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如火如荼。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帮助其在中考提高考试分数,最大限度地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那么,该如何调整新课改下的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呢,结合我省中考特点,我在引导学生掌握学法上下功夫,做了以下尝试。
  (一)古诗文的积累技巧
  1诵读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已过有效的途径。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反过来就能“见义知句”。
  2归纳积累。
  指导学生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如:理想类、送别类、怀乡类、描写类等,若能把它们做成卡片,会更加便于比较,联系记忆。
  3联想积累。
  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派别就应该想到不同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诗人、就该想到它们说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就该想到里面的名句;看到一个名句,就该想想和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如,由范仲淹就应该想起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苏轼就应该想起他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如,看见《浣溪沙》就该想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看见《游山西村》就应该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联想记忆,细加比较,归类知识,形成系统。
  4造句积累。
  指导学生仿照中考题“运用积累型”默写的要求设置情境,运用名句造一个文段。把内容情感思想相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组织进去,这样既形成了系统,又盘活了知识。
  5构建基础知识网络。
  在进入综合复习时,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文学、文化常识等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组成整体,形成知识网络。我们要指导学生编写“知识全书”:如“文体知识一览”、“作家作品一览”、“我的错字集”、 “文言文常识总汇”、“通假字一览表”、“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集录”、“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集录”、“特殊文言句式专辑”“常见修辞一览”等。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编写的过程中,分析、比较、归类,探索认知和识记的规律,品位探究整合知识的喜悦。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
  1阅读文本。
  阅读理解是在阅读基础上的理解,缺了阅读,理解从何而来?因此,做阅读理解题是一定要先阅读的。可教授学生如下阅读方法:边阅读边做记号(可以用铅笔淡淡的标出),圈出关键词,划出点题句、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等等,提高第一遍阅读的效率,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在答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审清题意。
  在答题前一定要认真审清题意,题目会给我们很多有用的提示。如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第18题,让学生对文中的一句话进行评析,如果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再结合文章内容,答案可想而知;又如,分值的提示,四分的题目你不可能只答一点就结束了。
  3学会转化。
  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不可能直接出现在文中,用原句回答就可以了,即使文中出现了较为接近答案的语句,也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学会转化,把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答题。转化的关键就是题目怎么问你就怎么答。
  4限量训练。
  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经验必然得依靠阅读训练,但这种训练“宜精”不“宜多”。在限量的试题训练中,通过与参考答案的对比、思考,纠正思路偏差。每做完一题要让学生讨论得失,总结做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作文应试技巧
  1编好自己的作文素材集。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报刊杂志,诗文美文等资料,编写自己的作文资料库,如“各类名人名言、名人事例、佳词妙句、风云人物、让人心动的事例“等等。还要注重积累,积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观察身边的各种不同的人群,关注社会热点。
  2扬长避短,强化训练。
  中考迫在眉睫,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弱点,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因此,关键还是找出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如,有的学生人物描写很出色,那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在批改作文时对他进行特别辅导。同时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
  3真情写作,创意表达。
  考前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我笔写我心”,表现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生活见闻、生活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训练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要视角独特,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干瘪,词语苍白,软弱无力,即使使用修辞也是力不从心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模仿优秀作品中的修辞,引用一些“古诗文”、“名人名言”等,增加作文的文彩、内涵。鼓励学生在拟题、修辞、表达方式上“一鸣惊人”,突出“个性”。
  一年一度的中考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摸索语文复习策略,既做到提高我们所教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力求使他们在中考的沙场上无往而不胜。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现在在新课标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对体育产生兴趣,在学习和锻炼中就能够尽可能克服遇到的困难,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产生愉快
期刊
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今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消除那些妨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的抑制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当从“知识传授型”转化为“思维训练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拘泥于一种模式、一个方向、从上下、前后、左右等不同的角度和空间思考问题,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只是正确、清楚地传授知识,
期刊
初中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 力,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教师的多方面才艺,引导兴趣  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才艺,对学生才有吸引力,学生才会信服、佩服。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继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歌词,要超过语文老师的水平。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内的歌曲唱得规范,而且要把戏
期刊
现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样的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那么,作为艺术课到底怎样上?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教些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带领孩子走进美术课堂?面对这些问题,运用何种方式引领孩子走进美术课堂又变得极为重要了。  一、 与学生的交往要充满活力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每当走进教室时总是神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传统学科的学习,它需要学生做到多学科知识交叉,课内课外联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势必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同学之间存在能力差异,有的研究能力强,有的社交能力强,有的写作能力强等。只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做到恰当的职责分工,才能使每个同学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小组研究的成果。  我们在《中国年》的研究和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树立主导和主体统一的教学观  有效教学必然带来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新教学观其要义在于:教师与学生都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只有当两者充分履行各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在教学观上,新课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
期刊
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改革,得到如下体会。  一、新课改重要理念在高考中的反映  1重视数学本质  引导学生用定义解题,回归教材,数学相关定义以教材为准。  2突出几何直观  数形结合解题。题目已给出图形的要充分利用图形,题目未给图形需要自己画图的,迅速正确画图;抽象问题若能具体化,可画图帮助思考。  3避免过于繁杂的计算  “多考点想,少考点算”,基
期刊
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渐长大,我发现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没有逐渐加深,反而越来越不感兴趣。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这一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如果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那么你的正常教学会很难进行下去,学生也会更加厌学,这样恶性循环,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教学任务。其次,好的审美素养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德,美术教育更应从孩子抓起。孩子对美术课越来越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好好反思自已的课堂教学和自身的问题所在。如何才能让学
期刊
活动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由于地处两省交界,农民出国务工现象比较严重。近几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家长心疼孩子,养成了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他们肆无忌惮的浪费着父母的心血钱,却从不会心怀感恩回报父母。针对这一现象,决定开展此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合理的使用零用钱。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理念、思想、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力求创新,尽可能多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以利于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好音乐欣赏和音乐知识之间的关系  音乐知识和欣赏音乐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比如音乐教材中民歌的欣赏,如果欣赏以前学生对民歌的有关知识毫无知晓,那么欣赏起来就会觉得理解困难,还有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因此,在欣赏以前,我们可以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