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从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就也能得到验证:平时那些爱读书的学生,无论是他的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都要超出于平时不爱读书、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课内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一)扩展写作。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原文的阅读中跳跃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空间邀游,使他们时而感到自己也可以创作文章,如扩写,改写,补写结局等,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激情和乐趣,自己也可以成为小作家,可以给名家进行补充,这是一种挑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有自己杰作的一份快乐。如:学习了《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之后,可以让学生给文章写一篇续文,学生的作品各有千秋,而且非常有创意,出乎教师的意料;学习了《活化石》和《农村变化可真大》之后,可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特点比较分析,写成短文,还可以仿写一篇类似的结构特点的文章。这样由课文而来,一方面学生觉得不陌生,有内容可写,消除了作文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二)模仿写作。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典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模仿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仿文体。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就指导学生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叙事文,就写叙事文;学写景文,就写写景文,以此类推。
仿立意。课文从哪个角度立意,指导学生也从类似角度立意作文。如学习《家乡的胡杨》,取其象征手法立意,指导学生写《家乡的银杏树》等作文。
仿章法。如学过《鸟的天堂》之后,学习课文开头,首尾呼应,中间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感受写作。
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对学生的触动,让学生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学习了《游子吟》学生有感而写的《我的妈妈》或《妈妈,我爱你》都很真实,也很感人。这样结合阅读感受写作文,对阅读、写作、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让学生会“捉鱼”,那还得到实践的河流——课外阅读中去倘佯,因此,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培养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喜好自然也各不相同。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龄段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比如,有的男生喜欢砺志的故事,而有的女生更偏爱优美的校园文学;有的同学沉迷于蕴含哲理的散文,有的同学倾心细腻动人的诗歌……只要同学们的阅读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我们都要充分肯定,给予支持鼓励。
(二)做好推荐。
教师切不可因为是课外阅读就放手不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我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25本书,班级每两名学生买同样的一本,先自己阅读,之后交到班级读书角,供全班同学借阅,这样一来买一本书可以读25本。家长很认可。
(三)指导方法。
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4)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等多种方式进得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更要及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言,以达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一)建立阅读档案。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小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收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读书笔记。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搜集家长的评价,一月一小结,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
(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展出。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办读书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同学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汇集开展阅读演讲比赛、辨论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
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小学生报》、《作文成功之路》、《读者》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相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鼓励同学们订阅和借读一些国内高质量的文学刊物,加大对报章杂志的欣赏,这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重视阅读,并很好的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从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就也能得到验证:平时那些爱读书的学生,无论是他的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都要超出于平时不爱读书、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课内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一)扩展写作。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原文的阅读中跳跃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空间邀游,使他们时而感到自己也可以创作文章,如扩写,改写,补写结局等,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激情和乐趣,自己也可以成为小作家,可以给名家进行补充,这是一种挑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有自己杰作的一份快乐。如:学习了《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之后,可以让学生给文章写一篇续文,学生的作品各有千秋,而且非常有创意,出乎教师的意料;学习了《活化石》和《农村变化可真大》之后,可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特点比较分析,写成短文,还可以仿写一篇类似的结构特点的文章。这样由课文而来,一方面学生觉得不陌生,有内容可写,消除了作文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二)模仿写作。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典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模仿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仿文体。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就指导学生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叙事文,就写叙事文;学写景文,就写写景文,以此类推。
仿立意。课文从哪个角度立意,指导学生也从类似角度立意作文。如学习《家乡的胡杨》,取其象征手法立意,指导学生写《家乡的银杏树》等作文。
仿章法。如学过《鸟的天堂》之后,学习课文开头,首尾呼应,中间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感受写作。
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对学生的触动,让学生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学习了《游子吟》学生有感而写的《我的妈妈》或《妈妈,我爱你》都很真实,也很感人。这样结合阅读感受写作文,对阅读、写作、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让学生会“捉鱼”,那还得到实践的河流——课外阅读中去倘佯,因此,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培养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喜好自然也各不相同。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龄段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比如,有的男生喜欢砺志的故事,而有的女生更偏爱优美的校园文学;有的同学沉迷于蕴含哲理的散文,有的同学倾心细腻动人的诗歌……只要同学们的阅读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我们都要充分肯定,给予支持鼓励。
(二)做好推荐。
教师切不可因为是课外阅读就放手不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我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25本书,班级每两名学生买同样的一本,先自己阅读,之后交到班级读书角,供全班同学借阅,这样一来买一本书可以读25本。家长很认可。
(三)指导方法。
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4)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等多种方式进得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更要及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言,以达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一)建立阅读档案。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小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收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读书笔记。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搜集家长的评价,一月一小结,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
(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展出。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办读书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同学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汇集开展阅读演讲比赛、辨论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
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小学生报》、《作文成功之路》、《读者》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相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鼓励同学们订阅和借读一些国内高质量的文学刊物,加大对报章杂志的欣赏,这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重视阅读,并很好的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