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工作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教育内容,纳入教育体系,科学地、系统地、发展地归纳和吸收,并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之发扬光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丰富的传统道德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振兴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人们按照先人传统美德去做事、做人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1.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优秀的道德基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先进的道德观念内涵广泛、寓意深刻。如古人提出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都是做人的道德基础,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必须讲究这些原则:“忠”即“爱国”,要精忠报国;“孝”即“孝顺”,要孝敬父母;“诚”即“诚实”,要诚实可靠;“信”即“信誉”,要守信于人;“礼”即“礼节”,要文明礼貌;“义”即“仁义”,要“重情重义”;“廉”即“廉洁”,要廉洁奉公;“耻”即“荣耻”,要知荣知耻。这8个字不论在古在今都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2.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道德资源。
  中国传统道德内容极为丰富,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最后形成了以儒家学派为主体,以“道家”、“墨家”、“法家”、“佛家”为补充的中华民族的道德理论体系,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理想、信念、品格、人格、意志、精神等方面都有阐述。例如“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而忘私精神,“见利恩义”的高尚品德,“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中庸之道”的和谐观念,“威武不屈”的献身精神”……这些优良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的主流。
  3.传统的道德理论具有先进的道德思想。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理论中不乏一些先进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文化,这些理论无论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符合时代精神。如古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与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一致;古人提出的“礼义廉耻”的荣耻观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道;古人提出的“尚中贵和”的观念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也有关联。
  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道德去助推,社会的和谐更需要道德来支撑,没有道德的社会将是一个黑暗的社会,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二、我国的传统道德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优秀的传统道德是历史的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高校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优势性。
  1.传统道德理念的社会基础雄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确立到形成完整的道德体系流传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这些理论不仅是历代王朝推崇的道德伦理的标本,也是历代名家所宣扬的精神主体。其传承历史优久、地域广阔,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归纳总结形成的道德规范,具有雄厚的社会基础。
  2.传统家庭道德理论传承深远。
  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美德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封建家教中就传承“家教”、“家训”的名人古句。直至今日,在我国部分地区仍延续着“祖训”、“家训”的习惯。虽然有些“祖训”、“家训”多少掺杂着封建思想,但是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主要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孝敬父母”等,这些自觉地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的现象,在我国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大学生在接受传统道德观念时会感到十分亲切。
  3.传统道德理论贴近百姓生活。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引导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行为准则,是指导人们奋发向上的导航器。“孔融让梨”、“孟母择邻”、“卧冰取鱼”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教育子女的典范。中国百姓认可它、接受它、传承它、应用它,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论博大精深,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三、要把传统的道德理论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传统的道德理论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封建社会的影响,古人不可能预见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观念的变化和需求。我们要借鉴和利用古人优秀的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美德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科学地、系统地、全面地归纳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德育素材,并把它作为高校德育的补充。
  1.对传统的道德理论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辨别。
  传统文化中的有些观念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的甚至带有歧视性因素。如“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传统道德理念,从中筛选、诠释出合理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成份,并赋予新时期的内容,使之具有时代性,以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2.在传统的道德理念中寻找新道德的结合点。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道德理论的宣传和传播,其目就是维护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现代人的社会需求与古人的社会需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可以把古人的“格言”、“警句”与现代道德规范有机地结合,鼓励人们学习先人的精神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在现实的规范中寻找突破点。
  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把传统道德当成现阶段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取而代之,要有机地结合,选准突破点。例如,当今社会上存在的诚信危机使很多大学生在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下失去道德准则,古人对此早有关注,《中庸》里的“君子诚之为贵”和“精诚所至,金石为
  开”就是讲诚信这个道理。
  
  四、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主要措施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变化。虽然高校加强了德育工作,但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有道德认识,缺乏道德情感;有道德感慨,缺乏道德行为;有道德理论,缺乏道德实践;有道德口号,缺乏道德信仰。
  1.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理论教育上下工夫。
  德育理论的传播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必须确保主渠道的畅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提供保证,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理念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用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2.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在行动上正确引导。
  道德的形成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更要靠因才用人的影响。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也是道德观的成熟期,什么样的环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必须在各个环节上下工夫。各级领导、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精神,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形象道德思想和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接受道德知识的同时,时时处处体现优秀道德的影响。
  3.德育要注重实效性,在实践上下工夫。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既有理论影响,还有实践的因素。因此,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和“及时总结典型”的原则。要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辨别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要在社会的实践中寻求合法、合理的利益;要在讲理想讲道德、讲集体的同时,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个人权利、个人需求,这是科学的态度,也是德育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总之,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理论去开展德育教育,既可以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又能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民族向心力,在发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编辑/刘文捷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针对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新的变化和出现的偏差,在2005年9月的《小学语文研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走一条求真务实的语文课改之路》的主导性文章,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纲领性观点。“倡简”,即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给人的感觉应当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活活泼泼,扎扎实实。”我想,简单语文的理解应该是“简约高效”,即凝练的教学设计,精简的教学时间
期刊
学生不爱语文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爱上语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讲课要“入境 ”    我所说的入境是指教师自身要进入语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并引导学生体味这种境界,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
期刊
笔者在青少年宫担任专职书法教学工作,并一直兼任多所学校的教师书法培训工作,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了点滴经验,愿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书法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书法培训的意义    教师书法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书写能力、美育能力,提升艺术理解力、鉴赏力,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普及书法知识的重要环节。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而汉字又是记录汉语的交际工具,因此
期刊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土地等自然资源潜力发挥有限的情况下,要促进黑龙江省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唯一可释放的潜力便是人的文化因素。农业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过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教育结构不完善,发展滞后等诸很多问题。现对黑龙江省农职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几点对策: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体制创新是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期刊
一、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多数学困生感到自卑,表现为课堂上很少提出问题,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进取心,  自暴自弃。对此,我经常对他们讲: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被斥为“笨头笨脑”的孩子;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斥为“不折不扣的大糊涂虫”;巴尔扎克、达尔文、牛顿等科学巨匠也曾被斥为“劣等生”,并向他们讲清了智力的发展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有信心努力学习,是完全可以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问题;对策    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人文教育在许多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活
期刊
材料力学是机械、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教学改革上寻找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制度3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材料力学涉及机械类专业、土木类专业等许多专业,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各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大多采用刘鸿文或孙训芳主编的教材,也有个别学校采用自编教材,
期刊
“反思”一词原来是哲学上的专用词语,它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是思想的自我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就是对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再思考、再整合的意识和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说,反思是教与学的推进剂。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的涵盖面比较广,诸如思想、行为、手段、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一切和教与学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以和谐思想及校园文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并详细论述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操作步骤。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实践精神    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即是以学生各类社团为主开展的各种活动,是大学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和共享的一种精神,是在大学特定环境中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及其在物质形态
期刊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英语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主要话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贯彻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则,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