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采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6±21.5)min、术中出血量为(95.3±22.5)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伤口感染,无患者需行2次手术,对照组伤口感染与2次手术发生率分别为18.60%、13.9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甲状腺减退,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显著,病灶清除彻底,且不会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80-02
  甲状腺癌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多见于20~40岁女性,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对于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切除范围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在欧美等国对甲状腺癌多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使用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术。尽管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术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次全切除术容易损伤甲状旁腺,病灶清除不彻底,易复发。复发情况下,大多数残留甲状腺几乎要被复发结节占据,需行二次残留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术[1-2]。而再次切除导致的并发症比初次切除术多出5~10倍。本研究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异物或不适感,均经彩超及B超检查得以确诊。观察组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5.3±5.5)岁,病程0.5~25年,平均(6.8±0.8)年,乳头状癌79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3例,淋巴瘤1例,其中原发首次手术67例,再次手术19例,癌症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的诊断标准,其中I期5例,II期12例,III期65例,IV期4例;对照组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4.7±5.7)岁,病程0.6~24年,平均(6.7±1.2)年,其中乳头状癌81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2例,I期6例,II期14例,III期63例,IV期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复发、转移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在胸骨上约2~3cm处作一长4~5cm左右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直至颈阔肌,游离皮瓣上缘至甲状软骨上缘0.5cm左右,下缘至胸骨上缘,随后纵形切开颈白线至甲状腺被膜,充分显露术野,先往上处理上位甲状旁腺,游离甲状腺上极,结扎同时切断甲状腺上动脉前支,保留后支,沿甲状腺被膜剥离甲状腺上极,探查并显露甲状旁腺,保留甲状旁腺血供,完成后进行下位处理。首先游离甲状腺下极,结扎同时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前支,保留后支,沿甲状腺被膜剥离甲状腺上极,充分显露甲状腺下动脉及喉返神经,将喉返神经用医用纱布保护起来,探查甲状旁腺,再将甲状旁腺和为之供血的血管剥离,游离整个甲状腺,将甲状腺切除,清洗创面,情况正常后,关闭创口。术后口服甲状旁腺素片。
  对照组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选择甲状腺组织较大的一侧行全切除术,小的一侧保留6~8g甲状腺组织,结扎上下动静脉,将余下组织楔状切除,缝合参与甲状腺组织,止血,放置胶片引流,缝合各层。
  1.3 观察指标
  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伤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减退、2次手术。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6±21.5)min、术中出血量为(95.3±22.5)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1例伤口感染,无患者需行2次手术,对照组伤口感染与2次手术发生率分别为18.60%、13.9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甲状腺减退,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操作不当会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潜在较多的并发症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故甲状腺全切除术目前在国内仍存在较多的争议。不过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分化性甲状腺癌具有病灶多发等特点,多发灶近半数为双侧甲状腺癌,此外,由于部分患者术前经磁共振、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漏掉一些小病灶,所以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将潜在未发现的或者腺体内转移病灶完全切除,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2次手术的风险,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3]。本研究中,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无1例需行2次手术,而采取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3.95%需要行2次切除术。尽管说甲状腺全切除术存在更多的手术风险,但只要医师手术操作娴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减退就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另外,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时,要掌握好手术适应征,该术士更适用于双侧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与对侧复发的患者,除此之外,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癌肿也属于全切除术的适应征范围。甲状腺切除术时要注意保护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术前熟悉甲状旁腺大小、形态、解剖位置,注意辨别位置出现变异的甲状旁腺与淋巴结。熟悉喉返神经生理解剖,术前做好喉镜检查,术中避免由于瘢痕组织粘连引发的神经移位,术中充分暴露术野,操作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彻底止血[4]。
  综上所述,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显著,尽管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明显高于次全切除术,但不影响手术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情况,降低2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厅,杨光伦.甲状腺癌外科手术进展[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3,7(1):20-22.
  [2] 谢轶峰,刘晓真,师天雄,等.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754-755.
  [3] 周弦,王东.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临床分析[J].2012,39(22):98-99.
  [4]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3,33(2):96-1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的来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变化及该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痛经程度较术前减轻,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对于卵巢功能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子宫切除术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子宫切除病患选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治疗的病患38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病患19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阴式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经腹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时间,手术后产生的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8月出现先兆流产在我院进行保胎治疗的孕妇78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孕妇49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硫酸沙丁胺醇并使用中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为对照组中的孕妇提供叶酸、维生素E进行对症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治疗组中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5-01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止痛使用镇痛泵,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另一种是术后拔管而用传通的肌内或静脉置管,两者都在临床上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而在我院外科常用的是传通的持续皮下置管方法,本人根据自己在外科的临床实践,对30例胆囊摘除术术后置管的效果观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诊治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确诊急性肠胃炎临床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中西药结合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头颅CT在早期诊断小儿脑瘫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98例,对其头颅CT影像资料以及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8例患儿经CT检查发现异常者54例,CT诊断阳性率为55.10%。CT征象包括:脑积水、脑萎缩、脑发育不良、脑软化、脑穿通畸形等。结论 头颅CT在早期小儿脑瘫诊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在治疗前均行骨髓象分析,全部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血小板上升仍不理想患儿加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小儿ITP骨髓巨核细胞以增多为主,成熟的产板巨减少或缺如,颗粒巨占较大比例,大于100个/片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科学合理用血的内涵,使《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更符合临床输血工作实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后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输血实践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结果在临床输血实践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应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论应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且分析进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以及常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4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一般规律,总结有效的处理办法以及预防手段。结果:全部4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发生近期术后并发症的包括切口感染患者11例,切口出血患者13例,腹腔出血患者3例,发生远期术后并发症的包括异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