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她的文明班级?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中午,一位年轻班主任小曹向我倾诉:“王老师,你说我冤不冤?”脸上明显带有不满和怨气。细问原来是她自己的班级落选了文明班级的评选。她告诉我,按照细则,一个年级有两个文明班级的名额,她们五年级初选一共有三个班入选,按规则要淘汰一个,她们班名列第一,按理说再怎么选择也不会淘汰第一名的班级。可结果却大跌眼镜,第一名班级竟然被“淘汰”了。后来问了领导,领导说她班级的学生下课“动”得比较厉害,另外两个班比较静,所以从整体比较,你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听了她这么一说,我觉得也有道理,毕竟学生安全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但她自己接着愤愤不平地说:“王老师,你知道吗?我们班在一楼,所以活动场地大一点,下课游戏组织得井井有条,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说法,况且下课原来就应该活动活动。由于我们班学生的活动比较多,所以体育竞赛项目拿了很多一等奖。”听了她的一番吐槽,我给她分析了一下,到底是谁“拿”了本属于她的文明班级?
  一是学校管理层剥夺了她的文明班级。学校管理层具有发言权和掌控权,在排除一些人为因素外,学校管理层都会从大局出发,比如这次的安全问题,校领导对她说她们班“动”得太厉害了,这是一种委婉的说辞,“动”其实就是追逐打闹太厉害了,追逐打闹会出现碰撞等安全问题,所以在学校管理层看来,安全第一,虽然未出现后果,但是现象明显,现象多了会引起质变,所以才会被“咔嚓”。
  二是另外两个班级剥夺了她的文明班级。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必须要淘汰一个,这位年轻班主任刚毕业两年,而其他两个班都是工作二十年左右的学校“老人”,所以经验丰富。虽然她班体育成绩佳得到不少第一,但是其他方面如學科还是有差距的,可以说是经验输给了另外两个班。
  三是她班的学生剥夺了她的文明班级。小曹说自己班上的学生下课游戏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只是她自己的看法而已。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我劝小曹老师一定要加强课间管理。
  四是小曹老师自己剥夺了她的文明班级。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的锻炼机会,而这是在“不太注重名誉”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笔者和她列举了一个例子:十年前,英语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学生写英语作文。而笔者每周都安排一点时间进行英语作文讲评和创作。当时的情形下,校领导对我的举动并不赞成,甚至有些反对。但是笔者就是遵循“学生第一、学生发展第一”的信条坚持下来。如今英语作文被列入考试范围,笔者的学生英语作文能力遥遥领先,并且曾经教过的学生上了初中和高中后仍对我“恋恋不忘”,他们都很感谢我给他们打下扎实的英语写作基础。所以,小曹败给了自己的“急功近利”心态。
  当我把分析说给小曹听了之后,小曹豁然开朗,也从中参透了“学生第一,学生发展第一”的教育规律。其实我们教师很多时候被所谓的“名利”所惑,或者被所谓的“规定”所缚,不敢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在此,笔者希望教师能“戴着脚镣”跳舞,舞出自己的风采!
其他文献
做初、高中校长十六七年,对教育问题自然格外关注,对教育的现状也时有吐糟,近期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人民日报》、清华教授齐发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心生感慨,不吐不快。  平心而论,时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沒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像现在这样几近“拼命”,但教育问题仍时不时成为社会的热点乃至焦点问题。谈中国的教育问题,许多人喜欢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宏大的背景下来看,比如中国的社会文
期刊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我相信,一流医院并不缺乏一流的医生,但一流的中学未必需要一流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大师的说法,一流中学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高分优秀生,二三流中学的学生各有各的低分。我本人不能苟同高分优生和低分差生这种分类标准,但是神州大地上所有中学招生正是按这个标准执
期刊
伴随着五月的脚步  整理五月的思绪  芬芳酝酿着心声  点开淤积心头的郁结  心田便蓬勃成五月的风景  一幕幕精彩的剧情拉開帷幕  随风敲击出五月的丰韵,  花瓣轻舞着韵律  散发着五月的芳香,  凝聚着五月的激情  在五月雨滴滴答答的伴奏声里  章节的停顿  缀着每一段音符的转折  溅起仰天长啸的一曲《离骚》  龙舟与光阴竞赛的错失  衍生了唐宋元明清——  长长短短的岁月  多少主义兴  多少
期刊
该书是李镇西校长从教30年个人成长的回忆录,全书五辑,分别是:往事如烟、求学之路、投身教育、做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做最好的教师。以自传的方式记录了李校长从中学到“插队”当知青;从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到投身教坛;从读博深造到新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一篇篇文章的述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童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学生、成为教师、进而成长为教育家的。纵览其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出:  成长的过程
期刊
仲广群 小学数学“助学法”的创建人。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瑞北教育集团总校长。曾主持过多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并获全国小学数学论文竞赛一等奖。参编教育教学类著作20多部,主编教研专著《讲述:在思考中成长》,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数学生态课堂的意蕴》《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小学生数学阅读》(共六册)。
期刊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其不可逆转的生命长度里,童年应该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幸福的“快乐园”,而不是成为由一个个“特长班”“兴趣班”“辅优班”组成的生命“囚笼”。  儿童节前夕,一则不甚为人注意的报道,给这个欢乐的节日涂抹上一缕悲情的色彩: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狂砸12万,给五岁儿子报了17个培训班。小孩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晚上9点后才回家。但事与愿违,三年后,儿子成绩连连下滑,
期刊
记得在2014年,福安二中出台的“防早恋”校规引发争议,不少学生大呼规定太过奇葩。类似的“防早恋”校规在其他省份也出现过,男女生不能单独吃饭、不能在操场散步、交谈距离不能小于60厘米……学校的一系列规定,被学生和网友吐槽“雷人”。我认为,学校和教师对异性学生交往这一问题应当理性,切不可草率行事,否则与教育、自然规律相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群居性活动场所,既然是群居,又允许男女生在一起学
期刊
盧梭曾经说过: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无论是卢梭,还是蒙特梭利、杜威、陶行知等,皆主张自然的生长教育。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教育很多时候都是人为地在给孩子进行预设——让孩子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进行发展。如某个综艺节目中,一个孩子护蛋“撒谎”获赞的行为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围绕着孩子“撒谎”的行为大家也进行了不同的讨论与评价。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类亲子同上阵的综艺节目能帮助我们成
期刊
当学习成绩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是否会走向成功的主要标准时,“熊孩子”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的“熊孩子”,就是在目前阶段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静不下心、坐不下来、学不进去的孩子。有了“熊孩子”,自然就也有了“雄孩子”。“雄”孩子是家长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伴的榜样,可不小心就成了“熊”孩子的天敌。因为这个“雄孩子”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熊孩子”有一天会不会也能成
期刊
这个春节,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了,强势刷爆电视荧屏、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网站,并不动声色地捧红一大批偶像——苏轼、陆游、辛弃疾、毛泽东……还有董卿、康震、郦波、蒙曼、武亦姝、陈更、白茹芸……如此轰动,如此气场,虽没有“跑男”类节目的热度,却是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这堪称一场最及时的“春夜喜雨”。  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样一个节目情有独钟呢?因为里面有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