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岳山福德信俗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仙岳山福德信俗”被正式公布为厦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仙岳山福德信俗”被省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所谓“福德信俗”,就是老百姓“土地公”民间信仰习俗。土地公可以说是闽南最普遍的民间信仰。若不以宫庙大小计,只算数量,土地公庙绝对排第一。尤其在闽南、台湾,不但村头田间、山头道旁几乎无处不有土地公庙,就连家家户户厅堂上的佛龛也是摆的观音、玉皇大帝和土地公。甚至人死了,埋在坟墓中,边上也得立块“后土”,以保墓穴中的平安。“后土”者,皇天后土。天是皇,地是后,养育我们千百万年一代又一代的土地。
  根据史籍记载,从黄帝开始,中华民族祭祀土地神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考古的发现,在九千至一万年前,湖北、湖南已经种植水稻,开始了农耕生产。可以大胆推断,早在黄帝之前,中华民族从开始农耕生产,依靠土地生长的农作物生活,便开始了对土地的崇拜。如此悠远的信仰,万年不灭,绵延至今,堪称人类最久远的信仰。
  土地公民间信仰体现了中国百姓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几千年来,是脚下的土地生长的粮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它长出稻麦粟,长出棉麻桑,长出萝卜青菜,长出果木花草……它给了我们生存的一切必需品。亿万百姓到处设土地公庙,皇帝、平民时时要祭祀它,体现的当然是对土地的敬畏,没有土地的恩赐我们就活不下去了。在祭祀中,除了敬畏,更有对土地的感恩。这块土地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春种秋收,只要你耕耘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定有收获。你越是勤奋,土地就回馈你越多。它不仅给我们生活的物质,它更教会我们生活的道理:人勤地不懒,黄土变成金。
  清代之前,各地的土地公庙稍大的也仅有一米多高。有的土地公庙连房子都算不上,三块石板作墙,一块石板盖顶就成了土地公的宫庙,土地公的神位就直接安放在地面。
  在郊外,连小屋、神龛都不要,用几块砖头一搭,或者竖一块石板,甚至在岩石上或刻或写上“后土”、“司土”两个字,就可以请到土地公来充当保护神了。
  但也有例外。在厦门岛,清代就曾建成一座规模稍大的土地公庙。这座土地公庙位于今开元路与开平路交会处。开元路土堆巷至开平路、二王街一带原称岐山,地势较高。清初以前海水可涨到岐山的山坡下。闽南称山坡为“崎”,山坡与海面交界处就成了“崎尾”。以旧厦门城为中心,“崎尾”靠近厦门城的一面为前,远离厦门城的一面为后,故开元路与开平路交会处附近就得名“后崎尾”。据传,后崎尾宋代就开始供奉土地公,清代施琅收复台湾之后,以后崎尾土地公“护国助战”显灵为由,捐俸重建,俗称“土地公祖”。
  土地公在闽南和台湾,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无事不在,闽南民俗中一年到头祭祀土地公的日子,几乎不可胜数。最普遍的就是作牙。
  民间以农历每月初二、十六“作祃牙”,简称“作牙”。明清之后,土地公兼有财神的职能,每月初二、十六“作牙”也成为商家祭祀土地公的习俗。
  二月初二传为土地公的生日,也是“头牙”。民间有“作牙早,发财早”的谚语,故很多人二月初一子时一到就开始做“头牙”,同时也为土地公庆生。这时闽南海蛎正是成熟肥美的时候,传说土地公十分喜爱吃海蛎,因此普通人家做头牙常以海蛎面线、海蛎汤、海蛎煎、海蛎粥作为祭品。
  之后,每个月的初二、十六商家一定要祭祀土地公,然后以祭品来犒劳伙计。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打工的伙计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改善伙食。因此人人对土地公都心存感念之心,把伙食的改善视为土地公的庇佑。
  农历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牙祭日子,称“尾牙”。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办酒席祭祀土地公,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农业收成和事业生意的庇佑。有些地方还在门口供五味碗(日常饭菜),祭“地基主”(宅基地最先的主人),祭后烧银纸,然后一家团圆就食,称“食尾牙”。
  这天,闽南和台湾不少地方有吃薄饼(润饼)的食俗。商铺视土地公为商家的保护神,除了每个牙日要摆供祀土地公外,尾牙这日为求土地公保佑新年利市,比一般住家更为重视,要置办酒席敬祀土地公和财神,祭后设宴犒劳雇员,并在尾牙酒席上给雇员分发红包,感谢一年来雇员们的辛劳。
  “尾牙”不仅是商人的重要节日,更是打工者的生死关头。过去店主对来年雇员的去留在尾牙酒席上有所暗示,其一是酒席上的整鸡或全鱼的头对准哪一位雇员,则他来年将被解聘。如果全部留用,鸡头和鱼头就对着店主。其二是有些地方(如漳州等地),在店员就席时座前的筷子头朝里放,则表示来年不再雇佣,筷子头朝外放,则表示继续留用。其三是在发红包时每人一个红包,如果店主给你两个红包,则表示来年你将被解雇。
  闽南的水稻一季两熟,农历六月早稻登场,六月初六乡间也有祭土地的习俗。不过大多选在六月十五过“半年节”,用新米磨浆搓汤圆称“半年圆”,用来祭祀土地公和祖先,表示感恩报本之心。
  每年的八月十五,据说是土地公的生日。这时一年的收成已成定局,丰收在望。所谓“春祈秋报”,就要以丰盛的祭品来答谢土地公。此时闽南的芋头、地瓜已经收成,马上就要开始收割水稻,正好有一段空闲,又恰逢中秋团圆,所以八月十五的土地公生在闽南就演化为社火,即请戏演谢神明、阵头踩街十分热闹。八月十五以地瓜、芋头祭祀土地公也成为闽南的习俗。
  仙岳山位于厦门岛中部,山上的半山土地公庙相传从宋代开始就香火极盛。改革开放后湖里是厦门特区最早的发祥地,台商云集,推动了土地公庙的鼎盛。从2008年到2012年短短五年间,厦门市湖里区举办和推动举办了五次影响海峡两岸和东南亚的“福德文化节”,极大地扩展了福德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两岸福德文化的交流合作,也使得仙岳山福德信俗得到了极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亲子教养的经验分享、饮食生活的强调、空间的设计,看似毫无关系的跨界,让人以为贯穿其中的是“生活”,但对蔡颖卿来说,“教养”才是三者之间隐而不显却又坚韧持久的连接线。  空间是环境的教养  “人类世界之所以有‘教养’二字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这是目标,教养是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养’表示无论是养育还是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耐心。目标和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断也断不
期刊
在与张之杰联系采访的过程中,他很热心地把以前的相关采访文章一一发给我,并且认真地把采访提纲做了书面回答。在邮件里,他写道:“我简要地回答了一下你的问题,你可以根据我的回答再作准备。”这让我在感激于他的热情协助之外,也感叹于他做事的严谨态度。虽然他在学术研究和写作方面几易方向,但或许正是因为内里的这份对待工作的积极和严谨,让他终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文艺青年到科普作家  看张之杰之前的教育履历
期刊
张今亮当初学美术,只是想学一门手艺,从山东到宁夏,学了四年的设计。大学期间,跟从著名设计师胡国旺学过图书装帧设计的专业课程,但他的意向并不在此。2006年,张今亮的油画老师孙立人先生的《游移与转换》出版时,向前来宁夏举办新书发布活动的北京贝贝特总经理刘瑞琳女士,引荐了他。就这样,他进了出版社,有幸受教于蔡立国先生,成为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师。  2006~2009年在北京贝贝特的三年间,张今亮做了上百
期刊
科普书的呈现方式,你能想到几种?也许,“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卡通、特摄(“特摄”,原义泛指为各种电影拍摄的特殊技术,现在的特摄片特指由日本拍摄的以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中的设定到底有哪些不合理处”这样的方式,只会出现在《空想科学读本》一书中。  日本作家柳田理科雄的《空想科学读本》是一本科幻科学考据书,此书的目的似乎是集中“吐槽”,被吐的对象有奥特曼、哥斯拉、阿童木等科幻
期刊
《道德动物》初版于1994年,彼时的社会进化论学科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指控期后,随着乔治·威廉姆斯、罗伯特·特里弗斯、威尔逊、道金斯等学者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的发表,随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代西方社会不断涌现,已经显露出了这一学科在分析社会心理、判断社会行为方面强大的力量。  而这部长达18章、30余万字的著作则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几乎涉及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两性关系、婚
期刊
人类透过说故事的方法,组织发生在生活周遭的事件,赋予事件意义,理解发生之事,且藉此建构生活世界的秩序,不至于落入混沌无序的迷乱之中。透过故事的分享,人与人得以共生、交流。说故事或许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却是生而为人必须学习的技能。因此,关键就不在说故事与否,而是在于“故事怎么说?”  麦克鲁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是身体器官的延伸,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性。如今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传播媒介,会造就不
期刊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这句醒世恒言似乎可以作为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特别注解。小津死时寂寥,一定想不到自己墓碑上的一个“無”字日后能生出普遍性、永久性和世界性的声名来。且不说那些殿堂级的荣誉一个接一个令人望而生畏,单是关于他的传记一本接一本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半个多世纪来,分析和解读他的著作汗牛充栋,美国作家为他立传,德国大导演向他致敬,这是一个神化小津的过程,也是误会小津的过
期刊
《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属于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面向大众的文化史读物。亚马逊美国网页上对此书颇有好评,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是“这是一本轻阅读读物”。安全套本身材料形态的演变,人类在安全套使用上的纠结心理和观念反复,构成了该书的骨架,而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史文本、民间段子、小说诗歌、政治斗争、法律诉讼、道德辩论、商业贸易等方面的资料则于骨架之上铺就了该书的血肉,可谓是此类书的一种典型的建构方式
期刊
一本看似卿卿我我的书,却未拘泥于男欢女爱的清谈或旅游攻略的流水账,而是以文化散文的高度,来审理中华文化与东欧文化之间的差异。作者在度蜜月的十余天里,考察了捷克的社会制度与城市建设,谈论了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可能向度。用这样的宏大叙事,来纪念自己的蜜月,《布拉格之夜》就是一本这样的书。  当然,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部说教的书。作者韩晗虽是一位文学博士,却没有让这本书变为一本艰涩的博士论文,而是采取散
期刊
灰蒙蒙的天,我挣扎着起床洗漱,穿上来北京后买的军绿色长风衣,套好靴子,睡眼惺忪地站到了崇文门新景家园西区4号楼的电梯间门口,从11楼下到1楼,然后抬眼一看,不得了,外头在飘雪。  2009年的11月1日,据说是北京近三十多年来最早的一场雪,完全始料未及。  彼时我从沪来京工作也不过5个月,和一群朋友做着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从入秋开始,我们就筹划了一个叫做“科学嘉年华”的活动,希望藉此可以扩大这个民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