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认知特性,正确使用视觉化图形

来源 :教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g_zhouwg_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由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直观、具体、形象的现象引发思考,发现通过“视觉化图形”来支援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第一学段学生更加轻松愉悦高效的学习。第一学段教材当中的视觉化图形大致分为归纳、关联、分解三个块面。发现视觉化图形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设想从拓宽记忆、降低难度、突破定势三个支架出发,适当挖掘视觉化图形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视觉化    第一学段
  视觉化图形,就是通过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比如“一字开花”“开火车”等,将抽象化的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清晰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习工具。第一学段的学生知识积累较少,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为主。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依然要承担识字、写字、阅读等大量的任务。视觉化图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轻松、形象、直观的方式中愉快地学习。
  一、第一学段视觉化图形类型
  部编版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出现了不少视觉化图形,笔者翻阅了一二年级上下四册的课文,发现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1.归类
  部编版第一次出现“视觉化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三。借助视觉化图形,将和“车”有关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蓝色一支共呈现三个词语:火车、马车、汽车,都表示车的种类;红色一支分别为上车、坐车,跟车有关的动作;还有绿色的车站、车厢一支,表示和车相关的名称的词语。这样的图形形式,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借助归类,在短时间内联想到更多的词语,达到快速积累的目的。
  2.关联
  部编版第一学段要求孩子会认1600个汉字,会写800个生字。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掌握难度的,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讲。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教材采用视觉化图形进行关联学习。如形声字的关联认识,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识字加油站”中,教材根据“峰、锋、蜂”“幕、墓、幕”“抄、妙3组字的字形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特点判断字义,让学生根据偏旁的不同认识到不同字的不同用法。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识字量,教材利用视觉化图形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关联学习。比如识字课《树之歌》集中学习8个木字旁的汉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当中的识字加油站。
  3.分解
  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就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的要求。为此,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情节生动的、有趣的故事性课文。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一整单元的故事性课文,《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共四篇课文。对于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但是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显得篇幅较长,学生会因为畏难情绪而自我否定。为了给孩子降低难度,教材在课后提供了视觉化图形,帮助学生分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尝试每个部分之后,再串联内容。通过这样的目标分解,学生就有了尝试的信心和勇气,教学目标自然能逐步达成。
  二、视觉化图形使用误区
  1.未觉意图
  视觉化图形使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几个误区。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图形的意义,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时,许多老师仅仅让学生来读读图片上的这些词语,并直接让学生用车来组词。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图片上的词语你们认识吗?来,自己先去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谁愿意呢?
  生1读词语。
  师: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和车有关。
  师:是的,那么和车有关的词语,你们还能不能说几个呢?
  生:开车、坐车、自行车
  师:还有吗?
  生:公共汽车,车轮。
  师:是的,看来,小朋友的脑袋里也藏着很多和车有关的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发现图形背后的意图,所以简单地让学生读词语,说词语,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再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当中,也有直接让学生连线组词。如果仅仅到这一步,那么这样的视觉化图形就没有发挥它本身的价值。
  2.过渡开发
  与上述现象相反的就是,部分老师却会偏离这个学段学生的认识能力,过高
  的定位目标,过渡地开发导图。比如在教学同偏旁的生字时,教师让学生整理上图这样的思维导图,这显然偏离了第一学段孩子的认知范围,思维过于理性化。教师意在让学生通过归类来整理,希望帮助学生快速的萃取信息。但事实这样整理对于学生提取信息没有实际帮助,学生会凭第一印象来提取信息。但是不会先思考,有那些类别,然后在其中一类当中提取大脑中的记忆。所以过渡的开发会让孩子对导图产生畏难情绪。更有甚者,在接触了导图之后,就让第一学段的孩子动手借助导图来理清文章脉络。这样揠苗助长式的操作,显然无意于学生的學习的。
  3.偏离本意
  面对视觉化图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偏离本意的现象。同样是和车有关的一组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操作的。
  师:小朋友,你们看,蓝色的词语都表示什么?
  生:都是车,什么车。
  师:是的,他表示的都是车的种类。那红色的呢?
  生沉默。
  师:表示的都是动作啊。再看绿色的呢?表示什么?
  生沉默。
  师:表示和车有关的东西。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性。一年级的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稚拙的儿童。通过归纳的方式交给学生,超乎了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然在课堂上就保持沉默了。
  三、正确使用视觉化图形建议   (一)整理词语,拓宽记忆
  对于文本当中出现的“视觉化图形”,首先教师应该发现其存在的价值。比如一年级上册园地三当中对于“车”的词语的学习。学生对于“车”并不陌生。头脑中储备了许多和有关的词语。但是,学生的储备是凌乱的,缺乏块面的。通过图形,就可以改变这种凌乱的记忆。那么如何一步步让学生在视觉化图形的带领下将文本潜藏着的意图可视化呢?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一读,读准词语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充分朗读这些词语,将词语读准确,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在脑海里形成认识,这些词语都和“车”有关。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二读,发现规律
  在学生读通词语的基础上,再让孩子们读读每组分支的词语。学生会在一遍遍地读词过程中,构建车的不同概念。学生会发现,虽然都是和车有关的词语。但是,不同颜色不同分支当中的有关“车”的词语,他们却表示不同的类别。
  3.三说,拓宽记忆
  当学生在大脑里大概建立起“车”的概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相关的词语。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你看蓝色枝丫的这几个词语,你们能不能也来说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分支上的词语)。
  生1:公共汽车。
  生2:自行车。
  生3:大客车。
  师:那读了绿色这边的词语,你又能想到哪些好朋友呢?
  生1:车厢。
  生2:车站。
  生3:车头、车尾、车门。
  生4:车椅、车轮。
  师:你瞧,我们的孩子很能干呢。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想到这么多的词语。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教学,让学生分步走近这种网络式的记忆形式,可以让学生将“车”的概念,有条理的串联在一起,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的整理出很多和“车”有关的词语。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类别拓宽了记忆,有效地提升了积累词语量。
  这样的操作,对于“关联”类的视觉化图形同样适用,让学生在读读、发现、拓宽这几个层面来学习,会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
  (二)分解内容,降低难度
  翻阅教材,视觉化图形出现最为集中的两次就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后提示。在《蜘蛛开店》和《小毛虫》的后面分别安排了导图。并且细看两份导图,明显会发现,安排在前面的《蜘蛛开店》的图形相对更为具体,而《小毛虫》后面的则较为简单。那是建立在孩子学习能力逐步递升的基础上的安排的。那么如何使用这份视觉化图形呢?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结合内容,逐步呈现
  课文后面出现的图形,就是让学生来借助它来讲讲故事。《蜘蛛开店》中,蜘蛛开了三次店。课后的图形就是将形同散珠的三次开店串联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援,这样的长故事显然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是,如果在授课结束之后一次拿出整张图,让学生来复述这个故事,显然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特别对于班级当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了说。那么,如何更为合理的应用呢。
  首先,不能孤立这份图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过程,通过板书的形式,及时绘制图形。如教学完二、三、四小节蜘蛛第一次开店之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部分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然能说出:蜘蛛卖口罩给河马。那么教师就将第一部分的可视化图形呈现:蜘蛛开店    卖口罩    河马。同样的卖围巾给长颈鹿,卖袜子给蜈蚣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像这样将图形分步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就能清晰地知道图形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
  2.细化目标,分解故事
  通過第一步骤的操作,再让学生看着图形,先让学生同桌之间讲讲相关部分的故事。在视觉化图形的帮助下,将长故事分解成三个小故事,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降低了不少难度。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尝试。从局部走向整体的操作,也能帮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渐次提升和发展。
  3.借助导图,串联故事
  在第一第二步骤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不会对这份可视化图形一片茫然,从图形的诞生,到分步的复述故事,学生都能心灵神会。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串联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然不会因为畏难而轻易放弃。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尝试,是有能力完成的。在图形的支援下,学生进行着故事讲述,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语言实践训练,积累了文本的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性课文,就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化图形。比如后面的《小毛虫》,有了《蜘蛛开店》的铺垫,对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小毛虫》课后这份图形的意义。将《蜘蛛开店》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这样的尝试中完成《小毛虫》的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突破定势,记录过程
  借助可视化图形,还能帮助学生突破定势,记录思考的过程。笔者在执教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识字加油站:试着给下面的动物分类,看看谁的分法多,这一部分时,就充分了使用了视觉化图形来帮助学生记录思考的过程。儿童总是很喜欢动手绘制各种图案,涂涂画画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加上之前已经有视觉化图形的接触,孩子们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图形就不是一件难事。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一步步达成目标呢?
  1.提供范式, 交给方法
  在让学生动手绘制之前,笔者为孩子们提供了几份视觉化图形的样式,比如树屋形的图形样式。树杈上面先提供两个小屋子,告诉学生,不同类别的词语就对应住在不同的屋子里,如果你还可以再多分一类,那么可以在树杈上面再添加一所房子。除了这种图形,也可以利用分支式,或者鱼刺式……不管是哪种样式,都应该首先是符合孩子的喜好的。
  2.打开思路,记录过程
  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图形绘制是兴趣十足的,再加上内容是清晰的、直观的词语分类,所以尝试的过程也是自信满满。考虑到学生识字量有限,题目当中的很多生字是学生没有书写过的。为了降低难度,在分类之前,我们先给每个词语标上相应的序号。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只要直接写上序号就可以。在学生完成之前,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分完一类之后,再绘制一份图形来分第二类。
  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图形来记录过程,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打开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突破思维定式,催生思维火花。
  3.及时评价,获得肯定
  学生在做出努力后,总是期望及时获得肯定,来获得成就感,并未后续的学习添注动力。在学生绘制之后,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比比看,谁的分类方法多,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将结果分享给班级里的小朋友们,达到思维共振的目的。在他们稚嫩的话语中,也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或者将狼、猩猩归为一类,大海里的海归、螃蟹一类,或者虫子旁的一类,或者把会飞翔的归为一类。只要理由充足,无论哪一种分法,都值得肯定和表扬。
  第一学段的孩子需要具体,需要形象,需要感受着感受。因此,只要能适时发现第一学段可视化图形的存在意义,恰当地站在第一学段的儿童的角度上来开发它的价值,必定能给这个学段的儿童带来极大的帮助,也能为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 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6)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浙江 宁波 3155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课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件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件运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自身的课件内容,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本文是笔者关于探究小学
期刊
摘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全员抓起,而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抓起,只有从源头开始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整个社会才能形成法治社会的良性循环。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需要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来进行内化的,一味地口头讲解,不仅知识内容空洞乏味,在学生遇到实际情况时,还会变得手足无措。本文是笔者对小学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此时代当中,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都有所改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推行的背景下,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目前情况需要合理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当中,构建互联网时代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形成,这样就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本篇文章主要从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剖析,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深度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和应用。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开展  前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这种教学状态十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科教学全面改革及创新的相关要求,确保教学策略的建设性和针对性。将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自主写作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主和领悟不同的生活元素,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这一点有助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及突破,对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非常关键的辅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引导策略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弊端非常凸显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师通过作文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点要求教师主动融入生活化的场景,关注生活与学生有关学习之间的联系。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主动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激情的激发最为关键,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整个写作的过程。教师需要更加关注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期刊
摘要:计算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保证,同时也是学生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就小学低段计算教学而言,科学、合理、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对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更积极努力
期刊
摘要:基于园本活动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种比较有创意性的全新课程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期间大力开展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围绕一个主题,自主参与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我表达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而在此背景下提升区域活动中的评价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策略探析,教师评价,教
期刊
摘要:目前,我國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和高中学生都不太重视地理的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是目前高中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从而优化教学内容,逐渐展示该学科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差异之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地理课程的每章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其内容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其内容教学需求。本文结合相关内容对高中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与传统的教学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新课标中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将新课标中的内容体现到高中生物课堂上。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生物课堂氛围。本文以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路径为主要探究内容展开讨论。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