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语文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语文教学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运用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文学作品为有效手段;以人文情怀垂范化育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作为一种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最好载体。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除了要完成一般学科必须共同承担的智育任务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审美教育、人生观教育与人格教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关怀的功能是标示其学科独特性的根本要素,也是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人文教育这一责任。
一、把人文精神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当前,素质教育深切地呼唤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要提高质量,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因为语文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如语文本身的情感性、人文性、生命感,它所富有的灵魂与思想、精神与气度等等。语文教育是最富有人性的领域,是人性生成的天地,塑造人性、弘扬人文是语文教育的天职。因此,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通过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全面渗透文化教育,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必须不断转变传统的语文观念,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及目的、语文教材建设、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重新构建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
二、把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人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文学教育促进人文教育的深化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个体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思维模式、人格的形成,精神的成长,都与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这里所讲的文学教育,不是只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语文训练),而是有情感、有意味、有生命的,能丰富学生情趣、增强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人生境界的真正的文学教育,是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作用,使文学作品成为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接受汉语言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二要充分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对语言艺术的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扩展到对所有艺术形式的终生不渝的爱好,塑造爱美的灵魂。三要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秋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等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不期而遇,沟通交流,思考人生和生命意义,了解人道主义和人性,思索道德、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关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关系,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培育教师宽广的人文情怀,以教师的人文情怀引导垂范化育学生
语文教师要拥有宽广的人文情怀,必须先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完善的个性品格。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文化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评价语文教师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体验能力。体验能力包括文化价值体验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只有经过个体的内化积淀后才能外化为带有主体人格的文化意识,要想尊重人的发展并且促成人的发展,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而且还应着力培养学生个体的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教师要高度敬业,悟尽职守,热爱生活,接受专业的文学训练,坚持“厚基础、强能力、扬个性和重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同时教师要关注人性,树立人本的观念,注意自己的个性品格修养及其完善。培养高尚的情意志趣,完善对人生、人性的态度,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用崇高的信念、深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教师个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质,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独立人格
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目标最终实现取决于语文教育实践的正确走向。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写作、与语文外延相等的生活实践,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语文课程视野,打破以书本为载体、以工具性训练为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旧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具有开放、鲜活的人文气息的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利用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写作、演讲、文艺活动等综合语文教学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突出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陶冶情操、启迪悟性的同时,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奠定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潜化养成和实践躬行,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关爱人类、追求真理以及诚实、正直的人。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作为一种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最好载体。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除了要完成一般学科必须共同承担的智育任务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审美教育、人生观教育与人格教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关怀的功能是标示其学科独特性的根本要素,也是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人文教育这一责任。
一、把人文精神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当前,素质教育深切地呼唤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要提高质量,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因为语文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如语文本身的情感性、人文性、生命感,它所富有的灵魂与思想、精神与气度等等。语文教育是最富有人性的领域,是人性生成的天地,塑造人性、弘扬人文是语文教育的天职。因此,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通过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全面渗透文化教育,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必须不断转变传统的语文观念,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及目的、语文教材建设、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重新构建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
二、把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人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文学教育促进人文教育的深化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个体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思维模式、人格的形成,精神的成长,都与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这里所讲的文学教育,不是只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语文训练),而是有情感、有意味、有生命的,能丰富学生情趣、增强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人生境界的真正的文学教育,是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作用,使文学作品成为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接受汉语言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二要充分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对语言艺术的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扩展到对所有艺术形式的终生不渝的爱好,塑造爱美的灵魂。三要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秋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等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不期而遇,沟通交流,思考人生和生命意义,了解人道主义和人性,思索道德、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关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关系,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培育教师宽广的人文情怀,以教师的人文情怀引导垂范化育学生
语文教师要拥有宽广的人文情怀,必须先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完善的个性品格。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文化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评价语文教师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体验能力。体验能力包括文化价值体验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只有经过个体的内化积淀后才能外化为带有主体人格的文化意识,要想尊重人的发展并且促成人的发展,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而且还应着力培养学生个体的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教师要高度敬业,悟尽职守,热爱生活,接受专业的文学训练,坚持“厚基础、强能力、扬个性和重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同时教师要关注人性,树立人本的观念,注意自己的个性品格修养及其完善。培养高尚的情意志趣,完善对人生、人性的态度,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用崇高的信念、深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教师个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质,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独立人格
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目标最终实现取决于语文教育实践的正确走向。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写作、与语文外延相等的生活实践,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语文课程视野,打破以书本为载体、以工具性训练为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旧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具有开放、鲜活的人文气息的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利用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写作、演讲、文艺活动等综合语文教学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突出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陶冶情操、启迪悟性的同时,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奠定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潜化养成和实践躬行,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关爱人类、追求真理以及诚实、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