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与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有机融合,并在教学中不断得到渗透,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的部编教材也在一线教学中得到推广运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要结合“剧情”变化,对课堂的“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教材;情境教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34-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目标也在不断丰富,2011年国家推出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该标准明确提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1]。
  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带动了近年来初中历史教材的不断调整。2017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历史学科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这个版本的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完整,图史料丰富,教材的结构也有一定的优化,语言表达更加通俗易懂,历史细节生动具体,很符合初中生的学习与阅读需求。但是对教师来说,当下的这种教学变化考验着如何运用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去组织课堂活动中的“教”与“学”。经过三年的学习培训与教学实践,一次次的失败与反思,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课标要求,巧妙处理教材
  部编版教材中除了有正文之外,还有历史地图、相关史事、人物扫描、问题思考、知识拓展、课后活动等,材料非常丰富,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继续按“照本宣科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基于教材内容的丰富,教师更要做好教材内容的取舍,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各类文字、图片、地图、表格等中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素材的选取要从本课的重难点出发,尽量从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学生现有的学习参考书中筛选最佳的史料,也可以适当引入典型性的或者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材料。对于一些概念性的历史述语,教师可以查阅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一些专业性史书,从而确保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引入的材料量要控制,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学生完全可自学的一些内容,则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层次去掌握,做到巧妙处理教材,真正实现教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三国鼎立”中的“赤壁之战”这一目重点内容时,由于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已经相当丰富,基本的历史要素学生可自行设计表格归纳,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对于学生会的,在课堂上尽量少讲。但是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学生可以通过《三国演义》、影视作品、手机游戏、三国杀纸牌或者一些阅读App等了解对三国鼎立这段历史,但通过文艺作品、游戏规则等途径了解的经过加工的知识能否等同于真实历史,还是值得商榷的。去伪存真,论从史出——这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在课堂上笔者播放了《火烧赤壁》视频,营造出了战争激烈紧张而又斗智斗勇的氛围。笔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在看视频之前,提出下列问题:“赤壁之战中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典故?哪些是真实的,有证据可以佐证的?”在学生拥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之间合作探究,鼓励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问题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时,教师则退居幕后,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力求更好地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育人目标。采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处理方式,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紧扣课题重难点,巧设情境,激趣答疑,提升学科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有学者说“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而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知识、掌握有关技能的过程”[2]。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距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节,决定了历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架起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桥梁——创设历史情境。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可用于创设情境的素材种类繁多,教师可从教学主题出发,围绕重难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视频资料、角色扮演、实物照片、朗诵、历史歌曲、时政新闻等,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在深厚的历史情境中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梯度、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学教材、历史情境提供的信息以及自身的原有知识基础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讨论探究。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民主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展示,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除了要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针对学生分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成果,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概括、综合、归纳等学科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如讲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针对本课的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情境剧进行辅助突破。课前笔者请了几位比较有表演张力的学生进行排演,在课堂上为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汉武帝策问董仲舒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君臣”之间的对话,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汉武帝面临什么困难?董仲舒开出了什么药方?这个药方的核心内容和作用各是什么?”通过这几位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一个求才若渴的皇帝,一个学富五车的有才之士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对话内容精辟,信息量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的历史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本段历史的兴趣,在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下,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恰当情境的创设,辅以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求知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且高效。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走向“智慧课堂”
  国学督学成尚荣先生认为:课堂要从知识走向智慧,智慧课堂要为智慧的成长而教的。传统教学主要创设的是“知识课堂”,教师+粉笔+黑板,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较少关注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目标得到不断完善,教师愈发重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课堂从“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线上教学开展越来越便捷,如慕课技术、学习通、爱学堂平台、希沃白板等,它们有着很多优点。笔者以爱学堂平台为例,从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角度出发。爱学堂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快捷高效,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在爱学堂中上传微视频或个性化的预习导航,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把收获与疑问都做好记录,这些收获和疑问也就成了课堂的一种生成性资源。先学后教,课堂上教师才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答疑解惑上,学生才能在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活动。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活动。在新课结束后,爱学堂平台会提供当堂练习,并在后台同步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困惑,这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学情报告,为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供了支持。
  除此之外,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以往历史学科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考试,知识背得好不一定能考试考好。现在的历史教学和历史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燃点”,整合现有资源设备,设计符合本地本校本学科特点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曾经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合作、思考、质疑、解疑、答疑中提升学科能力与素养。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的一份鼓励与肯定是学生成长的一份动力,会促使学生用思考的智慧为课堂带来更多思维碰撞的火花。
  总之,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推动课堂从传统的“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不管课程改革的实践走得多远,教师要牢记历史教育的初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崎.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时,教师要科学运用以趣入境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赏析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拓展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本文阐释了以趣入境教学方式的内涵,同时提出了開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拓展个人视野的重要路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当代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初中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推动现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发展。思维导图作为图像式思维培养的重要工具,可将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初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期刊
【摘 要】中国风歌曲具有文学性、音乐性、易传播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本文主要以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为例,阐述将“中国风”歌词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的具体策略,以期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06-02  何谓“中国风
期刊
【摘 要】对高中生来说,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因而利用优秀的流行文化资源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必要。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流行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且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优秀流行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6-02  如今,流行文化开始在社会主流文
期刊
【摘 要】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性可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教学活力,大大改善教学效果,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就此具体探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分析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就提升教师提问技巧性提出一些策略,希望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结合对《平凡的世界》这一经典著作的深入教学探索和分析,将研究所得适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中,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人性,探索得出作品中的故事线、时间线以及转折等多方面的特征与内涵,进而了解作品的核心立意,实现对作品本质的探索与挖掘。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性探索;高中语文;整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期刊
【摘 要】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历史学科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美育。恰当地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恰当地运用音乐再现历史事件,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音乐;作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有足够多的了解,能主动观察、思考学生的身心特点,探析出可以让学生爱上该学科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习惯。本文将阐述说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
期刊
【摘 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历史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点为参照,寓教于乐,使历史课堂既生动又活泼,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98-
期刊
【摘 要】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教师忽视,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前预习,应整体设计,分布推进,目标引领,首先通过“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其次通过“画”勾画圈点,自主探究;接着通过“查”答疑解惑,拓展延伸;最后通过“记”梳理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