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千年前,人类就记载了有关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病理现象。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根本原因。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牵引、理疗、药物等保守治疗到全椎板、半椎板、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从显微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经皮穿刺化学溶核疗法,到今天迅速发展起来的后路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突症。
目前,MED具有高度清晰的观察性能、灵活稳定的固定装置和精心设计的手术器械,便于骨科专业医生顺利、高效地开展治疗,与一些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适应症广,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伤口小(约1.5cm)、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安全性能高,镜下放大60倍,可清晰分辨镜下组织,避免神经根损伤;
◆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进行门诊手术;
◆综合治疗费用降低;
◆患者接受程度高;
◆高清晰视野,便于处理易于忽略的病变;
◆全手术过程记录,方便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1手术前护理
1.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1.1.1通过言行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2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科室的技术力量,手术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1.1.3鼓励亲属、朋友探视,请成功病例献身说法,营造一种愉快且充满希望的氛围。
1.2手术前健康教育
1.2.1告知病人和家属、安稳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注意监督执行。
1.2.2为适应手术后的变化,要求病人术前训练在床上解大、小便;训练手术卧位,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禁烟,床上轴样翻身的方法及床上功能锻炼的方法。
1.2.3术前3天指导患者开始俯卧位训练。方法:患者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垫一棉枕,骨盆下垫一棉枕,腹部悬空,两腿平放床上,将手放在躯干两侧的舒适位置,每日两次,每次1~2小时。并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过程中的配合。
1.2.4结合病人特点,解释术后三天内常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要求病人配合。
1.3手术前的准备
1.3.1体质准备:做血、尿、粪常规化验,心、肺、肝、肾功能测定;护士要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和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1.3.2常规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并提供病人良好的睡眠环境。
1.3.3注意合理的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1.3.4手术区皮肤准备
范围:背部两侧过腋中线,上至肩胛下角连线,下至臀裂水平线。
方法:汗毛长者用剃毛刀刮干净,再用软刷沾软皂刷洗两遍,条件允许者嘱病人沐浴、更衣。
1.3.5呼吸道的准备:长期吸烟的患,多数友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为避免因咳嗽造成伤口疼痛及肺部感染,应劝患者禁烟。并指导和训练病人有效排痰,深呼吸,避免感冒。
1.3.6胃肠道的准备:
1.3.6.1硬膜外麻醉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1.3.6.2通便: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术前解大便一次。
1.3.7常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1.3.8测生命体征、关注病人主诉,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1.3.9检查手术区皮肤情况,更换清洁衣裤取下眼镜、发夹、假牙、首饰等附属物品,将贵重物品交家属或护士长妥善保 存。
1.3.10去手术室前留置尿管,排空尿液,注射麻醉前用药。
1.3.11将病人造影片、X线片、CT片带往手术室。
1.3.12病人离开病房后,按麻醉及病人的情况准备好床单位。
1.4脊髓造影的护理
1.4.1造影前认真做好碘试验,确定阴性方可执行。
1.4.2造影前向患者详细交付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紧张情况。
1.4.3造影需肌注安定10mg。
1.4.4在造影过程中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心慌,恶心,头痛,下肢注射痛加剧时应放慢注射速度,同时肌注镇静剂,注意脑脊液的颜色,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1.4.5做颈胸段造影时,需头低足高位,拍片操作动作迅速,以避免造影剂留入颅内,引起抽搐。
1.4.6造影后需垫高头部,卧床6小时,避免弯腰低头。
1.4.7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时,可给予按摩或者净推无菌用水40~60ml,并延长卧床时间。
1.4.8患者出现发热时,可给予补液或对症治疗。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去枕平卧6h,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每2h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2观察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畅通,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一般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正常50~200ml/d[1],若引流出过多的血性液,可能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颜色变淡,呈淡红色,且引流量在500ml以上,患者主诉头痛、头晕,或有呕吐,提示有脑脊液漏,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饮食护理
术后因肠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体液量,减少输液。肠蠕动恢复,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压。鼓励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增加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2.4尿潴留护理
术后6~8h未解小便者,多与麻醉和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可用听流水声、热敷及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管导尿。
2.5防褥疮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身体呈纵轴位翻身,防止扭曲。侧卧时背后垫一软枕,两膝间垫一软枕,保持舒适体位。
2.6功能锻炼
2.6.1术后早期直腿抬高锻炼,是防止马尾神经根[2]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一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第三天后鼓励患者主动直腿抬高,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做压膝压髋等被动活动。
2.6.2术后1周开始腰背部锻炼,提高腰背肌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锻炼方法可先用飞燕式,即患者俯卧位,颈后伸,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背伸,两膝伸直,抬起双下肢,以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形似飞燕点水。
2.6.31~2周后可改为三点支撑法,坚持每日3~4次,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
2.6.4由于后路脊柱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干扰小,大多数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可带腰围下床活动。
3出院指导
3.1须注意和指导平时站、坐、行和劳动姿势,禁止久坐久站,以患者不疲劳、不加重腰痛为原则。2个月内禁止弯腰、举重物。如需弯腰应保持上身直立下蹲再取物。
3.2预防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站立时腰背部要直立,行走时身体重心移动要保持平衡。坐位时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保持脊柱处于端坐位。
3.3宣传预防机体和组织的老化: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卧硬板床,积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坚持6个月以上。
3.4加强营养,调节饮食,保持良好心境。
3.51个月后可恢复基本生活,3~6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
3.6建立患者出院随访登记本、联系卡[3],随访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并可依据患者的情况更改或调整锻炼计划。
总之,后路脊柱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成功与许多因素有关,在护理方面,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一指导功能练习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上。适时转变护理模式,突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春红,彭凡.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1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6
[2]陈美萍,张丽.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202.
[3]杨玉明,孙雪莹,崔松玉等.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76.
目前,MED具有高度清晰的观察性能、灵活稳定的固定装置和精心设计的手术器械,便于骨科专业医生顺利、高效地开展治疗,与一些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适应症广,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伤口小(约1.5cm)、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安全性能高,镜下放大60倍,可清晰分辨镜下组织,避免神经根损伤;
◆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进行门诊手术;
◆综合治疗费用降低;
◆患者接受程度高;
◆高清晰视野,便于处理易于忽略的病变;
◆全手术过程记录,方便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1手术前护理
1.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1.1.1通过言行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2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科室的技术力量,手术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1.1.3鼓励亲属、朋友探视,请成功病例献身说法,营造一种愉快且充满希望的氛围。
1.2手术前健康教育
1.2.1告知病人和家属、安稳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注意监督执行。
1.2.2为适应手术后的变化,要求病人术前训练在床上解大、小便;训练手术卧位,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禁烟,床上轴样翻身的方法及床上功能锻炼的方法。
1.2.3术前3天指导患者开始俯卧位训练。方法:患者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垫一棉枕,骨盆下垫一棉枕,腹部悬空,两腿平放床上,将手放在躯干两侧的舒适位置,每日两次,每次1~2小时。并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过程中的配合。
1.2.4结合病人特点,解释术后三天内常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要求病人配合。
1.3手术前的准备
1.3.1体质准备:做血、尿、粪常规化验,心、肺、肝、肾功能测定;护士要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和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1.3.2常规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并提供病人良好的睡眠环境。
1.3.3注意合理的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1.3.4手术区皮肤准备
范围:背部两侧过腋中线,上至肩胛下角连线,下至臀裂水平线。
方法:汗毛长者用剃毛刀刮干净,再用软刷沾软皂刷洗两遍,条件允许者嘱病人沐浴、更衣。
1.3.5呼吸道的准备:长期吸烟的患,多数友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为避免因咳嗽造成伤口疼痛及肺部感染,应劝患者禁烟。并指导和训练病人有效排痰,深呼吸,避免感冒。
1.3.6胃肠道的准备:
1.3.6.1硬膜外麻醉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1.3.6.2通便: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术前解大便一次。
1.3.7常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1.3.8测生命体征、关注病人主诉,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1.3.9检查手术区皮肤情况,更换清洁衣裤取下眼镜、发夹、假牙、首饰等附属物品,将贵重物品交家属或护士长妥善保 存。
1.3.10去手术室前留置尿管,排空尿液,注射麻醉前用药。
1.3.11将病人造影片、X线片、CT片带往手术室。
1.3.12病人离开病房后,按麻醉及病人的情况准备好床单位。
1.4脊髓造影的护理
1.4.1造影前认真做好碘试验,确定阴性方可执行。
1.4.2造影前向患者详细交付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紧张情况。
1.4.3造影需肌注安定10mg。
1.4.4在造影过程中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心慌,恶心,头痛,下肢注射痛加剧时应放慢注射速度,同时肌注镇静剂,注意脑脊液的颜色,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1.4.5做颈胸段造影时,需头低足高位,拍片操作动作迅速,以避免造影剂留入颅内,引起抽搐。
1.4.6造影后需垫高头部,卧床6小时,避免弯腰低头。
1.4.7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时,可给予按摩或者净推无菌用水40~60ml,并延长卧床时间。
1.4.8患者出现发热时,可给予补液或对症治疗。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去枕平卧6h,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每2h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2观察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畅通,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一般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正常50~200ml/d[1],若引流出过多的血性液,可能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颜色变淡,呈淡红色,且引流量在500ml以上,患者主诉头痛、头晕,或有呕吐,提示有脑脊液漏,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饮食护理
术后因肠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体液量,减少输液。肠蠕动恢复,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压。鼓励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增加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2.4尿潴留护理
术后6~8h未解小便者,多与麻醉和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可用听流水声、热敷及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管导尿。
2.5防褥疮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身体呈纵轴位翻身,防止扭曲。侧卧时背后垫一软枕,两膝间垫一软枕,保持舒适体位。
2.6功能锻炼
2.6.1术后早期直腿抬高锻炼,是防止马尾神经根[2]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一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第三天后鼓励患者主动直腿抬高,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做压膝压髋等被动活动。
2.6.2术后1周开始腰背部锻炼,提高腰背肌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锻炼方法可先用飞燕式,即患者俯卧位,颈后伸,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背伸,两膝伸直,抬起双下肢,以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形似飞燕点水。
2.6.31~2周后可改为三点支撑法,坚持每日3~4次,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
2.6.4由于后路脊柱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干扰小,大多数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可带腰围下床活动。
3出院指导
3.1须注意和指导平时站、坐、行和劳动姿势,禁止久坐久站,以患者不疲劳、不加重腰痛为原则。2个月内禁止弯腰、举重物。如需弯腰应保持上身直立下蹲再取物。
3.2预防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站立时腰背部要直立,行走时身体重心移动要保持平衡。坐位时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保持脊柱处于端坐位。
3.3宣传预防机体和组织的老化: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卧硬板床,积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坚持6个月以上。
3.4加强营养,调节饮食,保持良好心境。
3.51个月后可恢复基本生活,3~6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
3.6建立患者出院随访登记本、联系卡[3],随访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并可依据患者的情况更改或调整锻炼计划。
总之,后路脊柱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成功与许多因素有关,在护理方面,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一指导功能练习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上。适时转变护理模式,突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春红,彭凡.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1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6
[2]陈美萍,张丽.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202.
[3]杨玉明,孙雪莹,崔松玉等.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