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时代鼓点 谋课改新篇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于2013年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抚州市作为江西省唯一进入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经过七年的努力探索,现已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近年来,为积极配合抚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们在初中语文现代文自主命题的实践中展开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命题要彰显民族、区域特色,传承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命题实践中,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例如,2019年秋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一选择了琦君的《灯景旧情怀》(节选),选文通过作家的视角,写了大年夜点喜灯和正月初七迎灯两种民俗,由此来引导考生感受传统文化对炎黄子孙的浸润以及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心中的深深烙印。
  2019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为《说“文庙”》,文章分别介绍了学庙、国庙和家庙的用途与建筑特色。虽然该文侧重说明,但考生提笔读题时便开始步入古代祭祀孔子的圣殿,走出考场也会久久回味这种尊师重教的古时学风所带给自己的滋润与思考。
  所有这些,无不呼应着时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召唤与复兴。作为“语文人”,我们有责任在每学期期末检测中对其进行落实并加以强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时代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强调对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彰显,毫无疑问,这种区域特色的彰显,是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将家国情怀“植根”于少年的心中。
  2020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所使用的三则材料的区域色彩就非常明显。三则材料依照从全国到江西的顺序,突出江西特色,最后落脚抚州。
  该篇阅读最后一题设置为:“假如我市申请江西彩车‘金色赣鄱’永久落户抚州,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请概括回答。”可以设想,抚州的莘莘学子作答之际,一股股坚定、自信与自豪之情定然在笔尖流淌……从考生的实际答卷中也可以看出,虽然部分考生没有从材料出发概括理由,但抚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王安石、曾巩、晏殊、陆九渊等,一个个从他们的笔尖流出。
  二、命题要关注科技作品,助学生树立求真态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2019年秋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选择了课外推荐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中《膨胀的宇宙》这一节,该题让考生再次激活阅读记忆,并切身体验浩瀚星空、膨胀宇宙与科学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天文盛宴。尤其命题中对科学精神的考查,更是切合课标精神和教材要求。考生答题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很多考生都答出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学生在检测中走近科学,激发想象,在冥想遐思中体验科学精神。这也正契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我们在科技作品的阅读中关注科学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其他文体的检测中,我们也注意养成这种求真的精神。如2017年秋季七年级检测卷现代文阅读二《莎莉文老师》,第18题命题为:参照示例,结合下表给定的原文,请对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艺术进行批注。
  [原文语句 批注 像语法,比较复杂的计算,定义等等,甚至连耳聪目明的小孩都不太感兴趣的课业,又瞎又聋的海伦·凯勒却学得津津有味。 示例:莎莉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旦见到海伦·凯勒喜欢或有兴趣时,老师就像小孩子一样高兴万分,而且,还会反复地教她好几次。 她极力避免让海伦·凯勒产生“我是一个弱者”的念头。 ]
  此命题表面看是考查阅读方法,其实是深刻剖析人物性格与心理,重点考查的是考生求真务实的态度,也就是真实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客观分析。
  当然,求真能力的检测角度也是多样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命题要融合时事素材,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在课标中先后出现十余次,是课标中的高频词和核心概念。
  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淀这种文学涵养,我们在命制现代文阅读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链接材料的使用。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材料,分析、比较、研究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把背景、风格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内容与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以“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变单篇短文的练习为同类文章的练习、同类文化现象的领悟。
  2020年夏季七年級检测卷现代文一《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第16题设置如下:依据选文内容并结合下面三则材料,探究“名人伟大的原因”。
  【材料一】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材料二】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钟南山语录)
  【材料三】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钟南山语录)   该试题联系当下的焦点——抗疫英雄,完全撇开常规知识,直接从情感与价值观入手,使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體”。
  二是群文组合的引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老师在面向全国的“新时代下的阅读教学”直播中指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学会在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解决方案”。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初中语文试题命制选文采取“群文组合”的方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围绕新课标,贴近新教材,具有时代性,更能与学生碰撞、共鸣。
  2020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群文组合”所使用的三则材料依次为:
  【材料一】2019年国庆游行的70组彩车相关情况介绍。
  【材料二】江西彩车“金色赣鄱”图片。
  
  【材料三】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江西彩车“金色赣鄱”的特色介绍。
  命题人拟制了4道题目,融合了多种命题元素,用来检测学生在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如何寻找解决方案。这些试题从材料出发,落实本册教材对说明文教学的要求,锻炼学生对信息筛选、说明方法和顺序把握的能力,同时也落实了对考生情感体验的考查。
  四、在多元思维的引领下命题,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多元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个性表达则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表达。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的统一。
  学校要关顾个体的思想与情感,去除“工厂化”,体现时代对个性的呼唤与尊重。
  该类命题,考查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把目光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独特运用能力上。在鼓励多角度思维的同时,又启发学生勇于表达自我。
  如2017年秋季检测卷现代文阅读一《白马湖之冬》(夏丏尊),最后一题设为:“你打算如何来朗读‘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这个句子?”此题紧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表面检测的是朗诵方法问题,但深层次考查的是考生的个性抒情能力。这种题目,没有所谓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今后,我们还会在表达角度、题干设置等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命制出更多贴近抚州市初中考生生活的好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杨传冈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受益匪浅。杨老师在教学中一是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正确算式,自然地探究新知;二是有效激活学生已有数学经验,适时提问引导,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合作,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片段一】巧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钢笔是每支16元。  生:计算器是每个1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短短几百字的“前言”中十余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2016年6月,在“全国第二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陈先云理事长从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列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清单。此次研讨会主题为“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下面笔者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学生学
期刊
为了消除语文教学读写分离的尴尬,统编语文教材除了在常规单元中利用语文要素将单元的阅读与习作构成有机的整体之外,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举全单元资源为习作助力。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1.阅读层面,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来写的;2.表达层面,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一脉相承,由读到写的实践转化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单
期刊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对学生而言,单单获得一个结论,并不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笔者对“3的倍数特征”再思考,试着从关注儿童问题的角度思考这节课。  一、初教学:触于“表”难及“里”引发的问题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素材,如百数表
期刊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原始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相关要素的逐层递进。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才能逐级提升。用三角板画角原本只是“角的认识”课中的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15°、150°、165°、75°吗?”这道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板认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价值极其丰富。我们将其开发成一节实践活动课,意在为教师寻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路径提供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部联系紧密,各板块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语文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单元统整的微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单元微项目切口小,驱动性問题可以和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相关,也可以基于真实需要将两者融合,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一、把脉人文主题,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单元人文主题承载着学科
期刊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怀抱热爱走过的路就不嫌漫长,这是拜读完李志欣校长《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一书的第一感受。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中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问题都发生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处,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凸显着教育品质的大格局。  李校长一直在与“薄弱”校的“问题”打交道,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停下来思考、记录有关自己
期刊
执 教/钟 瑶 点 评/谢称发  当“1+X”式阅读走进课堂,教课文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通过“1+X”式阅读,将学生引向语文学习的更深处。此举旨在通过引入“X”,打破对单篇课文“1”的单纯教学,转而探究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迁移,实现语文教学的“叠加”,丰盈学生的阅读。本课立足“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被大家嘲笑的丑小鸭,它勇敢面对挫折和自卑,
期刊
近年来,小古文教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朱文君老师成为领军人物。小古文教学弥补了教材文言文的缺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学习小古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为初中学习大量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呢?朱文君老师执教的《明清笑话集·性缓》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基于生活的猜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课前谈话,教师讲述自己买鞋子的故事,体现急性子的特点。  【片段一】  
期刊
“比例尺”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本节课,教师要通过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理解不透彻而产生计算上的错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