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比较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文本放在一起对照阅读,这样既可以看到异同,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又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笔者试着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还原比较,赏析语言
  第一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二组: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邀余同饮。余痛饮三大白而别。
  第三组: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往湖心亭赏雪。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三组“还原比较”,学生需要在寻找差别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所包含的情感。第一组,通过加标点、多诵读,学生慢慢体会出作者描写的天地相连、浑然一体的境界,进而感受到作者此时物我合一的心境。第二组,比较“拉”和“邀”、“强饮”和“痛饮”两者表达含义的不同,析出“我”饮本非“我”愿,只是“金陵人”的热情“我”却之不恭。第三组,“独”“看雪”即“我愿”。但为什么不是“赏雪”?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赏”往往心情绝佳,是一种心理享受;而“独”又似有孤独之意,可见作者“看雪”似乎并不是享受自然风光,只是在感受无人之境中的一份孤独。若用“赏雪”则完全言不达意了。学生在这循序渐进的比较中理解了作者深藏内心、含而不露的复杂心绪。
  经典文章不仅胜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胜在语言的精妙。看似淡淡的白描,都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细致入微的情感脉络。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作者这不着痕迹的情怀表露,所以在阅读时务必用心推敲文本,倾听文本中发出的每一个“音符”,感受每一个“音符”蕴含的情感。而语言的比较鉴赏则是最直接触摸到作者心弦的方法之一。通过非“此”而“彼”的比较,不仅能学习作家们运用语言的技巧,更能触及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怀,最终能滋养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横向比较,品评人物
  A.(余)独往湖心亭看雪。
  B.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比较“余”与“客”、与“舟子”的不同之处。
  在教学中我将文中涉及到的三类人提出来,让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中发现“客”“舟子”与“余”的不同之处。经过仔细研究,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金陵客”是闲情雅致,是在享受这良辰雪景,他们悠闲地对坐、饮酒、赏雪,所以他们见“余”时心情会“大喜” ,“大喜”之余还热情“拉余”同饮“三大白”。“金陵客”的好心情可见一斑。那么,“余”呢?“(余)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明明提到“舟中人两三粒”,为什么还说是“独往”?结合作者张岱写作此文的背景,明亡之后张岱先抗清后隐居山中,潜心著述,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作者不大可能有闲情雅致欣赏这西湖美景,所以他“独往湖心亭”只是排解无人能解的心绪,享受纯净天地带给他的那份无人打扰的孤独感。“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认为“金陵客”与“余”同样痴情于西湖美景,毫无疑问是不懂张岱情怀的。正因为“不懂得”所以作者说“独往”!
  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同样,文中人物不能独立于周围环境而存在,特别是人文环境。就如上文中的“金陵客”和“舟子”,若是没有他们,就不能形成人物言行的比照,我们就无法更好地体会作者那份特殊的情怀和心境。所以,很多时候作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想法或情思,会为文中主要人物营造一个特定的人文环境,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要表达的内涵情思。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由此突破,在作者营造的人文环境与主要人物形象的比照中寻找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有更深的认识。
  三、拓展比较,探究争鸣
  A.周作人说:“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
  B.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与张岱的“独看湖心雪”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有部分学生在刚刚看到这个问题时,觉得柳、张二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似乎都是借景抒发孤独情怀。但细细分析张岱其人其事以及写作此文的背景,再结合周作人对张岱的评价,就不难体会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所藏而不露的无法向世人言说的故国情怀和沧桑之感。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抒发的则是幽愤之情,他满腹才华,欲除陈革新,有一番大作为,但革新失败被贬“南荒”永州,所以柳宗元是借山水来寄托自己孤傲不屈的情怀。张岱和柳宗元都是不能融于世俗的,都是孤傲的。但是柳宗元是将这份孤傲寄情于山水之间,而張岱笔下的山水只是他所写人事的背景,他清高超逸、遗世独立。
  比较阅读教学要有发散性思维,从学生的积累中找到相似又相异的知识点,比照中才能深刻地体会不同作者构思立意异于他人的巧妙所在。有了体会才会有收获,有了收获才会有学习的冲动,有了学习的冲动才会有创新的欲望。每一篇教材范文都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相互之间有异同点的文章拿来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认知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迁移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其他文献
1.学习游记散文定点观物的写法。  2.抓住关键语段,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见的三峡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大诗人李白所见的庐山瀑布;“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是清代诗人郑子尹所见的黄果树
期刊
统编语文教科书“三位一体”教学结构的提出,显然是希望打破以往“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之间的障壁和隔膜,让语文课更加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更加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努力实践“课标”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目标。而这个美好的愿景能否实现,关键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三位”能否“一体”。“三位”要想“一体”,“自读课文教学”自然是一个重要枢纽。对习惯了每篇课文都采用
期刊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把指导放在课堂上进行,使得作文指导仍然拘囿于课堂之中。随着统编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新的教学观更多地强调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自我表述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把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充分融合,从而更好地表达自我,抒发情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其一,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如何观
期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为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这部红色经典被译介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经典虽好,但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如何指导学生深度阅读这部名著,真正走进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并且能读出深刻意味,读出独到的理解,这是值得探究的。  笔者以“深读保尔”为名著阅读的切入口,以摘
期刊
演讲稿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实、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教材为学生口语输出直接提供范例,也为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提供载体。  演讲稿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是教师不重视,很多教师往往匆匆带过,或者干脆不教。二是部分教师文体意识不强,如把《我有一个梦想》处理成抒情散文;或是将演讲
期刊
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散文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占有一定的篇幅,如何教好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话题。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研究怎么处理才能将散文教学的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要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学有所得。下面笔者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谈谈散文教学的一些尝试与做法。  一、朗读初感与捕捉形象相偕  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1]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秦淮河、老门东、乌衣巷、瞻园、秦淮灯会等等这些鲜活的文化元素,都是不可多得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将秦淮文化与统编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开掘出写作素材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尤炜老师强调:“抓住教材特点,把握‘不同之处’,有助于确定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预判、预设能力,不断生成教学智慧”。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关注语言生长。  一、突破定向思维,以陌生化获得新的语言感觉  “自动化语言”是指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和“学”与“做”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的“学”与“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既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建构,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从课文用词的变化、句式的变化、语气的变化等比较中,把握课文的语言节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比如,《爱莲说》和《陋室铭》中就有很多语言点可以比较。首先,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一个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期刊
《人间词话》是学术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一部文学评论类书籍,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六十则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是王国维对“诗人”(创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样适合阅读者、鉴赏者、评论者。入乎其内,要透过表层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