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爱情歌谣中的伦理悲剧及美学意蕴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丽爱情歌谣具有独特的个性,能够表达妇女内心的情感,唱出妇女内在的诉求,属于高丽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丽文化密切相关。本文结合高丽爱情歌谣的特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深刻解读高丽爱情歌谣的寓意和内涵,赋予高丽爱情歌谣特有的伦理价值和美学韵味。
  高丽爱情歌谣的产生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影响,属于特定时期形成的歌谣。其多为普通妇女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意在通过真实的表达、毫无修饰的倾诉,减轻心理压力。歌谣通俗易懂,深得民众新爱,因此广为流传,现今为止,共有14首,皆是以“情”为主线,悲切、伤感、哀怨,意蕴深厚,内涵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一、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
  高丽社会属于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具有绝对的支配性特权,加之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文化的熏陶,这一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父权制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女性的诉求和选择。在这样的伦理环境下,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和选择存在一种被动状态和依赖性。一些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受其影响陷入想要得到但无可奈何的境遇。这种伦理困境常常导致一些妇女产生爱情悲剧,情感选择基础失衡,痴情但缺少自我,丈夫或心上人单一方面的决定便是妇女的决定。从现代爱情观的角度分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是发乎于心、动乎于情、止乎于理的,可以放弃自我,但不能迷失自我,否则自己将会成为爱情的牺牲品。
  通过品读高丽爱情歌谣可知,抒情主人公遇到的一个伦理困境便是夫君或心上人的别离,这种别离多数皆因夫君或心上人独自离去而产生。抒情主人公虽然不情愿,却无法挽回局面,更不懂得争取和改变,使自己陷入无奈的承受中,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人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不接受,却逆来顺受”。经分析,这种伦理困境虽然来自夫君或心上人的独自离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自身对爱情认识、对爱情追求、对自我在爱情中的定位的偏差,从而出现困境和悲剧。如果抒情主人公或选择努力争取、或选择坦然面对,皆不会产生强烈的哀怨和无助。
  以《西京别曲》为例,其主要内容如下:夫君即将离去,抒情主人公内心充满哀怨、惆怅、无奈的情愫,只要夫君能留下,或者能够和夫君一起走,自己愿意放弃所有,但最终依然含泪送丈夫远去。经分析,抒情主人公之所以存在伦理困境,主要是因为其并没有想到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思想都是基于自己夫君而发出的,完全失去了自我;抒情主人公怕自己的夫君发脾气,所以含泪将他送走。可见,父权制对其影响之深,使抒情主人公宁可放弃自己所爱,也不肯执意挽留,结果只能是自己独自承受思恋之苦。
  综合而言,爱情方面,抒情主人公对自己的定位偏低,将正常的爱情看作是一种施舍,面对困境,选择的是接受,并没有抗争,缺乏对爱情的思考,受到父权影响较大,所以处于伦理困境之中,不能自拔。
  二、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
  伦理诉求属于人们遇到伦理困境时发出的伦理要求,更是伦理选择的前提。与此同时,伦理诉求也是人伦理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可以通过诉求实现自我排解。每个人遇到伦理困境,皆会产生伦理诉求,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也是如此。由于受到父权制影响,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受到伦理道德约束,面对自己夫君的所作所为,只能选择接受,所以更多的是期望,期望自己的夫君或者心上人不要离开自己,不要抛弃自己,即使离开自己,或者抛弃自己,也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再度回到自己的身边。由此可见,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是在父权制影响下的诉求,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
  以《别离》为例,其中一段唱词“多么不愿放你走啊,可又怕你发脾气,含泪送你走啊,只望你快快回到我身边”。经分析,抒情主人公不希望丈夫离开,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苦苦挽留,但采用的方式则是一种哀求,可见父权制对其影响较深,使其没有勇气更强烈的、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这种伦理诉求具有“委曲求全”的特点;面对丈夫远去这一事实,抒情主人公并没有绝望,而是希望其快快回到自己的身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希望可以为其生活提供动力。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希望也是一种自己不愿接受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
  总体而言,抒情主人公伦理诉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希望丈夫能够对自己多一些关怀,与自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希望丈夫不要离开自己,即使离开自己,也要快快回转;希望丈夫不要抛弃自己,即使抛弃自己,也能够回心转意,再度携手。但是,伦理诉求只是抒情主人公面对伦理困境的一种意愿表达,很难做到如愿以偿,所以需要抒情主人公进行伦理选择。
  三、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选择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伦理选择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伦理选择是指人的道德选择,通过选择实现道德成熟和完善的目标;另一方面,伦理选择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德选项的选择,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结果,从而形成不同的伦理价值。基于此,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面临的伦理选择有两种:一种属于在自由意志驱使下产生的自我放任,另一种则是对悲观现实的忍耐,并坚守当代伦理道德。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女人,虽然受到父权制的影响,但依然具有对自由意志的本能追求。
  以《履霜曲》为例,抒情主人公的选择为:我是你的人,怎能觅新欢?哪怕是死,也要和你在一起!这属于对悲剧现实的忍耐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这属于所有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共同的伦理选择。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到父权制、社会伦理道德、伦理秩序的影响,作为一个女人,必须做一个贞洁烈妇,这样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否则将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抛弃。研究发现,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蕴含“恨”这一朝鲜民众特有的心理,属于一种聚集在心头、难以排解的情结,多为弱者的心理表现。这种“恨”并不是应激性反应,也不是阶段的表现,而是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经过思考之后产生的,持久存在。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其形成固定的審美情感模式——充满哀伤的哭诉。
  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是强大的,一种为“爱”的力量,另一种为“恨”的力量。相比而言,爱的力量更加理性,充满正能量,能够使抒情主人公乐观向上地生活。恨也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但存在一定的扭曲性,过分的恨则会使自己失去理智,产生过激的行为,从而影响伦理选择。
  四、结语
  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两个,具体为丈夫或心上人独自离去、被丈夫或心上人遗弃。但受到父权制的影响,抒情主人公只能挽留,寄希望于未来。这时,抒情主人公内心充满哀怨,产生伦理诉求,希望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然而,伦理诉求并不一定能实现,这就产生伦理选择,几乎所有抒情主人公都会选择对悲观现实的忍耐,坚守伦理道德。与此同时,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还会反映朝鲜民众特有的“恨”心理。可见,高丽爱情歌谣属于“伦理+父权+美学+情感”的结合体。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李文丽(2000-),女,山东德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朝鲜语。
其他文献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
期刊
《如来梦》是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拥有十分恢宏的气势,蕴含的佛学哲理较为丰富。其中,《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刘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说《袍修罗兰》的主要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二胡曲。《如来梦》是迄今唯一一部现存较为完整、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二胡套曲。这套二胡作品与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极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现景色、民风和人,《如来梦》则由八首
期刊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当代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其首演至今,剧中的经典唱段广为传唱,各种舞台和音乐会上都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这足以看出它的魅力。《开药方》是剧中的一首对唱曲目,本文分析了该唱段的创作特色和演唱技巧,旨在引导演唱者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韵味,更好地诠释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描绘了古城中的抗日故事,“野火”代表的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而“春风”则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剧
期刊
近些年,来广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他们以悲悯的情怀、敏锐的洞察力、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折射内心,反映在时代骤变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道德坚守。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极大关注,并被文学界广泛认可。这些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在题材选择、美学追求、道德审视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性,代表了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整体创作面貌和诗学追求,对他们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广
期刊
《兰花花叙事曲》是著名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二胡作品,乐曲由五个部分串联,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陕北地区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兰花花不满买办婚姻,与黑暗势力抗争并追求自己幸福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女性也渴望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乐曲分为五个部分,在演奏过程中,该作品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音乐风格兼具抒情与叙事。  《兰花花叙事曲》是二胡演奏中
期刊
《赫索格》中通过多个人物以及人物组合的塑造,表现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即人物行为之境、心理描写之境和人性表现之境。在每重境之上,小说文本都通过具体内容体现出种种矛盾,包含宗教之间、宗教和现实人生以及赫索格的精神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了《赫索格》的复杂性。本文梳理《赫索格》中的多组矛盾,总结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指明了《赫索格》中矛盾人生的人性和解。  一、人物抒写的第三重境——人物行为之境  《赫
期刊
《红楼梦》是不是经典,为什么成为经典?《红楼梦》凭什么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使其成为经典中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在汗牛充栋的红学研究中少有人专门论及。“否定主义文艺学”提出“越经典的作品独创性程度越高”的“以独创性为坐标的文学批评方法”,为当代文学批评开辟了一条原创道路。学者汤拥华指出:“所谓独创性问题研究,是要揭示一个作家不可替代的贡献,或者探究作家未能做出此种贡献的原因。”所以,相比其他作品
期刊
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究人性的同时也对真实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进行了写实,他用政治寓言的方式揭露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段悲剧。他对双方这种乌托邦式的、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没有一点好感,大部分原因是童年所受的私立教育有一定的极权主义特点,鞭子教育、等级制度让奥威尔的童年备受摧残。成年后,参与西班牙内战也让他看清了法西斯主义的真实面目。因此,对于德国纳粹主义和苏联个人
期刊
戏曲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质的艺术,因此,戏曲的审美意境要比单一的诗、画、歌、舞等艺术有更多元的呈现形态和更丰富的呈现层次。在所有戏曲元素中,戏曲音乐是构成戏曲审美意境最重要的手段。广西彩调的传统唱腔比古调就为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呈现了意味无穷、空灵超脱的审美意境。  彩调作为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但其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它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和唱腔。彩调也跟其他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