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1世纪呼唤创新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已成为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要营造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一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活跃起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不敢发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说错,怕老师责怪,怕同学们笑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质疑情景,鼓励争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创新精神。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
  
  三、适时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是动手操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加工更多的知识,这就体现出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最后时,你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赞美它,这时,你会发现学生赞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诗歌、绘画等。又如:在教学适合做教具的课文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那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多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想一想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自己发展一些隐性的没有发现或发明的知识。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并尽力与有创新性的人接触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最后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有创新性的儿童抱以不少不易捉摸的目标,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他们,所以,这些学生参加实践以及与人交流对学生特别重要,尤其是与具有同样特征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就更有意义。他们极想模仿这些人,极容易受这些人的感染和启发。
  同时,教师本人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师,总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来,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新思想的传播,对创新精神的鼓励,处处都是创新性的榜样。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150212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是班主任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结果。它不仅受外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的影响,更受班主任自身的理论素养、认识水平、能力和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气质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本人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根据长期的实践与体会,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在学生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人们常说“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近年来,各地课程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改革也为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就我县而言,教师们能够与时俱进,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以教学研究来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我县在2007年成功举办了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有幸担任了小学语文组评委,目睹了各位参赛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感慨万千。从课堂教学流程来看,激发儿童学习兴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在一所农村中学从教的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次课程改革的及时性和必要性。那么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应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角色去参与课改呢?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课改是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非要否定传统,推翻一切。而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同
期刊
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把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阅读教学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提高要靠长期语文学习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
期刊
新《课标》明确阐释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是积累和更新知识的其本途径。如何上好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成为每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阅读能力是在平时阅读训练中逐步形成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指导,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一、“入”“出”
期刊
目前,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专指办学条件、教育手段和设备的现代化。广义上的理解由于视角的不同,大体上分两类。一类认为:所谓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观念、内容、条件、手段、方法完善教育,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另一类认为:所谓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主动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观念,革除现行弊端而自觉变革的过程。现阶段各地区提出的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及本人所理解的教育现
期刊
最近,经常有媒体爆出新闻,说某某老师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了;某某学生因成绩太差被某某学校和某某学校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某某学生因不能承受压力之重而服毒自杀云云。听了之后不免心情沉重,感慨万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应试教育下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提了好几年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曾纷纷撰文大谈教育改革,大谈素质教育,列出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然而,事实上还是应试教育在唱主角戏
期刊
一、教学目标: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在教师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㈡、检查预习。㈢、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
期刊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预感,必将渐渐驾驭文字。”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尝试了“自主参与”的阅读教学。    一、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
期刊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材料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