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并发症,为提高口腔征集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 11 月-2012年 11 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统计患者的正畸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 结果:20例患者共有806颗牙齿,治疗后的 PAR 分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的62例颗牙齿治疗后发生脱矿,脱矿率为7.7%。 结论: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口腔畸形的疗效确切,但其牙釉质脱矿发病率较高。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并发症;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030-01
在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因它的高效能被应用于临床,但在矫治过程中,因为矫治器的使用使牙面不易清洁,而最终导致牙釉质脱矿。据国内学者调查,釉质脱矿的发病率高达59.4%,牙釉质脱矿、龋坏与菌斑的附着密切相关。但是作者发现临床上牙列各部位的菌斑附着是不一致的,由于正畸而引起的牙釉质脱矿情况也有一定规律[1]。所以作者对不同时期菌斑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牙列,不同牙位的菌斑堆积情况进行检测和对比,以找出规律,进一步为临床防龋提供依据。回顾分析2011年 11 月-2012年 11 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统计患者的正畸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顾分析2011年 11 月-2012年 11 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其中男56人,女64人。平均年龄(13.58±1.82)岁。
1.2方法:120例患者共有806颗牙齿采用标准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采取方丝弓矫治技术和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托槽用粘合剂,带环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平均疗程为18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PAR分值评定,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统计。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观察 按照 Richmond 等[1]所指定的 PAR 指数测量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牙模的 PAR 指数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项目有:上下牙弓前牙排列、后牙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骀、覆盖和中线情况。
1.3.2并发症观察 重点检查釉质脱矿 ,具体方法为 :将牙齿表面的粘接剂去除,用 75%酒精擦拭牙面,观察牙面,牙面呈现粗糙,表面有色斑或小凹陷者为釉质脱矿。
2结果
120例患者共有806颗牙齿,治疗后的 PAR 分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的62例颗牙齿治疗后发生脱矿,脱矿率为7.7%。
3讨论
国外的调查曾报导,戴矫治器的儿童比不戴矫治器的儿童牙面的菌斑指数反而下降,作者的调查结果与他们有所不同,戴上矫治器后的菌斑指数比矫治前明显升高。装上固定矫治器后,由于托槽和钢丝的阻挡,残留粘结剂的影响,牙面不易清洁,容易造成菌斑的堆积[2]。此次调查中发现,菌斑堆积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和托槽四周,这与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相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上牙列菌斑指数>下牙列菌斑指数,这与下牙列因咀嚼作用,唾液的冲洗作用,自洁能力比较强有关。前牙的菌斑指数>后牙的菌斑指数,因为前牙区弓丝多弯制闭合曲,小圈曲,影响清洁,容易造成菌斑堆积。此外,装上托槽后,患者常尽量避免前牙切咬食物,使前牙的自洁功能减少。造成前牙区多见龋坏[3]。尖牙,双尖牙的同名牙左侧的菌斑值<右侧菌斑值。
临床意义:1)重视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问题。调查结果反映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相当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因为研究表明牙釉质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脱矿病损,仅通过唾液系统的再矿化作用不能完全修复病损。因此预防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就成为正畸医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加强对釉质脱矿的预防。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矫治中使用各种氟化物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例如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接正畸带环和推荐患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等。正畸治疗中应尽可能规范各种操作,减少菌斑在牙釉质上滞留的可能性:例如严格控制釉质酸蚀的面积,粘接时应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多余粘接剂清除干净。另外应注意改进一些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牙面不易清洁的区域。例如,尽可能少使用链状皮圈的连续结扎来关闭间隙;改用唇弓的末端结扎或末端回弯来维持牙弓长度;尽可能少使用辅弓和扭转簧、正轴簧等正畸附件;在直丝弓矫治技术中采用滑动法来关闭间隙。临床上还应及时发现松动的带环并重新粘固[4]。
目前,口腔正畸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活动矫治、固定矫治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活动矫治器方便拆卸、清洁,但对于制止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其矫治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者绝大部分属少年儿童。因此,固定矫治器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在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时,因其不能随意拆卸,使得其正畸效果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牙釉质脱矿,是改治疗方法较为突出的并发症。固定矫治器对患牙的清洁造成了一定的妨碍,较易在换牙形成菌斑,菌斑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酸性物质,使该处的pH值降低,碳水化合物增高,使钙、磷含量降低,导致脱矿的危险系数及致龋性均增加。同时,治疗时使用的各种腐蚀剂也较难清洁,从而使牙釉质脱矿。针对牙釉质脱矿问题,临床医生在实施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仔细检查,对于有牙体牙周疾病患者,宜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正畸治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遵循规范的操作,避免粘固剂过多与牙釉质接触。对患者除了宣传口腔卫生外,还应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嘱咐患者进行全口洁治,并可以采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防治降低牙釉质脱矿。
参考文献
[1] 张新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17).
[2]左志远. 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
[3]雷畅,崔德泉,苏雪艳.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8(33).
[4]陈进英,何文丹. 口腔综合预防措施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指数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2004(03).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并发症;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030-01
在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因它的高效能被应用于临床,但在矫治过程中,因为矫治器的使用使牙面不易清洁,而最终导致牙釉质脱矿。据国内学者调查,釉质脱矿的发病率高达59.4%,牙釉质脱矿、龋坏与菌斑的附着密切相关。但是作者发现临床上牙列各部位的菌斑附着是不一致的,由于正畸而引起的牙釉质脱矿情况也有一定规律[1]。所以作者对不同时期菌斑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牙列,不同牙位的菌斑堆积情况进行检测和对比,以找出规律,进一步为临床防龋提供依据。回顾分析2011年 11 月-2012年 11 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统计患者的正畸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顾分析2011年 11 月-2012年 11 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其中男56人,女64人。平均年龄(13.58±1.82)岁。
1.2方法:120例患者共有806颗牙齿采用标准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采取方丝弓矫治技术和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托槽用粘合剂,带环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平均疗程为18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PAR分值评定,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统计。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观察 按照 Richmond 等[1]所指定的 PAR 指数测量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牙模的 PAR 指数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项目有:上下牙弓前牙排列、后牙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骀、覆盖和中线情况。
1.3.2并发症观察 重点检查釉质脱矿 ,具体方法为 :将牙齿表面的粘接剂去除,用 75%酒精擦拭牙面,观察牙面,牙面呈现粗糙,表面有色斑或小凹陷者为釉质脱矿。
2结果
120例患者共有806颗牙齿,治疗后的 PAR 分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的62例颗牙齿治疗后发生脱矿,脱矿率为7.7%。
3讨论
国外的调查曾报导,戴矫治器的儿童比不戴矫治器的儿童牙面的菌斑指数反而下降,作者的调查结果与他们有所不同,戴上矫治器后的菌斑指数比矫治前明显升高。装上固定矫治器后,由于托槽和钢丝的阻挡,残留粘结剂的影响,牙面不易清洁,容易造成菌斑的堆积[2]。此次调查中发现,菌斑堆积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和托槽四周,这与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相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上牙列菌斑指数>下牙列菌斑指数,这与下牙列因咀嚼作用,唾液的冲洗作用,自洁能力比较强有关。前牙的菌斑指数>后牙的菌斑指数,因为前牙区弓丝多弯制闭合曲,小圈曲,影响清洁,容易造成菌斑堆积。此外,装上托槽后,患者常尽量避免前牙切咬食物,使前牙的自洁功能减少。造成前牙区多见龋坏[3]。尖牙,双尖牙的同名牙左侧的菌斑值<右侧菌斑值。
临床意义:1)重视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问题。调查结果反映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相当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因为研究表明牙釉质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脱矿病损,仅通过唾液系统的再矿化作用不能完全修复病损。因此预防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就成为正畸医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加强对釉质脱矿的预防。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矫治中使用各种氟化物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例如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接正畸带环和推荐患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等。正畸治疗中应尽可能规范各种操作,减少菌斑在牙釉质上滞留的可能性:例如严格控制釉质酸蚀的面积,粘接时应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多余粘接剂清除干净。另外应注意改进一些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牙面不易清洁的区域。例如,尽可能少使用链状皮圈的连续结扎来关闭间隙;改用唇弓的末端结扎或末端回弯来维持牙弓长度;尽可能少使用辅弓和扭转簧、正轴簧等正畸附件;在直丝弓矫治技术中采用滑动法来关闭间隙。临床上还应及时发现松动的带环并重新粘固[4]。
目前,口腔正畸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活动矫治、固定矫治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活动矫治器方便拆卸、清洁,但对于制止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其矫治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者绝大部分属少年儿童。因此,固定矫治器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在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时,因其不能随意拆卸,使得其正畸效果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牙釉质脱矿,是改治疗方法较为突出的并发症。固定矫治器对患牙的清洁造成了一定的妨碍,较易在换牙形成菌斑,菌斑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酸性物质,使该处的pH值降低,碳水化合物增高,使钙、磷含量降低,导致脱矿的危险系数及致龋性均增加。同时,治疗时使用的各种腐蚀剂也较难清洁,从而使牙釉质脱矿。针对牙釉质脱矿问题,临床医生在实施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仔细检查,对于有牙体牙周疾病患者,宜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正畸治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遵循规范的操作,避免粘固剂过多与牙釉质接触。对患者除了宣传口腔卫生外,还应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嘱咐患者进行全口洁治,并可以采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防治降低牙釉质脱矿。
参考文献
[1] 张新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17).
[2]左志远. 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
[3]雷畅,崔德泉,苏雪艳.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8(33).
[4]陈进英,何文丹. 口腔综合预防措施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指数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