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让自己在其中收获颇丰,其中对语文老师的素养问题领悟比较深刻,课改首先应该改的就是语文教师对自己素养的要求 ,高的素养才能造就有活力的语文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师; 素养研究
初中新课改从2003年开始,轰轰烈烈进行了一些时日了,自己也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的得失自己心中明了。同时也让自己在课改中深深懂得了做一位语文教师是不容易的,要做好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更是不容易的。其中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现在就把自己在课改尝试中探求得到的一些浅见的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的是阳光心态
教师,不管是哪一科的教师,做的是育人的神圣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以为不管是语文教师也罢,数学教师也罢,都首先需要有一颗乐观的心,老师心态阳光,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学会心态阳光。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如果做人不能做到心态阳光,那又怎么能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清华大学的校风明确写着“行胜于言”这几个大字,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做一名受学生尊重的教师首先就必须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态淡定、乐观、开朗,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影响是极大的,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所以更应该以身作则。
2 语文教师应重视诵读的功效
语文教师的功底首先是诵读的功底,好的诵读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老师要会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深意,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我借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的书名《回到原点看人》,我以为语文课就应该“回到原点读书”,读出深意来,把诵读作为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现在的语文课少了阅读,多了练习、讲解,硬生生地把语文肢解了开来,让语文课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了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感兴趣吗?所以,语文老师应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自己的素养之一,亲身给学生做示范,而不是运用朗读带来代替老师的诵读,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难道不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吗?所以,应该回到原点来诵读!
3 语文教师也应该重视写字的审美功效
老师应该练好三笔字,语文教师更应该练好字,让学生不自觉地亲近你,模仿你的字,“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当今社会有这样一个观点:一手好字被电脑毁掉了。的确如此,钢笔字被硬生生的宋体、隶书等印刷制品所代替了,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字体,没有了以前龙飞凤舞的字体,着实有一些遗憾。现在新课改把写字提上了日程,安排了每个星期必须要有一堂写字课,让写字重回我们的身边,让美感重回我们的眼前。古人考试前看字,再看文章,所以个个字体能够拿出来见人,而现在呢?终于开始对写字重视了,那么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提上了日程,练好字迫在眉睫。因为一手好字就是你给学生的一道“拿手菜”!一份赏心悦目的“见面礼”!
4 语文教师应该涉猎广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海量阅读,各个领域都应该有所涉猎,做到知识面广博。因为语文的解读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生的见解是不一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老师的解答就更为重要。不能全盘否定学生,应该用积极的暗示来说出他们的不足,允许有个人的见解的存在,这就对老师的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面,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且语文课除了要解惑以外,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有自己个人独特的、多角度的见解,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文本的理解,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你这里学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必须全方位的,有深度、有广度地积累。
5 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一位好的语文教师除了给孩子美的熏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好的、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的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曾经也有人问过“学问渊博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吗?”孔子这样答道“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对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这就对老师的上课提出了要求,不能满堂灌,并且一定要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消化、理解、反思,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生活中也应该教会他们融会贯通的方法,这样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前面提到了独立思考,孔子又提出了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要防止片面理解,既要重视“学”,融会贯通地“学”,又要反对离开“学”去胡思乱想,那就是空想、幻想。所以,学习要把思考结合起来,这同样也属于学习方法一类。除了这两条以外,《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属于语文学习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以为一位语文老师,能够在七年级这个启蒙阶段好好地教好《论语》这篇古文,并且把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透彻,那何愁学不好语文,掌握不好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呢?因为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6 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谦虚的态度
语文教师虽然有着知识面广的优势,但是永远也应该记住: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异常迅速的,我们的知识面广只能是代表一方面的“广”并能代表全部知识面的广博。所以,我们应该向学生多学习,不耻下问,这样做既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教会了他们“谦虚”的美德。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告诉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老师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做到了“谦虚“又何愁学生做不到“谦虚”呢?学任何事做到了谦虚,那我们学生的学业又何愁不进步呢?
总之,课改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要严格相待。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老师做到了好好学习,学生才能每天天天向上!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做到苦练内功,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七年级教材.《论语》.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师; 素养研究
初中新课改从2003年开始,轰轰烈烈进行了一些时日了,自己也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的得失自己心中明了。同时也让自己在课改中深深懂得了做一位语文教师是不容易的,要做好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更是不容易的。其中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现在就把自己在课改尝试中探求得到的一些浅见的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的是阳光心态
教师,不管是哪一科的教师,做的是育人的神圣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以为不管是语文教师也罢,数学教师也罢,都首先需要有一颗乐观的心,老师心态阳光,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学会心态阳光。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如果做人不能做到心态阳光,那又怎么能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清华大学的校风明确写着“行胜于言”这几个大字,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做一名受学生尊重的教师首先就必须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态淡定、乐观、开朗,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影响是极大的,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所以更应该以身作则。
2 语文教师应重视诵读的功效
语文教师的功底首先是诵读的功底,好的诵读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老师要会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深意,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我借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的书名《回到原点看人》,我以为语文课就应该“回到原点读书”,读出深意来,把诵读作为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现在的语文课少了阅读,多了练习、讲解,硬生生地把语文肢解了开来,让语文课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了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感兴趣吗?所以,语文老师应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自己的素养之一,亲身给学生做示范,而不是运用朗读带来代替老师的诵读,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难道不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吗?所以,应该回到原点来诵读!
3 语文教师也应该重视写字的审美功效
老师应该练好三笔字,语文教师更应该练好字,让学生不自觉地亲近你,模仿你的字,“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当今社会有这样一个观点:一手好字被电脑毁掉了。的确如此,钢笔字被硬生生的宋体、隶书等印刷制品所代替了,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字体,没有了以前龙飞凤舞的字体,着实有一些遗憾。现在新课改把写字提上了日程,安排了每个星期必须要有一堂写字课,让写字重回我们的身边,让美感重回我们的眼前。古人考试前看字,再看文章,所以个个字体能够拿出来见人,而现在呢?终于开始对写字重视了,那么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提上了日程,练好字迫在眉睫。因为一手好字就是你给学生的一道“拿手菜”!一份赏心悦目的“见面礼”!
4 语文教师应该涉猎广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海量阅读,各个领域都应该有所涉猎,做到知识面广博。因为语文的解读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生的见解是不一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老师的解答就更为重要。不能全盘否定学生,应该用积极的暗示来说出他们的不足,允许有个人的见解的存在,这就对老师的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面,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且语文课除了要解惑以外,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有自己个人独特的、多角度的见解,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文本的理解,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你这里学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必须全方位的,有深度、有广度地积累。
5 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一位好的语文教师除了给孩子美的熏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好的、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的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曾经也有人问过“学问渊博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吗?”孔子这样答道“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对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这就对老师的上课提出了要求,不能满堂灌,并且一定要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消化、理解、反思,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生活中也应该教会他们融会贯通的方法,这样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前面提到了独立思考,孔子又提出了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要防止片面理解,既要重视“学”,融会贯通地“学”,又要反对离开“学”去胡思乱想,那就是空想、幻想。所以,学习要把思考结合起来,这同样也属于学习方法一类。除了这两条以外,《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属于语文学习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以为一位语文老师,能够在七年级这个启蒙阶段好好地教好《论语》这篇古文,并且把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透彻,那何愁学不好语文,掌握不好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呢?因为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6 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谦虚的态度
语文教师虽然有着知识面广的优势,但是永远也应该记住: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异常迅速的,我们的知识面广只能是代表一方面的“广”并能代表全部知识面的广博。所以,我们应该向学生多学习,不耻下问,这样做既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教会了他们“谦虚”的美德。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告诉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老师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做到了“谦虚“又何愁学生做不到“谦虚”呢?学任何事做到了谦虚,那我们学生的学业又何愁不进步呢?
总之,课改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要严格相待。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老师做到了好好学习,学生才能每天天天向上!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做到苦练内功,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七年级教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