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各地区都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观念 自主 互动
面对新的世纪,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现行基础课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学生。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也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序地推进,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师该如何上好历史课呢?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教师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需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要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树立学生的自主发展观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新课程改革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
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教学仅仅留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的过程。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因此,必须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所以,必须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观念:
1、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学生转变自己角色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已有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要让他们在主动选择中形成个性,在主动选择中富有创新
三、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那些只表现在形式上而无完美实质性的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认可,而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这是人最基本的存在的方式。而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成了教育的阻力。由此可见,改变师生关系也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焦点。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课程改革对每位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改革的推动者,有义务和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我们全体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观念 自主 互动
面对新的世纪,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现行基础课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学生。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也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序地推进,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师该如何上好历史课呢?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教师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需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要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树立学生的自主发展观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新课程改革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
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教学仅仅留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的过程。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因此,必须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所以,必须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观念:
1、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学生转变自己角色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已有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要让他们在主动选择中形成个性,在主动选择中富有创新
三、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那些只表现在形式上而无完美实质性的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认可,而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这是人最基本的存在的方式。而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成了教育的阻力。由此可见,改变师生关系也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焦点。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课程改革对每位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改革的推动者,有义务和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我们全体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