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评价语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评价激励延时多元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正确的课堂评价,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励学生全面地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挖苦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缺乏准确性的流行评价语,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误区。
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不应只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点拨,给表现优秀者在表扬的同时,还应帮其反思经验,再提供指引,帮助学生提升,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们科学地进行评价。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才是精当呢?
一、 激励评价,还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情感激励是指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关系。通过研究、探索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倾向,以情感沟通为手段,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学习的专注执着程度,稳定并保持他们的进取精神,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期达到学习的效果。评价时,若能充分运用情感的信号功能,对学生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语言鼓励。如果学生的回答超乎教师的意料之外,教师可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这位同学的回答会这样精彩!”如果这些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不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通过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声调,以情达意,以情动情,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中肯的评价。只要我们为了孩子的发展,用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积极有效地去展开评价,相信学生得到的将是滋润心灵的雨露和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二、多元评价,还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让我们来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丰碑》——“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军需处长的价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补充说: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呜呼!对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若再称之为“创新”,颔首赞许,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过了语文教学本身。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思维及其表现的反映,是引领课堂由预设向科学生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唤发他们的心理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但是一味惩罚和表扬都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可能使他们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还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三 、延时评价,还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 “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延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在一次新课程研讨课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其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学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说是“学徒”,有说是“学生”,有说是“佣人”,此时班内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 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下来客,不是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科是多元的,这就决定阅读理解也是多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延时评价,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交流的过程,教师则要智慧地闪在一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阅读期待中,尽情展现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
[2]李湘蓉 薛根生 左新华 编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M]语文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评价激励延时多元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正确的课堂评价,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励学生全面地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挖苦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缺乏准确性的流行评价语,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误区。
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不应只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点拨,给表现优秀者在表扬的同时,还应帮其反思经验,再提供指引,帮助学生提升,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们科学地进行评价。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才是精当呢?
一、 激励评价,还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情感激励是指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关系。通过研究、探索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倾向,以情感沟通为手段,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学习的专注执着程度,稳定并保持他们的进取精神,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期达到学习的效果。评价时,若能充分运用情感的信号功能,对学生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语言鼓励。如果学生的回答超乎教师的意料之外,教师可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这位同学的回答会这样精彩!”如果这些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不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通过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声调,以情达意,以情动情,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中肯的评价。只要我们为了孩子的发展,用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积极有效地去展开评价,相信学生得到的将是滋润心灵的雨露和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二、多元评价,还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让我们来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丰碑》——“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军需处长的价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补充说: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呜呼!对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若再称之为“创新”,颔首赞许,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过了语文教学本身。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思维及其表现的反映,是引领课堂由预设向科学生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唤发他们的心理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但是一味惩罚和表扬都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可能使他们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还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三 、延时评价,还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 “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延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在一次新课程研讨课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其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学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说是“学徒”,有说是“学生”,有说是“佣人”,此时班内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 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下来客,不是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科是多元的,这就决定阅读理解也是多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延时评价,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交流的过程,教师则要智慧地闪在一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阅读期待中,尽情展现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
[2]李湘蓉 薛根生 左新华 编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M]语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