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多元化思维观念,制定合理的图书采访计划;建立读者专家与图书采访互动机制;选择多样形式的采访模式;建立加强完善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评价新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44-3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1.1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它强调读者本位,就是图书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相反,以书为本,强调资源本位,不考虑读者的需求,不考虑馆藏文献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使图书馆处在自我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更新观念,从采访到分编都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从读者的需求而制定采访方案和本馆编目细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与广大师生读者的沟通,尽可能全面真实地收集读者的各种反馈信息,开发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适应高校学科的不断变化。
1.2加强多元化思维观念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主要以印刷型为载体的文献为主,其他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同时文献剧增及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向多样化发展,文献类型出现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非传统纸质的数字化文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采集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纸质文献,也不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资源,而是注重对网络信息以及电子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出现了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内容范围也有了更大的扩展,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出现为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因特网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零次文献及其他信息。新时期的图书馆是复合型的图书馆,不仅文献载体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在文献源、文献类型、馆藏发展途径和手段等方面均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一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单一思维模式,接受多元化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馆藏体系。
1.3改变“重藏轻用”观念
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收藏,是以文献本身的内容质量取向的,而对文献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则不大关心,“重藏轻用”是传统图书文献信息管理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使知识信息的检索利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献信息工作的重心转到“开发利用”上来,实际上就是把文献组织转变为知识信息组织,为读者选择、存取有用的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纸质文献继续在建设特色馆藏中发挥主要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将图书馆服务容入网络大环境,信息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合理复制等网络“存取”,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4加强学科馆员的素质观念
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图书馆员提高素质,提倡培养学科馆员,优化人才队伍,使其在学科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比例结构达到最优化,既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方面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重点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2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2.1选择多种形式的采访模式
近年来,各种文献市场空前繁荣,文献的采访渠道、采访方式多种多样。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有文献的预订、现场选购、网络订购、电子文献预订、邮购、招标采购等,这些采访模式各有优缺点:(1)文献的预订。其优点是对有些发行量很少但专业性强的图书只有通过预订才能采购到。其缺点是到货周期比较长,到货率也不高。(2)现场选购。其优点是直接面对文献,能保证各种文献的质量,到货周期短。其缺点是成本高。(3)网络订购。其优点是文献的信息量大、品种全、检索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其缺点是文献的质量、到货率等难以保障。(4)电子文献的预订。其优点是吸收了纸质文献预订的优点和网络订购的部分优点,工作效率高。其缺点是文献的质量、到货率等难以保证。(5)邮购。其优点是能够起到补漏、补缺的作用。其缺点是工作量大,成本高。(6)招标采购。其优点是增加文献采购的透明度。其缺点是文献的品质难以保障。因此采访人员应根据本馆的实际采取多样采访模式,才能做到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做好图书采访工作,提高馆藏质量,满足读者的要求。
2.2重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应视作整个馆藏资源建设重心,突出馆藏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因此,文献资源采集目标性要强,所收藏文献资源有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级别来确定文献资源保障的级别,满足重点学科对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的需求,注重核心期刊的收藏,重视灰色文献收藏,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比例合理,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成果,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
2.3建立文献资源学科结构一体化的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依然侧重从优化文献结构体系的角度讨论问题,一般会从中文与外文、图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文献之间的关系考虑制定发展目标,却较少以围绕学校文献信息需求的学科文献结构来进行科学设计,也无法以学科为单位系统评价馆藏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构建的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中,我们可以从直观评价到目录控制准确分析和掌握某一学科相关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结构、读者的需求与利用强度,从而对文献的学科保障水平作出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在经费安排、采访计划中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避免盲目采购,减少遗漏重复,使每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体系更加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真正体现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办馆宗旨。
2.4建立读者专家与文献资源建设互动机制的模式
在高校文献的采访互动机制中,读者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加强与读者协调、建立有效的读者沟通渠道、营造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交流体系是提高文献保障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1)加强与教学部门、科研处联系,接触第一线教师,了解各系专业设置、各专业学生人数、报考研究生情况及专业、课程开设等情况,及时掌握师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师生申报课题、在研课题等情况,特别是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进展情况,使采访人员在选购各类文献时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购不同品种的文献,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2)加强高校各学院专家选择文献的制度。图书馆成立各学院学科图书采访联络小组,由图书馆牵头,各重点院系系分别指派1~2名责任心强的专家教授为图书采访联络员,他们将各自专业需要的文献资料推荐到图书馆。专业教师参与馆藏的建设既弥补图书采访人员的知识缺陷,又提高馆藏文献质量,拓宽了文献的覆盖面。而且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科研动向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最了解教学科研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这些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加人,为图书馆馆藏的建设、文献质量的提高和高效的服务提供了保障。
(3)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借助于新型的服务手段提高馆读互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图书馆可以开发基于网络的读者调查管理系统,建立读者文献推荐系统、读者查询、采访处理和书目发布等功能模块,开展网上读者调查工作,解决传统采访调查工作在及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
3建立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评价
3.1以教学科研服务为目标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除了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保障。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开发深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特别是带有重点科研课题的读者,挖掘开发信息文献资源,提供专题服务、引文检索、科研产出能力评价、学术期刊检索、项目查新等深层次服务,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另外,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信息服务,网上咨询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网络会议、聊天等方式),文献传递服务,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网上培训等多形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对各种类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学校规模、专业、生源、重点学科来制定各种类文献的购置数量,对人均册书进行科学的配置,以保障供需的关系良性循环。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加强对分析数据的运用,从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利用率。
3. 3 館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评价
传统馆藏文献评价标准强调文献采访的质量,以藏书的内容、结构和藏书的利用为主要指标,以拥有文献量来判断资源价值。而在网络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评价必须突破原来馆藏评价的范围,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对实体馆藏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能力进行评价模式,包括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率、文献覆盖率以及馆藏文献的知识信息含量、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利用率等。重视网上资源信息利用,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利用,人均可获馆藏信息量、人均数据库信息量、所推荐的重点网址、网页的点击率,用户对网上资源文献信息的下载、存贮与传输的操作是否容易掌握以及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度和利用的易难度等都应该作为评价标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求文献资源建设要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从内容和文献载体形式上科学合理地建立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工作。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地推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确.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原则与实践[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40—42.
2 王瑛.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7):70-71.
3 稂丽萍.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的[J].情报探索,2009(6):109-111.
4 傅鸿雁,卜荣芳,秦良才.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5(4):31-33.
5 陈彩霞.可持续发展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3(3):4-6.
作者简介:
韩葆青(1966—),女,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从事高校图书馆研究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44-3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1.1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它强调读者本位,就是图书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相反,以书为本,强调资源本位,不考虑读者的需求,不考虑馆藏文献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使图书馆处在自我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更新观念,从采访到分编都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从读者的需求而制定采访方案和本馆编目细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与广大师生读者的沟通,尽可能全面真实地收集读者的各种反馈信息,开发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适应高校学科的不断变化。
1.2加强多元化思维观念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主要以印刷型为载体的文献为主,其他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同时文献剧增及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向多样化发展,文献类型出现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非传统纸质的数字化文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采集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纸质文献,也不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资源,而是注重对网络信息以及电子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出现了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内容范围也有了更大的扩展,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出现为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因特网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零次文献及其他信息。新时期的图书馆是复合型的图书馆,不仅文献载体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在文献源、文献类型、馆藏发展途径和手段等方面均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一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单一思维模式,接受多元化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馆藏体系。
1.3改变“重藏轻用”观念
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收藏,是以文献本身的内容质量取向的,而对文献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则不大关心,“重藏轻用”是传统图书文献信息管理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使知识信息的检索利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献信息工作的重心转到“开发利用”上来,实际上就是把文献组织转变为知识信息组织,为读者选择、存取有用的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纸质文献继续在建设特色馆藏中发挥主要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将图书馆服务容入网络大环境,信息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合理复制等网络“存取”,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4加强学科馆员的素质观念
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图书馆员提高素质,提倡培养学科馆员,优化人才队伍,使其在学科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比例结构达到最优化,既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方面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重点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2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2.1选择多种形式的采访模式
近年来,各种文献市场空前繁荣,文献的采访渠道、采访方式多种多样。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有文献的预订、现场选购、网络订购、电子文献预订、邮购、招标采购等,这些采访模式各有优缺点:(1)文献的预订。其优点是对有些发行量很少但专业性强的图书只有通过预订才能采购到。其缺点是到货周期比较长,到货率也不高。(2)现场选购。其优点是直接面对文献,能保证各种文献的质量,到货周期短。其缺点是成本高。(3)网络订购。其优点是文献的信息量大、品种全、检索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其缺点是文献的质量、到货率等难以保障。(4)电子文献的预订。其优点是吸收了纸质文献预订的优点和网络订购的部分优点,工作效率高。其缺点是文献的质量、到货率等难以保证。(5)邮购。其优点是能够起到补漏、补缺的作用。其缺点是工作量大,成本高。(6)招标采购。其优点是增加文献采购的透明度。其缺点是文献的品质难以保障。因此采访人员应根据本馆的实际采取多样采访模式,才能做到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做好图书采访工作,提高馆藏质量,满足读者的要求。
2.2重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应视作整个馆藏资源建设重心,突出馆藏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因此,文献资源采集目标性要强,所收藏文献资源有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级别来确定文献资源保障的级别,满足重点学科对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的需求,注重核心期刊的收藏,重视灰色文献收藏,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比例合理,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成果,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
2.3建立文献资源学科结构一体化的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依然侧重从优化文献结构体系的角度讨论问题,一般会从中文与外文、图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文献之间的关系考虑制定发展目标,却较少以围绕学校文献信息需求的学科文献结构来进行科学设计,也无法以学科为单位系统评价馆藏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构建的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中,我们可以从直观评价到目录控制准确分析和掌握某一学科相关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结构、读者的需求与利用强度,从而对文献的学科保障水平作出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在经费安排、采访计划中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避免盲目采购,减少遗漏重复,使每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体系更加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真正体现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办馆宗旨。
2.4建立读者专家与文献资源建设互动机制的模式
在高校文献的采访互动机制中,读者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加强与读者协调、建立有效的读者沟通渠道、营造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交流体系是提高文献保障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1)加强与教学部门、科研处联系,接触第一线教师,了解各系专业设置、各专业学生人数、报考研究生情况及专业、课程开设等情况,及时掌握师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师生申报课题、在研课题等情况,特别是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进展情况,使采访人员在选购各类文献时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购不同品种的文献,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2)加强高校各学院专家选择文献的制度。图书馆成立各学院学科图书采访联络小组,由图书馆牵头,各重点院系系分别指派1~2名责任心强的专家教授为图书采访联络员,他们将各自专业需要的文献资料推荐到图书馆。专业教师参与馆藏的建设既弥补图书采访人员的知识缺陷,又提高馆藏文献质量,拓宽了文献的覆盖面。而且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科研动向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最了解教学科研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这些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加人,为图书馆馆藏的建设、文献质量的提高和高效的服务提供了保障。
(3)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借助于新型的服务手段提高馆读互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图书馆可以开发基于网络的读者调查管理系统,建立读者文献推荐系统、读者查询、采访处理和书目发布等功能模块,开展网上读者调查工作,解决传统采访调查工作在及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
3建立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评价
3.1以教学科研服务为目标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除了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保障。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开发深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特别是带有重点科研课题的读者,挖掘开发信息文献资源,提供专题服务、引文检索、科研产出能力评价、学术期刊检索、项目查新等深层次服务,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另外,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信息服务,网上咨询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网络会议、聊天等方式),文献传递服务,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网上培训等多形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对各种类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学校规模、专业、生源、重点学科来制定各种类文献的购置数量,对人均册书进行科学的配置,以保障供需的关系良性循环。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加强对分析数据的运用,从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利用率。
3. 3 館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评价
传统馆藏文献评价标准强调文献采访的质量,以藏书的内容、结构和藏书的利用为主要指标,以拥有文献量来判断资源价值。而在网络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评价必须突破原来馆藏评价的范围,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对实体馆藏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能力进行评价模式,包括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率、文献覆盖率以及馆藏文献的知识信息含量、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利用率等。重视网上资源信息利用,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利用,人均可获馆藏信息量、人均数据库信息量、所推荐的重点网址、网页的点击率,用户对网上资源文献信息的下载、存贮与传输的操作是否容易掌握以及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度和利用的易难度等都应该作为评价标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求文献资源建设要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从内容和文献载体形式上科学合理地建立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工作。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地推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确.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原则与实践[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40—42.
2 王瑛.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7):70-71.
3 稂丽萍.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的[J].情报探索,2009(6):109-111.
4 傅鸿雁,卜荣芳,秦良才.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5(4):31-33.
5 陈彩霞.可持续发展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3(3):4-6.
作者简介:
韩葆青(1966—),女,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从事高校图书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