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涌进城市打工。他们有的全家进入城市,有的家庭因种种原因,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由家里的老人照顾。这些孩子一年能见父母的次数有限,父母很难尽到做监护人的责任,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这样,孩子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一名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面对这类孩子时,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存面临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民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较困难。这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多种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缺乏抚慰,监护不力,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单,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的举措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去解决。我们可以紧抓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好场所,把社会和家庭对这些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对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心血,更多的关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教育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树立全新教育观念,全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我认为,在教育改革的形式下,我们教师也得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爱学生不能仅停留在他们的学习方面,而应该是对他们付注于全面的爱,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把教育学生当作工作的第一重任,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接纳一些特殊学生,要多一些宽容,更多一点耐心,引导和帮助特殊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感,肩负起“代理家长”的责任,爱生如子,这样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而践其行。
(二)从基础入手,从如何做人抓起
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关注的也是做人,极为重视伦理道德,重视自身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抓住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思想单纯,模仿性可塑性强,辨别是非、善恶能力差,艰苦创业意识差和自我约束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懂礼仪,自觉、自重、自尊、自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的做人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教书育人,做好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常渠道,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之使命,如仅依靠一星期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是难以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之长远目标的。另外,多给这些孩子鼓励,少批评,特别是不要当众责备这些孩子,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很在乎他们的。多与他们交流沟通,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四)重视育人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很大。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社会上很多不良的习气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加之,学生自制力和分辨是非能力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必须加强学校小环境文化氛围建设,抵制庸俗低级下流的东西,增进积极健康有益的东西,使留守儿童能在优美环境中成长。
班主任老师更要重点进行“两个教育一个指导”工作:即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如何交友指导。还可以通过墙报、黑板报强化总结宣传的教育形式及结果,适时予以表彰与肯定,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成长的天地,也是精神文明的圣地,同时也是育人的摇篮,因此通过寓教于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五)教师应多给留守儿童以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性格、心理等方面都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在日长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使他们感觉到尽管父母不在身边,还有很多关爱他们的人。同时,教师也应该多鼓励他们,尽量少当众责备或批评他们,使他们在学校更加自信,对一切都充满信心。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把孩子当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使孩子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获得家庭般的温暖,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总之,只有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做好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更自觉的、更加刻苦的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也才能激活和带动其它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洁峰.浅阅读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2019(9):87-87.
[2] 于萬云.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与对策——以定西市临洮县抽样调查为样本[J].新课程,2019(5):19-1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存面临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民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较困难。这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多种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缺乏抚慰,监护不力,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单,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的举措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去解决。我们可以紧抓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好场所,把社会和家庭对这些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对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心血,更多的关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教育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树立全新教育观念,全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我认为,在教育改革的形式下,我们教师也得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爱学生不能仅停留在他们的学习方面,而应该是对他们付注于全面的爱,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把教育学生当作工作的第一重任,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接纳一些特殊学生,要多一些宽容,更多一点耐心,引导和帮助特殊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感,肩负起“代理家长”的责任,爱生如子,这样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而践其行。
(二)从基础入手,从如何做人抓起
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关注的也是做人,极为重视伦理道德,重视自身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抓住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思想单纯,模仿性可塑性强,辨别是非、善恶能力差,艰苦创业意识差和自我约束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懂礼仪,自觉、自重、自尊、自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的做人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教书育人,做好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常渠道,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之使命,如仅依靠一星期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是难以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之长远目标的。另外,多给这些孩子鼓励,少批评,特别是不要当众责备这些孩子,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很在乎他们的。多与他们交流沟通,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四)重视育人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很大。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社会上很多不良的习气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加之,学生自制力和分辨是非能力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必须加强学校小环境文化氛围建设,抵制庸俗低级下流的东西,增进积极健康有益的东西,使留守儿童能在优美环境中成长。
班主任老师更要重点进行“两个教育一个指导”工作:即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如何交友指导。还可以通过墙报、黑板报强化总结宣传的教育形式及结果,适时予以表彰与肯定,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成长的天地,也是精神文明的圣地,同时也是育人的摇篮,因此通过寓教于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五)教师应多给留守儿童以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性格、心理等方面都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在日长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使他们感觉到尽管父母不在身边,还有很多关爱他们的人。同时,教师也应该多鼓励他们,尽量少当众责备或批评他们,使他们在学校更加自信,对一切都充满信心。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把孩子当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使孩子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获得家庭般的温暖,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总之,只有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做好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更自觉的、更加刻苦的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也才能激活和带动其它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洁峰.浅阅读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2019(9):87-87.
[2] 于萬云.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与对策——以定西市临洮县抽样调查为样本[J].新课程,2019(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