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04468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作文中,往往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一味抄袭,使内容虚假、空洞、乏味,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无法迅速展开的的原因是他们平时不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领。
  一、使学生认识积累的作用
  作文课程以人为本,重要的环节就是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好作文来。
  我让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再用实力证明。如我任课班级有两名学生非常善于搜集、整理材料,并能关注中外热点、焦点及新近发生的事,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材料新鲜,充满时代气息。我以此为样板,鼓励他们积累。因而,无话可说、应付了事的现象大有改观,有几个学生甚至作文时可以滔滔不绝,文思泉涌。
  二、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古人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积累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需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千万不能让学生觉得积累是一种负担。
  我们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从生活的点滴开始积累,并且在文章中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并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将聆听、搜集的素材展现在作文中,使其熏陶,激奋,或者黯然神伤……。在班上要形成学生相互比较谁的积累多,谁的积累好的风气。特别要大力地表扬那些将平时积累的东西运用到作文中的同学。
  三、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一)生活积累
  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才能畅通生活“活水”,拥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生活无处不在,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写出鲜活有时代感的文章。例如汶川、玉树地震、世界博览会、奥运会等。在积累中发现现象,如:有一个雨天,我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雨中的花朵——伞。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写出了令我意外、吃惊的习作,他们也为此欢欣鼓舞,兴趣大增。那个场面至今令我难忘。
  (二)阅读积累
  1课本阅读
  课本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事实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事例在课本中均可以找到,课本不仅指语文课本,其它各科中的名人叙事,成功事例等,都可以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积累。
  2课外阅读
  通过熟读多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能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对一些优美的句段,特别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记下来,在充分的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熟背下来。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
  3归纳整理
  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对所读的材料进行分类,确立主题,把读、背、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学会运用,使文章内容应笔而生。这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写作时就能顺手拈来。
  四、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材料,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对写作来说,还只是一个开端,好比厨师为烹饪备下的丰富原料而已。要畅心快意的在写作实践中体验到洋洋洒洒、落笔千言的为文之乐,还要经受大量作文实践的磨练和考验,就好比厨师高超的手艺也不是一天学来的一样。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作文的积累当然也不是指一两天、一两个月的功夫。它需要学生长期地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其他文献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有叫苦连天、遇难就躲的思想。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主题,什么是立意新颖。他们有思想但是表达不明确。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用什么表达方式;他们有材料但不会选择,因为变换角度,标新内容过于头痛。怎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不爱学到自己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触生活的滋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效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作文教学第一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样的景
期刊
作文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近三年来,我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将人文教育有机融入到作文训练中,让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真切地体味丰富的现实,尽情感受人间冷暖,努力关注异彩纷呈的大干世界,写真事中,抒真情,说真话,从而激励创作意识,激发学生被称作兴趣,为今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上级学校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重点做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落实阶段作文训练目标,由浅入深阶
期刊
一、作文训练  1从教材中的课文延伸作文训练。其实关于写作,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我的做法就是多写,多练。平均两天一篇作文,定时指导,批改、讲评。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教材的课文中延伸作文训练。  从201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文的出题指向。去年的中考试卷命题作文是《端午的味道》,我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文章是《端午的鸭蛋》,看来,教材中选取的很多篇目都
期刊
1注重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学校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2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育人”  一是教务处负责督促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和其他学科的德育任务。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管理,配齐配强专任教师,严格执行课时
期刊
抓好朗读教学,为说话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朗读训练的首要的一条就是用普通话朗读,要求学生发音吐字要准确清晰,克服方言中的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的习惯,读准普通话。其次,要求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能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再次,要求学生要掌握语气、语调,能够读准句子的轻重,有感情的朗读。要做到以上几点,实非易事,必须进行
期刊
“点拨”通常的意思就是“指点”,即“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它带有“点拨者”高高在上的不平等意味。而我这里所谓的“点拨”则是现代教育观念下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点拨”包括“点”和“拨”两个基本环节。  所谓“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教童子,必先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而
期刊
每个人都热爱美、喜欢美,并在不断地追求实践中获取审美体验。散文是最诗意化的文学体裁,散文创作则是学生追求美,获取美的体验的创作性思维过程。  为了完成高中语文必修2的教材中“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一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即“四美教学过程”。  第一,走进名篇,诵读佳作,感受美的魅力。  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美文中的美文,佳作中的佳作。为了完成单元写作教学内容,我在讲
期刊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必须诉诸语言,正如国画创作中无画处带给欣赏者的深远意境。接受美学认为“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思考,往往会对作品获得更深的理解、把握。引进“空白”入语文课堂,任由学生的思维放飞,任由学生的心绪感受,这正是主动探究的开始。  一、课前留白,投石问路  1自由预习,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不提任何要求,哪怕只是一次浏览,只
期刊
怎样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将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打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僵局,这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加上日常工作量大,付出多,回报却不多,难免心生职业倦怠,一些教师将备课当成“抄教案”,以应付教导
期刊
经过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我的课改体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广”、“深”、“活”。  一、“新”  1教学观念新。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面对教师还是文本,学生都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必须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去理解、评判外来信息的主体。是性格、气质及心理活动的机制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练习题的设计即明显表现出这一点。  2教材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