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人们产生种种困惑,这其中有许多就是由于网络把关不到位造成的。把关人在信息传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当今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当今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把关环境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巨大冲击。网络传播再也不能按照传统把关人的理论来指导其信息传播实践,那么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重新认识传播中的把关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传统把关人理论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新的把关形势的比较上,研究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规律,以期能对当今日益频繁和重要的网络传播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传播;把关人;消解;重构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体系的消解
现如今,网络传播逐渐占据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位置,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在新的把关形势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部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把关人体系逐渐趋于消解。
1、把关人主体的变化
第一、把关人角色弱化。把关人角色的传统内涵已被撼动。在传统观念上,把关人角色的内涵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的权利;但在网络时代,这种权利已经被削弱,网络传播与以往传播相比突出表现为把关人角色的严重弱化。我们知道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的特点,这些都使得用户在收集获取相关信息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不再是对记者、编辑等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照单全收。同时,网络上的受众不仅仅是受众,每个信息接受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 第二、把关人变的泛化。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新闻的把关人除了新闻专业人士外还有网民自己。把关人的泛化不仅指网民也参与到了把关环节中,同时也包括职业把关人的泛化。一些职业把关人比如有些论坛和网站的把关人,流动性大,新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忽视新闻媒体的引导性作用,不能很好地把握新闻尺度。
2、把关行为的变化
把关行为分散到传播全过程即网络传播全程把关。如果把网络传播渠道比作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那么网络传播把关模式就好比高速公路全程抓拍。传统媒体的把关环节一般放在信息发出之前,而网络传播的把关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发布前、发布中、发布后都可以。发布前就不用说了,这和传统媒体把关环节一样;网络中信息的发布依靠电子传播手段,信息的发布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现任何问题或改变主意不想发了,随时可以停下来,取消发布;信息发布后,如再发现问题或有不妥,仍可以随时将信息撤销、删除或修改后再发。
3、把关效果的歧化
网络传播中,由于受传播环境、信息量、监管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把关的效果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发生了歧化。从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角度看,网络传播中把关的效果是向两个方向歧化的:一是把关效果减弱,权威性降低。 在网络传播的媒介环境下,许多信息可以不经把关人过滤直接进入传播渠道,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力明显减弱;另外,网民可以自行发布信息,大家都成为了把关人,公众可以自行把关:这样使得传统把关人的地位受到动摇,权威性被降低。二是把关效果加强。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包容性赋予传播者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而其交互性和及时性也让网络信息的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在信息传递的链条上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比如像微博、论坛之类的传播媒介,传播者发布信息后允许受众进行评论,是非评论、功过评论都有,甚至还有网友在评论中彼此持不同意见而相互争论,一条热帖可以受到很多评论,能收集到各方意见。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体系的重构
传统把关人体系逐渐消解,其各个部分都发生了变化,在与传统传播环境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下,呈现出新的形态,重新构建起新的体系。
1、形成新的把关人主体群
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都可能充当把关人的角色。网络中信息的发布者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类似,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或修改后再发布。但这层把关与传统媒体的把关相比,又有不同。传统媒体要执行非常严格的把关程序,根据公平原则、媒体风格或个人意见对信息进行取舍;而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一些普通网民在论坛、博客上发布信息或进行其他传播时,有时把关意识薄弱,把关力度不强,往往只考慮个人意愿来对信息进行取舍,造成网络中信息冗杂,虚实难辨。
正是由于传者把关不严,才催生了受众把关人。网络中,信息的接受者也要对信息进行把关,而且这层把关甚至更加重要。网民在上网获取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甄别、取舍,以从浩繁的信息中挑取自己需要的真实的信息。传统媒体的受众接受信息虽然也有选择性,但没有网络受众把关那么必要。网络传播的受众把关不仅体现在受众对自身所接收信息的选择,而且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受众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后反馈回去,对信息源施加影响,形成把关,这也比传统媒体上的反馈来得更便捷、普遍。
2、形成不同的把关需求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受众遨游在这个大海中获取不同的信息,满足各类信息需求。数量庞大的网民上网有着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对各种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各种网络信息有着不同的职能与作用,以满足不同的网络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对不同信息的把关也要有区别,有些信息需要把关,有些不需要;有的信息要严格把关,有的则不需要特别严格:本文将在第四部分对这些把关需求详细分类进行论述。
3、形成畅通的把关渠道
网络中,即时、交互的传播手段给传播中各个环节上的把关行动带来了巨大方便,上文提到,网络传播全程把关,在信息传播的每个环节上都给把关留下了充足的作为空间,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或修改。
4、形成新的把关形式:预先把关补救把关
预先把关:传统媒体的把关行为往往发生在信息发布之前,记者编辑们对新闻内容进行采集、加工后再公开发布,笔者将其称为“预先把关”。网络传播中也有这种形式的把关,其作用也基本相同,可以看成是传统把关在网络传播中的延伸。
补救把关: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仅靠预先把关无法满足需要。由于受信息量大、时间紧、背景知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影响,网络媒介发布出去的信息有时会出现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这时就需要信息发布者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更正错误后,重新发布,笔者将其称为“补救把关”,这实现起来比传统媒体要容易,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传播手段的一个优势。传统媒体虽然也存在类似的行为,但毕竟非常少,而且传统媒体的这种把关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范佳明.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与重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杨梅.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变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
[5].李国英.商业网站的新闻把关[J].网络传播.2011(3).
[6].于美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把关[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商建辉 刘俊冉.“把关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地位变化[J].安徽文学.2011(10).
【关键词】:网络传播;把关人;消解;重构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体系的消解
现如今,网络传播逐渐占据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位置,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在新的把关形势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部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把关人体系逐渐趋于消解。
1、把关人主体的变化
第一、把关人角色弱化。把关人角色的传统内涵已被撼动。在传统观念上,把关人角色的内涵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的权利;但在网络时代,这种权利已经被削弱,网络传播与以往传播相比突出表现为把关人角色的严重弱化。我们知道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的特点,这些都使得用户在收集获取相关信息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不再是对记者、编辑等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照单全收。同时,网络上的受众不仅仅是受众,每个信息接受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 第二、把关人变的泛化。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新闻的把关人除了新闻专业人士外还有网民自己。把关人的泛化不仅指网民也参与到了把关环节中,同时也包括职业把关人的泛化。一些职业把关人比如有些论坛和网站的把关人,流动性大,新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忽视新闻媒体的引导性作用,不能很好地把握新闻尺度。
2、把关行为的变化
把关行为分散到传播全过程即网络传播全程把关。如果把网络传播渠道比作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那么网络传播把关模式就好比高速公路全程抓拍。传统媒体的把关环节一般放在信息发出之前,而网络传播的把关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发布前、发布中、发布后都可以。发布前就不用说了,这和传统媒体把关环节一样;网络中信息的发布依靠电子传播手段,信息的发布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现任何问题或改变主意不想发了,随时可以停下来,取消发布;信息发布后,如再发现问题或有不妥,仍可以随时将信息撤销、删除或修改后再发。
3、把关效果的歧化
网络传播中,由于受传播环境、信息量、监管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把关的效果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发生了歧化。从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角度看,网络传播中把关的效果是向两个方向歧化的:一是把关效果减弱,权威性降低。 在网络传播的媒介环境下,许多信息可以不经把关人过滤直接进入传播渠道,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力明显减弱;另外,网民可以自行发布信息,大家都成为了把关人,公众可以自行把关:这样使得传统把关人的地位受到动摇,权威性被降低。二是把关效果加强。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包容性赋予传播者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而其交互性和及时性也让网络信息的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在信息传递的链条上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比如像微博、论坛之类的传播媒介,传播者发布信息后允许受众进行评论,是非评论、功过评论都有,甚至还有网友在评论中彼此持不同意见而相互争论,一条热帖可以受到很多评论,能收集到各方意见。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体系的重构
传统把关人体系逐渐消解,其各个部分都发生了变化,在与传统传播环境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下,呈现出新的形态,重新构建起新的体系。
1、形成新的把关人主体群
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都可能充当把关人的角色。网络中信息的发布者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类似,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或修改后再发布。但这层把关与传统媒体的把关相比,又有不同。传统媒体要执行非常严格的把关程序,根据公平原则、媒体风格或个人意见对信息进行取舍;而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一些普通网民在论坛、博客上发布信息或进行其他传播时,有时把关意识薄弱,把关力度不强,往往只考慮个人意愿来对信息进行取舍,造成网络中信息冗杂,虚实难辨。
正是由于传者把关不严,才催生了受众把关人。网络中,信息的接受者也要对信息进行把关,而且这层把关甚至更加重要。网民在上网获取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甄别、取舍,以从浩繁的信息中挑取自己需要的真实的信息。传统媒体的受众接受信息虽然也有选择性,但没有网络受众把关那么必要。网络传播的受众把关不仅体现在受众对自身所接收信息的选择,而且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受众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后反馈回去,对信息源施加影响,形成把关,这也比传统媒体上的反馈来得更便捷、普遍。
2、形成不同的把关需求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受众遨游在这个大海中获取不同的信息,满足各类信息需求。数量庞大的网民上网有着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对各种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各种网络信息有着不同的职能与作用,以满足不同的网络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对不同信息的把关也要有区别,有些信息需要把关,有些不需要;有的信息要严格把关,有的则不需要特别严格:本文将在第四部分对这些把关需求详细分类进行论述。
3、形成畅通的把关渠道
网络中,即时、交互的传播手段给传播中各个环节上的把关行动带来了巨大方便,上文提到,网络传播全程把关,在信息传播的每个环节上都给把关留下了充足的作为空间,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或修改。
4、形成新的把关形式:预先把关补救把关
预先把关:传统媒体的把关行为往往发生在信息发布之前,记者编辑们对新闻内容进行采集、加工后再公开发布,笔者将其称为“预先把关”。网络传播中也有这种形式的把关,其作用也基本相同,可以看成是传统把关在网络传播中的延伸。
补救把关: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仅靠预先把关无法满足需要。由于受信息量大、时间紧、背景知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影响,网络媒介发布出去的信息有时会出现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这时就需要信息发布者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更正错误后,重新发布,笔者将其称为“补救把关”,这实现起来比传统媒体要容易,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传播手段的一个优势。传统媒体虽然也存在类似的行为,但毕竟非常少,而且传统媒体的这种把关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范佳明.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与重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杨梅.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变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
[5].李国英.商业网站的新闻把关[J].网络传播.2011(3).
[6].于美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把关[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商建辉 刘俊冉.“把关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地位变化[J].安徽文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