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引”悦读 以“文”化人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底石”。只有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换来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回归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提倡自主阅读,推行整本书阅读。可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打通、融合统编教材和课外阅读的无缝链接点呢?笔者的团队认为,要让课文成为“引子”范本。这就得仔细思考并明晰“引子”范本教学的三大问题:(1)从哪里“引”?是对引子门径的思索。(2)怎样“引”?是解决引子教学操作策略的选择问题。(3)“引”向何方?是探究引子功能价值的问题。本文以《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围绕这三点对“引子”范本进行了分析。
  一、门径探索——“引子”范本教学从哪里“引”
  “引子”范本教学的关键,是要搭起连接课内外的阅读通道,打开“大阅读”的门径,积累阅读任务群的经验。通道起始点的合理定位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广度、效度、厚度和深度。
  1.基于人文主题的引读——舐犊情深
  《慈母情深》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单元主题“舐犊情深”的典型作品。母爱是永恒的話题,它最能触动每个人柔软的内心。所以,像《母亲》《惜别》等同一主题的“引文”十分契合学生的阅读内需,也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这些引文语言不管是华丽还是朴实,“母爱”的力量一样直抵人心。
  2.基于语文要素的引读——场景含情
  本单元篇章页直接明了地揭示了本课要落实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梁晓声竭力渲染母亲在街道小厂工作的场景和细节,慈母情深力透纸背,这篇文章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为此,教师采用“1+1”整书模式,即“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通过链接本文原著同样描写母亲在铁路工厂艰苦工作的两个场景,撬动学生读整本书的热情,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引读的效度。
  3.基于范本作者的引读——榜样力量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者,非作家莫属。梁晓声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从小喜好阅读,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其中还有多部文学作品搬上荧屏,斩获飞天奖和金鹰奖。止庵、张洁,他们同样对读书情有独钟。引入名家先锋作品,了解名家阅读习惯,潜移默化,无声的读书榜样力量让引读有了厚度。
  4.基于阅读素养的引读——反复品鉴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语文要素前后上下、纵向横向螺旋勾连。五年级上册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人文主题的第七单元,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作为前置的第六单元首篇《慈母情深》,场景中多处运用反复的写法巧妙表达母亲的艰辛和不易,表达母亲对子女对家庭的无悔付出。这样的表达妙法必须细致咀嚼品鉴。由此,教师可由品鉴“引子”范本中的“反复”手法的表达引向含有“反复”的一类文本,通过对写法关联文本的深入分析,巩固、深化“反复”写法的妙用,引导鉴赏语言,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从而为下个单元“如何初步品鉴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策略选择——“引子”范本教学怎样“引”
  本课教学基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范本作者、阅读素养的引读,四个方面四种方向,怎样整合引文、整体推进?教师做了有效尝试,采取分布引文和渐进引文的策略。
  1.课首:语言设境式引文。“梁晓声《年轮》《知青》《今夜有暴风雪》等很多文学作品都搬上了荧屏银幕,这些拍成影视作品的书,都写了什么故事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这几本书好好阅读。”开课设境虽只三言两语,却“别有用心”,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火苗。
  2.课中:场景联想式引文。读环境场景明人物,落实语文要素之后延读场景,引向原著《母亲》的阅读:梁晓声把母亲的任劳任怨都写在了《母亲》这本书里,在书中,他还深情回忆了母亲在铁路工厂艰苦的工作场景:
  场景一:
  我七岁时,母亲在铁路上做临时工。挑挑抬抬,搬石运铁,卸煤扬沙。哪儿的活顶脏顶累,临时工们就被指派到哪儿去干,男女平等。母亲每天下班都很晚,常常是黑着一张脸,带着一身尘土回到家里。
  场景二:
  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翻砂——那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了片片的洞。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以上从范本教材中的街道小厂到引读原著《母亲》中的铁路工厂,不同场景,同样情深,自然由《慈母情深》一文引向整本书《母亲》的课外延读。
  3.课末:表达品鉴式引文。“同学们,梁晓声喜欢用反复,很多名家也喜欢用反复。反复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呢?除了梁晓声《母亲》这本书,这两周老师还读了《梁晓声自述》和止庵的《惜别》,这几本书都是写母亲的,也都运用了反复的写法。今天,老师带来每本书的其中节选。请大家运用学习的默读提速法,快速浏览这三篇节选,再自主选择其中一篇或两篇,划出一处反复的词句,体会它的魔力。”
  纵观全课,教师聚焦反复,一读到底,既得写法,又起延读燃点,正所谓一课两得。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时、适度、适量、适情进行选择,渐进引文,由少及多,逐步上升,实现课堂引文的宽度、长度和厚度。
  三、功能挖掘——“引子”范本教学“引”向何方
  “引子”范本教学,除了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还应该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因此,“引子”范本至少存在两大功能。(1)外在的显性功能。即基于人文主题的引读,从课内引向课外,“选读名篇(或整书)”。这更多的是从“量”上的考量。(2)内在的隐性功能。即基于语文要素、范本作者、阅读素养的引读,甚至是教学设计、教师自身都能成为学生学习延读的课程资源,使其练就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积淀阅读素养,坚定阅读追求。这是引子范本“质”的追求。
  在这一节课中,课伊始观看《朗读者》节目,教师匠心节选梁晓声谈自己小时候爱读书,母亲支持他读书的视频,意在教导学生从小养成读书习惯。教师读完《母亲》一书,联想自己的母亲,用反复手法回忆母亲织毛衣的场景并通过叙述强化学生对“反复”的感知感觉。首先,这样的叙述体现出阅读教学要联系生活体验,真情表达,理解范本。其次,含蓄表露、无痕渗透读书要有方法,读书要能展开联想,品鉴语言,表达感受。“反复具有怎样的魔力?”“为什么这些名家的作品这样温情和感人?”课末以追问巩固品鉴“反复”,感受母爱,感悟读书的无限魅力,以此促进学生读有追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力挖掘范本“引读之源”,顺“引”悦读,以“文”化人。这应是、也必定是“引子”范本教学的永恒追求。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语文教研品质化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gzx19-08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山区县级高中的学生大多是经过重点中学选拔完后留下的初中毕业生,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在思想上都是“懒虫”。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智力较高、思想活跃,但是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容易被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干扰,难以取得好的成绩;而智力一般、勤奋好学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强,往往在物理学习上能取得好成绩。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能
期刊
2017年,由中宣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在盲校,课堂教学是对视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长期的地理教育教学中,盲校的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这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可以激发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视障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很懵懂,他们心中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还不完善。因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难一整节课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想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掌握所学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而微课以其特殊的教学形式,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巧
期刊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情境体验教学的运用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情境体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升综合教学效果。一、创设演绎情境,增强学生感悟  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教师在讲解相关英语内容的过程中
期刊
低年级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身心发育尚且稚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其知识基础,为学生设计适合的教案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师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有显著作用。一、使用自制教具,实现教学知识与实践的转换  在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教学情境,使其通过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提升对教学知识
期刊
数学课程,除了讲授数学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推促其数学素养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巩固、转换与内化的能力。一、面对现象浅析深度思考因素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有一道题目为: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长2厘米,腰长10厘米。如果上底增加6厘米,这个直角梯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从学生作业结
期刊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地理学科有着重要地位,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接触更多的知识,扩宽眼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以说,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一、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其有机结合,把抽象的地理现象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点变得灵活,并突显地理的趣
期刊
在幼儿教育中,绘本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图画故事,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幼儿有所学、有所悟。绘本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实施绘本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注重引导,鼓励幼儿独立阅读  幼儿教师在绘本教学时,往往从自我出发,不考虑幼儿的感受,忽视了幼儿的需求,没有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影响了教学效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实践能力。教材是教学开展的主要资源,以教材为依托,将生活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挖掘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增强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一、着眼生活,探寻灵感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直接的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寻灵感,发现生活中的美,将学科教学活动与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