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无用论”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北大学等6所高校在开展自主招生测试中,有四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查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看完此消息,深感震惊,“语文无用”的论调其实早已不新鲜,在学生和家长中且有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但是没想到,承担着教书育人工作的大学居然以这种方式来轻视甚至无视语文,这更是一种悲哀。想当初,从兴办教育伊始,语文就作为主科以绝对重要的地位站在教育的圣坛上。随着教育产业化,教育功利色彩越来越浓,语文因为“熏陶浸染”的特性导致学生“投入大”“收获小”而被忽视。如果能让学生明白语文的真正意义,能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运用语文知识,那么,语文无用的论调将会不攻自破。
  一、“无用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一)学不好。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中“人文性”的属性决定了语文需要“慢火细炖”,方能熬出精髓。但是急功近利、只重实效的学生是没有这份耐性的,他们看到突击式的背诵和考前应场练习没有明显的效果后就果断放弃了。然而事实是,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大容量的阅读,就没有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学生不仅无法准确掌握几千个常见汉字,更无法精心阅读文本,至于写出文意通顺又有一定思想厚度的文章更是一种奢望了,这必然导致语文是“学不好”的恶果。
  (二)用不上。语文不像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它们有各种国家级的竞赛,拿到奖状证书就可以作为高考加分的筹码,甚至走自主招生这条捷径,最不济也能在进名校、分好班时做垫脚石来用。语文呢,只能守在孤独的角落里,外面的喧嚣没有它丝毫踪影,这本该幸运的事情在功利至上的年代里反倒成了一种悲哀。
  二、“无用论”的谬论及改正策略
  不管语文“无用论”者多么的言之凿凿,其实都是对语文持有了偏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让学生摒弃偏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及其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愿意学语文,真正地热爱语文。
  (一)改变学科教育方式,让语文学习有“法”可依。教育界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不会教书就去教语文,不会教语文就去教写作文。”这笑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难处——无“法”可依。语文不像理工类学科,多做题目掌握公式就能找到方法。面对多如牛毛的基础知识,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很多学生无法下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盲目学习,效果甚微。语文教师应高屋建瓴地帮学生找到语文知识的纲目,只有抓住纲目方能系统有效地积累整理各种零散知识,从而建立一张语文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
  (二)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念,让热爱语文有“理”可据。学生之所以会认为语文在走向社会后无用,其根源是没有树立“大语文”观念。教育界有一个共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个认识从根本上认定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阐述这个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仅是象牙塔里的文学名著,也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要点,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手段,甚至会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倡导语文终身学习观,培养人文情怀。虽说高中三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但绝对不是最后阶段,语文学习应当是终身的,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个体的人,如果说身体健全是天生的,那心理健康则应当是后天学习中培养的,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项重要任务中,语文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主义情怀的形成离不开对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对文学的阅读。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力量,这些文化和力量是依靠文字来传承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基本上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语文学习是终身的,惟有不断从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方能在无涯的时间里保持心的青春、热情、纯洁、自由,才能永远拥有一颗能爱、也能被爱的心。
其他文献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恰当概念进行讨论,可以让写作者轻松占领立意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驾驭全篇。因为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就事论理过程之中,只有进行概念厘定,才能避免陷入说不清、辩不明的泥淖,才能将人们由混沌的此岸摆渡到天朗气清的彼岸。不妨先回看2015年全国课标1卷作文真题及考生作文选段:  【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
期刊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点拨教学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要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
期刊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经历了一场革命。这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大潮。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流勇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告别昨天,转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角色。  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
期刊
2015年11月11日、12日、13日三天时间,参加了贵州省思南中学举办的贵州省高中语文戴泽兵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高中英语兰显芳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同课异构课的教学活动,分别听了四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听了戴泽兵、陈丹(江苏省常熟市语文特级教师)两位专家有关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讲座,感受很深,尤其对新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标
期刊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的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
期刊
一、生命意义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义教育,就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教育。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意义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了,但是,现在孩子的幸福指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其实,班主任工作虽苦却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能深深地体会到: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良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应该用尊重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去敲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自主发展。  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以爱感其心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
期刊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即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事论证“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  此文在记叙庄宗得天下的境况时,提及其父李克用在临死前赐予他“三矢”。“三矢”,顾名思义,就是三支箭,那么其父为何要给庄宗三支箭呢?  其实,“三矢”即三桩遗愿。李克用临死之际,赐“三矢”的同时,告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期刊
每次看到学生写作文时痛苦的样子,教师就恨不得马上变出一套“写作宝典”来,让学生练成随手一写就是好作文的功夫。但却实在是没有这种“宝典”,但是可以总结一下写作记叙文的套路,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循。  一、标题要新颖  “题好文一半”,有一个好标题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1.拟题的方式: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
期刊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考得好坏决定学生的前途,中考不像高考,每门课都有拉差距的题,所以要想让学生进好一点的重点高中,必须在语文上下功夫。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