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教学实例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前三项能力的发展,最终是指向“创新”,思维能力居中,其中思维要贯穿于学习和实践之中,并对学习和实践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获得发展,他们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必将更加高效,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依据教学实例,就科学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具体探析。
  一、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因素
  《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因此,在进行某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课所对应的内容。此外,还要考虑该课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只有先从宏观上把握清楚,才能在微观上保证一节课的正确走向。当教师的目光能从《课程标准》的高度往下看,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普遍适合的教学方案,它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是经过再三考量的,但是它不可能无缝对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处理。
  例如,《放大镜》一课的教材是以“观察认识放大镜—使用放大镜—尝试自制简易放大镜”的步骤安排教学内容的。统观《课程标准》与教材安排,《放大镜》这课实际上是为之后学习使用显微镜作铺垫,而且《课程标准》并没有十分确切的对应内容。这意味着教师有很大的处理教材的自主性。那么,本课教学是选择学习了解与放大镜有关的各种知识,还是以认识放大镜为载体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后一种选择更有价值。在确立思维训练的基调后,《放大镜》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情境创设:在没有放大镜时,怎么才能看清纸条上的小字?(2)发现问题:尝试用加水的烧杯来看纸条,纸条放大了,但是依然看不清上面的字。(3)思考:烧杯的放大效果有什么特点(横向放大)?要想看清纸条上的字,还能怎样放大(纵向放大)?(4)思考:怎样的烧杯才能实现既横向放大又纵向放大的效果?引出烧瓶。(5)验证装满水的烧瓶的放大效果。(6)思考总结:要获得好的放大效果,充当放大工具的物体要有什么特点?(7)验证思考: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不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出示放大镜,观察认识放大镜。
  这样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一步步地思考,从而实现层层递进的思维训练,在学生归纳出放大镜特点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二、增加探究活动的挑战性
  科学课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教學流程,具体表述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样的流程多次训练下来,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都有裨益,但严谨的步骤设计对学生而言,有时也会带来诸如倦怠情绪等消极影响。
  教学中,笔者发现以“制作一个承重性强的正方体框架”为代表的工程设计类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中思维也特别积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探究活动更具“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探究过程时,教师可以将“挑战性”作为一个重点考量的因素。
  例如,在教学《100ml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该课的实验属于典型的探究活动。但是一勺一勺加盐、一次一次搅拌的过程,不仅考验学生的耐心,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为除了搅拌溶解外,学生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食盐溶解不了的那一刻的到来。整个探究过程很单调,有些无聊,思维不活跃,创新性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就尝试将“挑战性”因素加入其中,对探究活动进行改进:请在最多4次的溶解操作中,得出“100ml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答案。具体操作时,学生可通过“试错”“估算”等方法去解决。探究中笔者还摒弃了在烧杯中搅拌以溶解食盐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将食盐放入饮料瓶中,拧紧瓶盖后迅速摇晃以加速溶解。这样不仅容易操作,还大大加快了溶解的速度,腾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去思考问题。
  “4次溶解操作”的限定,对学生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们必须去积极思考,才能找寻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要赶在其他小组之前完成探究”的愿望,又进一步督促学生加快思维的步伐。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还是要经历制订计划、评价反思等探究步骤,但是在加入“挑战性”因素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能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让“反问”常态化
  在课堂上,反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证明?”这样的问句往往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思维。但“反问”,并不单单指课堂上教师的一些反问语,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秉承“不要轻易答复和告诉,要多让学生去思考”的意识。教师要少一些顺其自然的总结或延伸,要抓住学生回答的亮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发现。
  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一课的教学,有学生发言:“我觉得草履虫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时至课堂结尾,学生的回答恰好也是“点题”,所以,教师就很自然地接了下去:“是的,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眼虫……它们和人类一样,都具有生命,只是它们都非常微小,所以把它们叫做微生物。”作为课堂总结,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从促进学生思维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此时教师反问一句:“你从哪里看出它们是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归纳作为生命体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还可以用两个问题继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1)像草履虫这样具有生命的物体,和其他生物(如人类)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如何称呼这些生物?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定义。(2)草履虫是微生物,那之前观察过的洋葱表皮细胞能称为微生物吗?引导学生区分细胞和生物。这样,学生的思维就经历了一次对比、归纳的训练过程。
  本文所指的“反问”,还可以理解为“反其道而行”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一般的教学步骤都是先在学生观察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后再进行连接尝试,以点亮小灯泡。在教学中,笔者反其道而行,跳过了解小灯泡内部构造这一环节,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行摸索。通过小组合作,最终学生都成功地点亮了小灯泡。在展示交流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归纳思考,发现“小灯泡的螺纹金属壳和底点都要连接到电路中”这个共同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成功点亮小灯泡,就必须分别连接螺纹金属壳和底点?”启发学生思考,电是如何通过小灯泡的,让学生猜测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这种类似“解暗箱”的活动,顺应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一个个认真猜测,不断地提出假设。最后,教师打开小灯泡,揭示谜底。在答案揭晓那一刻,学生特别兴奋。这样“反其道而行”的设计,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取得进步,是每一位教育者最朴素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学案例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取得各个方面的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方式。对于音乐而言,节奏就是一种表现力,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没有了节奏,也就没有了生命。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趣味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一、开展节奏训练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近几年来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单词的发音、拼写等的记忆与理解会存在较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学英语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自然拼读法,在提高学生拼写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自然拼读法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通过使用该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特点与单词的记忆规律等方法,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情况。一、创设汉语拼音语境,激发学生自然拼读的兴趣
期刊
在当前学科主义盛行的年代,数学教学的过度精致化,导致学科本位思想越发浓厚,数学教学变得短视功利,技术主义更是将学生的精神世界无情地割裂瓦解。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数学在固守砥砺学生思维的应有样态的同时,更需从“全素养”的视野出发,打开教学的边界,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人文素材,从求真、至善、臻美、融慧“四个维度”来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人文智能”,从而更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拥有健全人格的“全素养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升听和说、读和写方面的语文本领。而听、说和写的本领的提升依仗于阅读技能的高低,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教学就需要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强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色和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在
期刊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扎根教学实践阵地,结合先进理念和优秀课例,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探索和突破。从教课程、备学情、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一线的实践和优秀课例的分析,让学生在轻负高质的语文课堂里,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从教课文到教课程  1.指向核心素養确定目标。语文课上学生真正需要提高的就是语文能力,指向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关键。笔者在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中,讲授了《趵突泉》一课
期刊
英语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实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重点,升华乐学情境,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探究,怎样才能走出低效、平淡、无序的窠臼?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更不能为了探究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将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融入其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探究性活动的设置——找准契机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地呈现知识,而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
期刊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是整个计算教学的基础,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小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自主探究,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兴趣,这才是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向着这一目标努力探索,也逐渐摸索到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在自主探究中研究算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并与同伴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与引导,使学生体验并掌握
期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在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和永恒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起到
期刊
美术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优异的教育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童话里的小屋》这篇课文时
期刊
交际教学法与其他的语言教学方法不同,它强调语言的交际能力,并将各种交际目的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在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指出,初中英语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来学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交际教学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交际教学法的概述  交际教学法指的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进行学习和掌握,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