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在心智模式下探寻美术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利用美术教学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有倾诉的窗口,在倾诉中学生缓解压力;在倾诉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自我修复,挑战自我;在倾诉中学生重新认识他人,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改善人际关系,释放内心的压力。
【关键词】心智模式;美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9-0014-03
【作者简介】沈浩,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12)美术教师,一级教师。
一、美术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面临的困惑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王子——博迪(乔治六世的小名)有严重的口吃,不能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这对于一个未来的国王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死穴。也许正因为自己的口吃,他自卑、孩子气、脾气暴躁,还有着深深的绝望。在直播间里,博迪瑟缩在妻子身边,惶然四顾,绝望得像个自知考试要交白卷的孩子。
现在的高中生同样面临类似的状况,通过美术课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用“点线面”形式表现自己的情绪作品中,图1的这位同学五指张开,每个手指密密麻麻写满语数英的符号,手背部源源不断的小点转化成符号输送到手指,他用这些符号宣泄心中那份沉重的压力。
图2的孩子双手无奈地抱着脑袋,沉沉地压在膝盖上,蜷曲着身体,孤单地靠着一张小床上,虽有一对翅膀却无法飞翔。背景中有驶来的地铁、一摞教科书、几根电线、在高架路交织中的一座高高的楼房、显示六点的闹钟、书包等等。这些画面里的元素,能让人感到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学生借表现这位孩子,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看到这幅画,我们就像拿到了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能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孤苦无助,空有一对天使的翅膀却无缘长空搏击,每天早上6:00起床,晚上10:00熄灯,永无休止。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没完没了的课业和各种提高班、补习班,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不假思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来没在意过学生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学生也同样没有选择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做的和要做的仅仅就是努力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屏蔽了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能力和体会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幸福感。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优秀,学生也都希望自己学习优秀。然而,目的虽然一致,做法却各不相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有时候一不小心,两者成了两条永无相交机会的平行线。是不是可以找到一条可以相交沟通的途径呢?
二、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国王的演讲》中的罗格先生——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澳大利亚人,没有文凭,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证书,非专业的口吃矫正师。他曾在一战中当过军医,曾做过演讲老师,他用音乐的形式第一次让王子成功朗诵一段《哈姆雷特》。
筆者尝试在美术教学中用绘画、设计等表现形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视觉元素架起沟通的桥梁。例如:从学生自画像的表现中,似乎看到了高中生面对学科压力的表现,有的是对睡眠压力的表现,有的则是对人际关系压力的表现。他们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无形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了压力。
绘画艺术治疗师Robin认为: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虑。那些不被接受的情感、思想、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察觉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毁灭性能量转变成建设性能量。
1.学生通过画面的表现,勇于面对自我,敢于挑战挫折。
中国有句谚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励着古今中外莘莘学子。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多学生同样希望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舒适的生活。图3的学生作品主题很明确,“欲上九天揽月”就是要攀登上一本本垒起来的书梯,解决一道道题目。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最终目标,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完成任务是辛苦的,同时这种辛苦是值得。学生在利用点线面元素表现画面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地思考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也是面对自我内心的思考过程,敢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用画笔把内心思考的主题转化成点线面元素,概括并提炼成作品。这就是自我内心修复的过程,从而缓解了内心的压力,挑战自我,重拾信心。这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当积极,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动力,面对课业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同时非常清楚学习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还有一个小细节,图中有这位同学的小像,背着双手仰望天空,从容自在,无所畏惧。
通过绘画,只能起到抒发、疏导的作用,要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的加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
2.通过手工合作,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改善人际关系,释放内心的压力。
在纸泥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趣,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花束组合”:一束花组合后插入装饰后的花瓶。这需要设置5~6人的小组团队,小组自选组长一名,由组长分配组员完成相关的小任务:户外挑选树枝、做花、装饰瓶子等等,最后把制作好的花束插入装饰好的瓶子里。“花束组合”涉及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中的东方式人文插花,就是追求以一颗朴素纯净的心融入生活和自然的自由表现。学生在花束组合的探讨中看似一些无意的行为,却是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和自然的再现,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学生通过手掌、手指的活动,将内心的压力释放到柔软的纸泥中。
此外,团队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罗格先生”的重要性
1.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用心倾听。
罗格先生的成功在于:从一开始,就将与国王的关系定位于平等的朋友关系。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者,每当博迪苦恼时,罗格总是聆听,并且时不时给予博迪鼓励和建议;每当博迪愤怒时,他并不是给予相同的回击,而是耐心地对待。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画面感知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想法,认同他们的表现形式,认可他们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倾诉和交流的过程中,无形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了压力。美术课其实就是一个窗口,让学生知道有一个朋友在用心倾听,有一扇窗户可以倾诉,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转化压力、传播正能量。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模式。
罗格先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录音、呼吸和发音训练、辅助发音、自言自语练习、绕口令、小跳、肌肉放松运动等,加之夜以继日地不间断练习,终于帮助国王成功地面对大众做了九分钟的演讲。罗格先生的方法很独特也很有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妨学习罗格先生不拘一格的方法,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开发、发掘美的表现形式,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开发不同的上课模式,保持艺术创作、美术教学中的课堂魅力。
罗格先生成功的关键是爱,只有爱才是不竭的源泉。正如在影片末面对国王的质疑时,他坦然说出自己从事这一职业的真正原因和动力: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声音,让他们知道有个朋友在用心倾听。高尔基说过:“不爱孩子,不可以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真正地爱学生,是值得家长和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智模式;美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9-0014-03
【作者简介】沈浩,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12)美术教师,一级教师。
一、美术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面临的困惑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王子——博迪(乔治六世的小名)有严重的口吃,不能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这对于一个未来的国王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死穴。也许正因为自己的口吃,他自卑、孩子气、脾气暴躁,还有着深深的绝望。在直播间里,博迪瑟缩在妻子身边,惶然四顾,绝望得像个自知考试要交白卷的孩子。
现在的高中生同样面临类似的状况,通过美术课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用“点线面”形式表现自己的情绪作品中,图1的这位同学五指张开,每个手指密密麻麻写满语数英的符号,手背部源源不断的小点转化成符号输送到手指,他用这些符号宣泄心中那份沉重的压力。
图2的孩子双手无奈地抱着脑袋,沉沉地压在膝盖上,蜷曲着身体,孤单地靠着一张小床上,虽有一对翅膀却无法飞翔。背景中有驶来的地铁、一摞教科书、几根电线、在高架路交织中的一座高高的楼房、显示六点的闹钟、书包等等。这些画面里的元素,能让人感到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学生借表现这位孩子,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看到这幅画,我们就像拿到了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能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孤苦无助,空有一对天使的翅膀却无缘长空搏击,每天早上6:00起床,晚上10:00熄灯,永无休止。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没完没了的课业和各种提高班、补习班,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不假思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来没在意过学生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学生也同样没有选择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做的和要做的仅仅就是努力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屏蔽了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能力和体会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幸福感。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优秀,学生也都希望自己学习优秀。然而,目的虽然一致,做法却各不相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有时候一不小心,两者成了两条永无相交机会的平行线。是不是可以找到一条可以相交沟通的途径呢?
二、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国王的演讲》中的罗格先生——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澳大利亚人,没有文凭,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证书,非专业的口吃矫正师。他曾在一战中当过军医,曾做过演讲老师,他用音乐的形式第一次让王子成功朗诵一段《哈姆雷特》。
筆者尝试在美术教学中用绘画、设计等表现形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视觉元素架起沟通的桥梁。例如:从学生自画像的表现中,似乎看到了高中生面对学科压力的表现,有的是对睡眠压力的表现,有的则是对人际关系压力的表现。他们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无形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了压力。
绘画艺术治疗师Robin认为: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虑。那些不被接受的情感、思想、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察觉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毁灭性能量转变成建设性能量。
1.学生通过画面的表现,勇于面对自我,敢于挑战挫折。
中国有句谚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励着古今中外莘莘学子。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多学生同样希望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舒适的生活。图3的学生作品主题很明确,“欲上九天揽月”就是要攀登上一本本垒起来的书梯,解决一道道题目。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最终目标,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完成任务是辛苦的,同时这种辛苦是值得。学生在利用点线面元素表现画面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地思考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也是面对自我内心的思考过程,敢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用画笔把内心思考的主题转化成点线面元素,概括并提炼成作品。这就是自我内心修复的过程,从而缓解了内心的压力,挑战自我,重拾信心。这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当积极,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动力,面对课业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同时非常清楚学习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还有一个小细节,图中有这位同学的小像,背着双手仰望天空,从容自在,无所畏惧。
通过绘画,只能起到抒发、疏导的作用,要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的加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
2.通过手工合作,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改善人际关系,释放内心的压力。
在纸泥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趣,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花束组合”:一束花组合后插入装饰后的花瓶。这需要设置5~6人的小组团队,小组自选组长一名,由组长分配组员完成相关的小任务:户外挑选树枝、做花、装饰瓶子等等,最后把制作好的花束插入装饰好的瓶子里。“花束组合”涉及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中的东方式人文插花,就是追求以一颗朴素纯净的心融入生活和自然的自由表现。学生在花束组合的探讨中看似一些无意的行为,却是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和自然的再现,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学生通过手掌、手指的活动,将内心的压力释放到柔软的纸泥中。
此外,团队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罗格先生”的重要性
1.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用心倾听。
罗格先生的成功在于:从一开始,就将与国王的关系定位于平等的朋友关系。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者,每当博迪苦恼时,罗格总是聆听,并且时不时给予博迪鼓励和建议;每当博迪愤怒时,他并不是给予相同的回击,而是耐心地对待。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画面感知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想法,认同他们的表现形式,认可他们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倾诉和交流的过程中,无形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了压力。美术课其实就是一个窗口,让学生知道有一个朋友在用心倾听,有一扇窗户可以倾诉,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转化压力、传播正能量。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模式。
罗格先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录音、呼吸和发音训练、辅助发音、自言自语练习、绕口令、小跳、肌肉放松运动等,加之夜以继日地不间断练习,终于帮助国王成功地面对大众做了九分钟的演讲。罗格先生的方法很独特也很有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妨学习罗格先生不拘一格的方法,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开发、发掘美的表现形式,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开发不同的上课模式,保持艺术创作、美术教学中的课堂魅力。
罗格先生成功的关键是爱,只有爱才是不竭的源泉。正如在影片末面对国王的质疑时,他坦然说出自己从事这一职业的真正原因和动力: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声音,让他们知道有个朋友在用心倾听。高尔基说过:“不爱孩子,不可以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真正地爱学生,是值得家长和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