要写个精彩的段落、开头或结尾。也可以列一个作文提纲。这要做到因文制宜。但是教师示范的作文片断中一定要体现作文的“志”,也就是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志向,示范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模仿中体会到原来常说的作文的思想性就是这样贯入的,那么学生在作文中便自然而然的表达出自己的“志”,这样学生的习作就达到了我们要求的思想性。学会了表达“志”的方法,在作文中阐述“理”也就水到渠成了,将单纯的描写或叙事与“理”融合,使得作文的思想性、立意有更的高度,不再显得生硬脱离,作文教学就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了。教师写作文是 “抛砖”的过程,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将真正的“美玉”展现出来,免适得其反。
  总之,以上所述仅仅是笔者作文教学的尝试,虽有点滴收获,也是“小河才露尖尖角”,更有许多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目前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小学的穗育工作方法简单,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如何有效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近年来下乡调研,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加强 。  第一,德育工作应走创新之路。学校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彻底根除一些传统“糟粕”对教育工作的危害。体罚和变相体罚绝对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很重要的÷点是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和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中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落后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因此,有必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出“坚持‘三不’原则,实施品德教学”的观点: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成为形式主义泛滥的借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
期刊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
期刊
当今社会,早期教育愈来愈受到关注,但很多人片面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即让学生学读、写、画、唱、跳等等,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早期品德教育。现在的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百般呵护迁就,因此,孩子们普遍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变得懒惰而事事依赖他人。从学校的角度
期刊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学习紧张、思想渴望独立,往往焦虑不安,感到力不从心。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其健康成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情感人,抓思想;以理服人,教做人  我特别注意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论其成绩如何、潜质怎样,我始终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例如,马**同学是一个来自山区的单亲家庭的男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孩子显得敏感多疑又有
期刊
关于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即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论述。一些人从具体战役战斗的斗争过程出发,认为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一派“大溃退”的局面。本文从战略角度,;力图客观的认识正面战场在初期抗战的历史地位。  一、关于“持久消耗战”  抗战爆发前,中国的经济仍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当时日本岛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情感因素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小学德育中“寓情于教”的主要措施。  一、情感因素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的良好品质的养成主要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情感是构成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部分,在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从理性的角度传授给  学生一些道德理论知识,包括道德知识、要求和规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增强学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观念还很淡薄,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明礼诚信、礼貌待人、团结友善、热爱劳动、勤俭自强等方面还没有成为中小学生普遍的道德行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令人担忧。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德育为首”似乎还停留在口头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诠释了德育教育的真谛。为此,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特
期刊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思想观念落后,学校管理还不能顺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里,笔者就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出现的误区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及形成原因  许多学校在管理中不注重细节,经常粗疏了事,使管理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死胡同。  1.管理目标的错位。天天高喊素质教育,但在管理过程牛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使学校管理偏离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果导致学校成了升学率的
期刊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教育自身也进入了一个由关注外延发展向关注内涵提升的理性反思阶段,期间必然要触及到教育改革的深层矛盾和疑难杂症,为此,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背景下,笔者意欲借全国教教育工作会东风,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客观审视教育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破解影响和制约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的难题,为教改给力。  一、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归宿——回归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