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实施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基于家国情怀的基本素养。该课程通过“问史寻人”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课程将优越的本土文化与社会资源整合,打造“公众史学”的传奇;另一方面则尊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独立性,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目标,培养具备高道德品质的人才。本文以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宗旨为起点,研究其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中的意义,进而揭示历史文化、科学发展、人文情怀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家国情怀;丝绸文化;历史校本课程;活动化课堂
  真正的历史是具有生命力的鲜活人物史,任何历史课程的开展都不能脱离人的核心。在开展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中,结合“问史寻人”的现实活动,在发掘历史的同时阐述了人文素养在历史中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新创维度。家国情怀是基于对乡土文化、乡土历史的依恋而产生的感情,在历史的学科教学中,以人物为引子,历史故事为载体,将各种复杂的乡土感情融合其中,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纵观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具备历史课程那样的特性,让人学后变得更加通透。丝绸文化是历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其本身能够展现诸多风土人情,再结合当今时代提出的丝绸之路,能够明显的体现家国气息。因此,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品质。
  一、以“人”立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丝绸文化系列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旨
  1.让人成为“完整”的人,突出人的家国情怀。
  在当前的历史校本课程中,课程的开发都是基于学校与教师的需求进行的。教学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自居,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应用于课程,却忽略了学生的本质需求。学生的成长需要汲取多方面的“养分”,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跳出以往的高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完整”的人。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是以丝绸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将具有厚重丝绸文化的古人与发展成长的现代人结合起来,结合古今文化,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历史学科课程。众所周知,丝绸文化是我国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文化,它兴盛于西汉,正统的丝绸精神代表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他们勇敢、个性、创新、博学。在历史校本课程中融入丝绸文化的生态教学,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历史人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表现,突出人物的家国情怀。在生态课堂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导性,教师利用多元化手段去营造“生态”环境,学生能够独立的表现,因而在表达自身情感时,能够更加真实。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则结合了“生态”、“丝绸历史”、“历史学科”的综合特性,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家国情怀的优势。基于此,“生态丝绸文化”将不在是单纯的校本文化,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人文情怀的本色,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方位呈现历史学科品质,推动历史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如果教学模式未能得到改进,很难在成果上取得较大的进步。而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则是一次以全方位展现历史学科特性为目的的设计性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历史教学的模式更新。学习不是知识的汲取与接受过程,而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通过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与世界交流,与历史交流,与自己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取得进步。学校建设生态丝绸文化系列的校本历史课程就是为了不断的发掘历史研究带来的益处,学生的学习能够在实践性的历史研究中得到提升,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感。当学生能够体验到依恋母校的感觉时,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将会更加强烈,在随后的教学培养中,能够升华为对家國的热爱情感。因此,开展具有丝绸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汲取乡土文化中的优良精神财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最后,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将国家的规定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一方面增加历史学科的魅力,另一方面为提升乡土文化的知名度打下的基础,更是为发展乡土历史开创了新路径,这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策略。
  三、以“地”研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丝绸文化系列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既属于历史课程的范畴,又属于传承类课程的范畴。其以丝绸历史为载体,展现历史的发展态势,表达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又以乡土文化为发展,将地域性明显的乡土资源整合到课程中,向学生展示浓厚的本土特色。这类课程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同时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而促进学生认同乡土文化历史,推动学生家国情怀的产生。打造优秀的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需要以下面两点为原则:
  1.基于区域文化优势,创设校本化课堂。
  地域特色是最有活力的,在打造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时,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能够增加课程的独特性,尤其在民俗文化方面,如果能够很好的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将“人无我有”的境界展现出来,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效应。例如,处于江苏地区的某高中,基于该地域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打造丝绸文化系列历史校本课程时,可以对当地的丝绸文化进行宣传,可以顺带宣传的是当地的刺绣文化。正是古人对服饰制品的追求衍生出了丝绸文化,古人不断的创新发展,辛勤劳作,成就了丝绸制品的高超技艺。学校在开展丝绸文化校本课程时,将这些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渗透到课程中,既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基础,又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大的帮助。此外,学校在开展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时,可以先营造良好的校本文化学习环境,邀请当地丝绸协会的专员前来开展丝绸文化宣讲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丝绸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宣讲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丝绸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当他们再次接触丝绸文化的校本课程时,以方面感到更加亲切,另一方面会对丝绸文化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在深入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对家乡的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一旦学生能够对家乡文化产生敬佩的心理,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便可以形成家国情怀。
  2.基于传统文化熏陶,打造活动化课堂。
  打造活化课堂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生态性课堂来引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的活动认知。然而学校开展活化课堂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不是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特殊性,高中学校不会支持开展活动性课程,一方面活动化的课程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另一方面,社会上也不会支持高中学校开展活动化课程。相比于其他高中的其他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较为特殊,以学校的名义去开展历史文化宣传,能够具备更强的立场。在打造丝绸文化的活动化校本课程中,有四个途径可以应用,第一,开展古迹探寻活动,探访历史遗留的丝绸文化古迹和博物馆,增强学生的丝绸文化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水平。第二,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去发现更多遗留在民间的丝绸文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丝绸文化。第三,进行技术仿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丝绸的制作技艺是属于非物质文化,学生在学习制绸技艺的过程能够对丝绸文化产生更深的敬佩。第四,将所收集到的丝绸文化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结合现代娱乐方式,将丝绸文化融合到历史话剧中,展现丝绸文化的魅力。
  结语:生态丝绸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强调了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学过程的生态性,生态就是指遵守自然的规律,在教学过程应用就是指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的状态下学习历史文化,促进他们自然情感的流露,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其次,历史文化,该校本课程以丝绸文化为载体,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播,丝绸文化在该课程中得到了发展,传承途径将更加顺利。最后,校本文化,校本课程所表达的是区域的乡土文化,通过乡土风情的传播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怀,进而培养形成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李凤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大连市实验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纪实[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7.
  [4]薛法根,小明.地方文化的课程张力——“开发丝绸文化地方资源,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7.(7):78-79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家国情怀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历史学科中最高的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培养相当重要。本篇从家国情怀的基本涵义、必要性、传承的途径(重点)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在新课标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了课堂中,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帮助,还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就拿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课本剧活动教学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生硬的课本内容灵活的展现了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也被彰显了出来,进一步推动了高中语文课堂现代化发展进程
期刊
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以问题情境为考查载体,分层设疑,地理学科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哲学辩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本文以2018年高考全国1卷37题为例,探索学科哲学指导下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科哲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民族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紧迫。本文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及思考,从政治学科本身特点、政治教学需要及本地区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情况等方面出发,主要就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以期有助于引起高中政治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并自觉结合实际情况
期刊
摘 要:在全新的理念教学影响下,中学体育教学也获得了足够的重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们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快速发展,以此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主动参与;策略  在教学
期刊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的基础。教育从重视对学生“德性”的培养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进步的必要趋势,更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的一大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十分关键。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
期刊
摘 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高中美术教学应该以兴趣教学为原则。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以兴趣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高中美术的学习中,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以一种更加激昂的热情进行高中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高中美术学科素养。本文将通过创造学习情境、创新教学方法、课外实践和班级展示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高中美术兴趣教学。  关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启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想有启蒙作用。古诗词是中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古代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模式有重要作用。中学大多数古诗词主要以抒情为主,借助某一历史事件或者自然美景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本文就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及赏析方法展开论述,阐述对古诗词进行赏析的作用,介绍常见的赏析方法,提出提高古诗词赏
期刊
摘 要:基于现代中学教育时期,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在对学生化学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基于中学化学学科来讲,中考对学生提出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要求,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合理运用到学过的知识,这作为应付中考的基础。作为中学化学学科的施教者,需要将更多化学知识为学生讲述,并对学生学习知识中进行引导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重点对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
期刊
摘 要:英语学科素养包括四要素: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英语学科素养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科素养的目标,旨在通过教学设计,把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整体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完成活动任务,拓展知识,挖掘自身潜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活动  2017年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活动观,倡导体验参与,通过语言去获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