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体育活动在新课改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民间体育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具有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些活动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为此,笔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尝试把民间体育活动融进体育教学中,将民间活动增选或置换成体育教学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民间体育活动,健康第一保证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为健康”等口号的提出,为改革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民间体育活动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并广为流传的体育项目,它既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又具有技艺性、健身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它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不仅在学校课内能开展体育锻炼,而且在课外、家里也能开展体育锻炼,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为此体育教师有责任去重视、搜集和研究它,把民间体育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让其在新课改中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如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跳绳”,它的活动形式很多,跳短绳有并脚跳、单脚交换跳、连续单脚跳、双臂交叉跳等;跳长绳有正面跑人跳、侧面跑人跳、集体接龙跑跳等,并且随着跳绳水平的提高,竞技水平也在不断的“升级”,在跳中可以做抛、接、传、拾小物体动作,甚至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除此之外,玩“呼拉圈”、“抓子”等民间活动也是如此。同时我还尝试在一些民间体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如学习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时,把民间的“点鼻子”编成神速擒敌的游戏活动,这样使得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味多了,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民间体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课堂锻炼意识进一步延伸到课后,也必将提高锻炼效果。课内外相结合的锻炼优势,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体现。
  二、民间体育活动,兴趣热情保证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新课程的改革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给体育教学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变性的教学手段是引起学生愉快体验并逐渐形成体育兴趣的教学手段之一。如50米迎面接力赛跑,对天真活泼、具有好动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易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在50米中开展“钻山洞”、“前滚翻”,再穿插一段“滚铁环”的路程,最后到达终点的接力赛活动,使这种呆板单调的活动变成趣味的多变性活动。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就会积极参加,全心投入。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民间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三、民间体育活动,合作能力保证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不少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平时在家里几乎处于封闭状态,与同龄人的交往不多。因而在体育课开放的时间中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必不可少。例如:民间活动“多足行进”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只说明规则,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体会、去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由失败到成功去亲身体会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通过实践最后得出结论:团结合作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宽容别人、学会胜不骄,败不馁,遇逆境而不灰心,永远奋起直追的心态。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宽广的胸怀,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民间体育活动,主体意识保证
  以学生为主体,历来被视为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首要。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不用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学生喜闻乐见的“踩高跷”活动,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训练了学生的平衡能力,使学生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有利于学生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评价,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促进课堂教学空间的扩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民间体育活动,永放光芒
  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简便易行,可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选择对象。如踢毽子,可以使腿、脚、臂、腕、手、眼等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增强人的体质。踢毽子的踢法有许多种,有单人单脚踢、双脚交换踢、脚跟后踢、串联花式踢等几十种踢法。踢毽子活动的优越性还在于这是一种全身运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运动量还相当大。并且毽子的制作简便易行,它不分男、女、老、幼皆可进行。像呼拉圈、跳绳等民间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也很高,又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不分场合、不分地点,随时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由于“俗”而易于传播和推广,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让民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愿民间体育活动永放光芒。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活动,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数学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枯燥学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兴趣一旦引起,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作为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
孩童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它可以开发人的良知和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成长与成熟,从而去实现成功人生的理想。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幼儿时期,良好礼仪的培养应当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良好礼仪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文明识礼的新一代,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在此,将礼仪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以有胜无,营造礼仪文化氛围  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
我们知道,创新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因此课堂上的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何为创新?首先从哲学意义来看,创新属意识范畴而非物质范畴,是人的素质结构之中的某种思维特征。它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载体,外显为人的某些行为特征和能力,通过教育的作用,可以将创新基因激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广大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语文课程“工具性”不可弱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我们主要的交际工具,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一工具的任务则是语文的专司之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课文阅读.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或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或内容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和TNF-a的表达及其NGF对上述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脑出血损伤机制及其可能的脑保护应对措施,并为早期应用NGF治疗脑出血提供
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新课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环保态度,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在对比朗读中融入环境教育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起到衬托作用。两者一对比,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而用对比法来朗读,也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业的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作用越来越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