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执照黑心食物是如何产生,获谁允许,被谁无视,以及谁将拯救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一年喝掉数百万瓶拉菲,但拉菲年产仅数十万瓶,“空瓶卖到三千元,冒牌拉菲遍地跑”,顾客饮后狂泻,因是酒精调色、调味,含致癌的苋菜红。“黑心食物”这称呼,就定性了食品安全纯属道德问题。
  且慢鞑伐,回顾1750年,法国人也以酿醋为名,大量合法进口变质劣酒,用一氧化铅润色,冒充好酒,是诈欺加上谋杀。1870年代,红酒因假酒猖獗而滞销,逼得酒厂反复压榨葡萄增产,最后只榨出水分,便用剧毒的砷。
  谈黑心食物时,谈的其实是产业升级的历史规律。市场扩张时,我不再跟熟识的巷口老王买酱油,改向网络陌生卖家买,而产生信任成本:我买来吃坏肚子,卖方也跑了,他随时随地可换名再起,骗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可骗。他不承担交易风险,导致我丧失信心,对交易缩手,就阻碍市场再扩张。如何从我个人承担损失,进步到群体承担管理成本,建立公正可信的交易平台,以扩张市场,这是商业问题。而组织承担问题的能力,就是政治问题。
  历史:政府以食安危机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美味诈欺》描绘出西方产业升级的同一条历史轴线:
  面对问题,先有禁售令出台。英皇1372年立法打假酒,1487年德国乌姆市立法要求旅馆不得出售加入氧化铅等的假酒;法国各地方政府也在十四、十五世纪禁止。但数百年成效不彰,因为酿制失败产生的大量劣酒,会被无情地调制为假酒;所以没有酿造法规,销售法规也是虚设。就像进口美国牛肉,要遏止非法添加物毒肉流通,美国源头不管制,又没像日本境外逐头筛检,台湾三管五卡也是空。
  接着,是制造标准。扑灭造假的不是禁令,而是法定产地葡萄酒制度(AC)提高酿造标准,详订葡萄品种、剪枝、果实质量、培训、酿造步骤、酒精浓度。原产地名称保护(AOC)制度,规定受保护产品得符合严格生长环境、质量标准,否则违法。高要求引发了暴乱,但保障了品牌财产权与高价,最终带来产业荣景。
  最后,是顾客独立判断优劣的知识普及。
  顾客若知好酒好在哪,假酒便无所遁形。1986年意大利甲醇假酒致二十多人死亡,导致手工酿酒业兴起,就像食安危机下的白领返农风潮,美国《我的耕食生活》、《上班族变成西红柿农的意外人生》等,台湾从《女农讨山志》、《青松种田笔记》到这两年《弃业日记》、《风和日丽:幸福的台湾小农》、《果然台湾》、《吴宝春严选感心好食材》,实质都是顾客教育。
  在刚开始扩张的市场,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层信息障碍的谎言之墙,以次充好,层层套利。食品安全,就是信息透明才能达致的消费民主,以真相打通信息链的每个环节:制造质量和销售信息一致,销售信息和消费体验一致。
  西方每打通一层,都耗上几百年修炼功力,由公民哲学与经济需求,两者缓慢交互推进、熟成。东方面临自身急迫的危机,与缓不济急的历史轴线,能跳过数百年追上进度吗?如何追上?
  不如问:那数百年该省略吗?若省略,省略了什么?
  台湾:低价体制饮鸩止渴
  台湾塑化剂风暴,公认是个别制造商的道德危机;但罪犯以超低价长期独大,业内、当局岂会不知?这是从下到上的集体腐败,且存在于各产业。
  制定产业标准、法令与例行检查监督固然重要;但监督能否落实,业者内控才是关键。行业自重自治的大敌,就是当局集权。集权一面对发展重重设限,而另一面就是放任、不作为,拒绝对其限制的后果负责。
  集权阻碍尝试,你要试,只能打擦边球,集权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观望你摸石过河的成败。他有权批准但没责任,因为他负责有选择性:你成功了,他原谅你犯规;你若失败,他照章抓你治罪。但成功者仅是晚点治罪而已。黑心食物,是一记擦边球。
  台湾分化制造、销售、消费者,导致彼此孤立猜忌,都为了服务代工出口体制。制造业财团掌控当局立法、税政,维持劳动者无偿加班、低薪、代替企业负担大部份税金;而央行透过印钞持有高外汇补贴当局赤字,达成政商互利。而群众低收入体制,就透过当局干预粮价,维持低物价,长期补贴油电低价等维持。市场要求低价、低成本,而沦为黑心食物温床,这只是低收入体制的万千后果之一。
  当年南北战争,是反奴的工业北方,对抗蓄奴的农业南方,其胜利标志了包含台湾在内、全球工业化的程序:城市工厂需要掏空农村人力、圈地来进行经济增长,压低粮价,可以把吃不饱的农民挤出农村、赶进工厂,又能用低价食物喂饱工人。
  今天,美国庞大的农业,仍然依赖源源不绝的中南美非法移民充当奴隶,大量生产低价粮食,在政府补贴下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倾销外国。美国农业的死而复生,就是转生为新的强悍出口工业。
  而台湾工业同样掏空农业后,则仰赖政策补贴,而怠于升级,反倒陷入了美国农业与制造业的连手围堵。
  美国:粮农霸权殖民全球
  《杂食者的两难》介绍美国粮农工业创造了一种怪物:牛,因为吃玉米而一生病痛、固定服药的牛。四月,美国传出第四例狂牛病,台日韩纷纷输诚,宣示美牛照旧进口,当然是怕影响工业产品出口美国的贸易谈判。
  年初瘦肉精美牛叩关,台湾猪农抗争未果,其实只是半世纪前美援的续集。《浪费》追述“1954年起,美国的农业贸易和发展援助行动,提供粮食,打开贸易边防,不从便施以强大政治经济压力”,美援曾扶持了南侨化工等粮油企业起家。今天《粮食战争》揭露,美国从农粮、禽畜、加工到零售都遭少数财团寡占:前十大食品业者,控制全球过半的种籽市场,过半的动物用药市场;十大农药业者掌控市场八成。包装食品饮料和零售店,前十大都占有24%;四成啤酒来自五家大厂。高度兼并后,财团献金游说,收买美国政府通过有利法案,等于就是美国国会,外交施压为其开拓亚洲市场,导致南韩农民为抗议WTO自杀等悲剧。
  英国近代改进法令,将食品诈欺的责任归属,从“顾客当心”愿赌服输,转为“店家当心”卖假货推说不知情不能卸责。所以马英九主张美牛虽毒,“民众不买不吃就没事”,实际把台湾一脚踹回了数百年前英人的困境。
  基改食品,更让美国诈欺商人跃为全球食安标准的制定者。维基解密踢爆,因为台湾无力鉴定基改农产风险,所以美国生技、谷物商和政府打算制定台湾检验基改农产的制度法令,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接着推向东南亚。美国粮业既然是美国国会,也就成了亚洲各国的国会。
  过去,美国与世银等透过建设开发贷款投资,交换第三世界将国有事业民营化,贱卖农矿资源,陷其于贪污独裁的穷国深渊;现在,则透过自由贸易协议,诱迫后进国为工业产品外销、而牺牲农业内需。掏空本国农业,已不劳本国工业动手,而是透过美国这个代理人,为台湾提供了易子而食的良心解脱。
  如果农民抗争是肝脑涂地的硬着陆,黑心食物就是悄无声息的软着陆。遭受背叛的农业,将会把伤害无声无息转嫁给市场,瘦肉精、农药残留,顾客看不见,影响更深远,只反映于全民健康保险负担加重,和实为慢性中毒的癌症等流行。
  我们若没能力抗拒,要问为什么没有。《浪费》谴责:“出版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常常过时得可怕,也几乎找不到精确的分析,显见此议题不受重视。资料也启人疑窦,许多时候政府捏造资料以得到更多外交资金援助,掩盖真相以免国际与论鞑伐。”
  最终,认可伤害发生的,是出版、新闻业。目前媒体已是零售通路一环,顾客靠媒体得知有什么可吃可买;而若你在最大食品连锁通路吃坏肚子,无论如何不会上报,因报社、电视台要靠它的广告养活。
  在有权无责的统治者,有责无权的消费者之间,存在中毒丧命的鸿沟;能缝合权责的,唯有信息。罪在我们,权在我们,能在我们。在我们的时代,灯已亮,幕已揭,乐已起,舞台为何无人亮相。主角是否知道自己是主角,你我是否在场?
其他文献
到如今,你我都知道鸦片战争是英国商人与政府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国鸦片生意的庞大利润而发动。明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之深,英国却还是出兵中国,只因为中国决定禁烟。  此后的中国,历经百年动荡,虽说国家本身积弱不振,让人有机可趁,但为了巩固庞大利润而不惜出兵其它国家,却也是英国必须承认的历史错误。  然而,過去从鸦片中获得庞大利润的英国政府,后来却决定全面管制鸦片,即便得放弃庞大利润!  想了解英国政府为何支
期刊
很多人或许已经忘了曾经有一本《光与影》杂志,这份于1981年创刊的双月刊杂志,曾是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摄影专业期刊。2000岁末的休刊,一度引起期刊界和摄影界的震动。杨全强1998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即进入《光与影》杂志从事编辑工作。杂志因故休刊后,才转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图书部(《光与影》杂志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个部门),从事图书编辑。  2001年底,杨全强编辑出版田川的两本著作:《东京记》和《草
期刊
毕淑敏的新浪微博有一百六十多万粉丝,很多留言者询问生活中的困扰,她都一一回复,很像是大家的心灵疗愈师。一个普通的女人,拥有面对整个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并能分享给周围的人,她的秘诀在哪里呢?  “世界上教人善良慈悲的学问,都有相通之处。很喜欢佛经中的一句话:一念三千里。所有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别有洞天。”转念之间,生活就如同南瓜变成了马车一样,人人都可以展现辛迪瑞拉的笑容。    一本安静的百科全书 
期刊
人类学家张光直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  人类自学会以火熟食,便开启了饮食文化的演变过程。《四时食制》、《清异录》、《饮膳正要》、《造洋饭书》等等典籍对中国饮食文化均有着详尽的记载,每一段文字的攀爬便可唤起一片味蕾。而近年的饮食类图书也已发展成为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食谱类、饮食文化类或者饮食典籍、学术类都呈现各自鲜明而丰富的体态。  其中一个近年较为
期刊
她从远方来,也把远方带了来。  “人对远方的事物总是抱有一种向往,我自己也是因为这样才念西方文学。”唐薇说,德语让她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同的方式和可能性。听她说着关于翻译,关于德国经验,关于推广阅读的种种,却像是拨开了关于“远方”的迷雾,展现出一片没有际限的视野。  原以为,在一个专业译者身上,所能探知的大概就是语言转译的奥秘,以及一点关于德国文化与出版的更真确的讯息。但“翻译是一
期刊
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乔纳森·萨弗朗·弗尔(Jonathan Safran Foer)是。  这位青年作家仅仅靠《真相大白》和《特别响,非常近》两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他那一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另一本《吃动物》于去年先后引入台湾和大陆出版,引起了不小轰动。原因是,这部作品极为生动地唤起了人们对于工业化养殖的恐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代。  弗尔九岁的时候便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认为杀害动物作为食物是错
期刊
人类自摆脱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开始以火熟食,便也意味着饮食文化的演变过程的开始。从生食、熟食到自然烹饪、科学烹饪,绵延五十多万年的饮食文化积淀,让中国成为一个“烹饪王国”,且逐渐形成了以热食、熟食为主,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讲究五味调和,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平衡等特征,以及丰富的地域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饮食礼仪,对亚洲乃至世界的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而这番
期刊
1923年,美国一位以饲养家禽为生计的家庭主妇史迪尔,因为客户的临时要求将原本50只鸡的订单扩大到500只,为了使这些小鸡能捱过寒冬,她尝试将它们放置在室内,并且在饲料里加入营养剂。顺利交出订单后的史迪尔,继续改进这种饲养方法,如何有效地喂养牲畜,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而我们或许不知道,八九十年后的现代,鸡的饲育时间相比50年前减少了一半,体重却长了一倍,因而鸡的内脏和骨骼的成长来不及承受体重
期刊
饮食类图书的出版似乎从来没有受到“大红大紫”的礼遇,若以其在市场的码洋来看,相比其他类型的图书,市场份额并不大。但这一类图书,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在大陆,或者台湾、香港,始终保持着长销的态势。  以近几年的图书市场来看,饮食类书籍主要集中在几块内容:  一是食谱类,包括家常菜谱、食物养生、药膳食疗、健康美容等内容,这一类图书因为注重实用性,贴近百姓生活,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年提高,需求
期刊
吃天价刀鱼是一种耻辱  桃花初绽的清明时节,吃刀鱼是一种季节性消费,后来成了符号性消费,如今可能就是炫耀性消费。今年如约而至的刀鱼季,不仅刀鱼更加难得,偶然得之的刀鱼也频频卖出高价,据说在市场上已经卖每克180元。刀鱼像黄金那样论克卖,说明这一物种的珍稀与濒危,还有吃客对刀鱼的惶恐或尊崇心理。  那么谁在吃天价刀鱼呢?是否值得花上万元吃一条薄薄的刀鱼?消费对象不同,答案肯定不同。工薪阶层肯定认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