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我国以及全球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当下我国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高中这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阶段,在其地理學习中引入环保意识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技能的策略,希望能提高地理这一学科教学的全面性,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74
环保是多少年来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球的生态危机也越来越显著,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涵出发,引入地理教学对环境教学的驱动性,从而分析出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多项策略,以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素质,践行可持续发展道理。
1对环保教育的基本认识
1.1环保教育的内涵
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就是当下教学中提及到的环保教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教育学者对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下了定义:保护环境生态教育是一项认清价值与重塑观念的历程,不仅是为了要展现技术与态度,还要让人类明确自身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以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自身的行为作出约束。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生态学知识以及当下的生态环境都有必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2地理课程与环境保护
地理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是重要的国家课程。我国的地理课程设置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自然环境其一表面圈层为主要的教学对象。从教学层面来说,主要以人文地理为教学主线,探讨人类与地理的关系,剖析二者之间的管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这三个模块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分别从自然、人文、区域三方面探讨与地理的关系。环保教育的由来是通过当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的,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设置中,以地理环境作为编制的七点,对当下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因此,教材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许多有助于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策略
2.1加强教师自身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做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充当起环保教育开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自身应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理论,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一方面校方应给予老师进修条件,为教师安排进修或者学习机会,或者请该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教育指导,提升教师的环保知识水平,为学生争取更好的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教师的“知识传播者”形象逐渐向“学习引导者”转型,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可以传授理论知识,还可以从当下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理问题引出教学观点,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引发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在思考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理以及环境问题与自己生活的密切程度。新课改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多样性,也给课堂及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教师的自主权提高,更有利于挖掘地理学科的环境保护知识,为教导学生提高环境道德与优秀品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
2.2挖掘地理教材本身所含有的环境保护内容
地理课程的教学要围绕着教材展开,因此应深度挖掘高中地理课本中包含的环境保护内容,当下我国中学生使用的地理教材多以环境、人文跟地理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主旨也包含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了解当下的环境情况、资源情况以及人类面临的各类违纪,从多个空间尺度进行探索。以环境保护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线,将合理的环保观点安排在教学中,而不是作为地理课堂的附加知识,要善于将环保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典型的环境保护案例,更好的加深学生们的环境保护观念。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当下人类的哪些社会行为会对大气层进行污染,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与全球变暖的现状。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行为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马路上一辆辆飞驰的汽车,化工厂中氯化物的生产,都使臭氧层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这类型的图片,告知学生到目前为止,在南极遭受臭氧空洞的面积高达24000000平方千米。可能学生感受不到这些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但是通过图片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融化的冰川,无处栖息的小动物,趴在最后一片冰块上的小企鹅。让学生对当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所认知,因为对环境进行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不仅威胁了人类自身,更危害到了与之共存的其他生物。
除此之外,水污染也应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当今人类不仅面临的水污染问题,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是地球上可使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可使用的水资源仅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13个水资源缺乏国家中的一个。我国仅存的淡水资源中,更有超过一半的水源呈富营养化,不经处理就排掉的污水更是不计其数。我国面临如此严峻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在现在和未来,都会一定程度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事态的严峻,引导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水资源知识,并将环境保护意识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加入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学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教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教材中探索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具有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技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作敏.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论[M],科教文出版社,2011(11):45.
[2]网民.探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J],2015(01):23-24.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74
环保是多少年来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球的生态危机也越来越显著,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涵出发,引入地理教学对环境教学的驱动性,从而分析出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多项策略,以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素质,践行可持续发展道理。
1对环保教育的基本认识
1.1环保教育的内涵
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就是当下教学中提及到的环保教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教育学者对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下了定义:保护环境生态教育是一项认清价值与重塑观念的历程,不仅是为了要展现技术与态度,还要让人类明确自身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以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自身的行为作出约束。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生态学知识以及当下的生态环境都有必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2地理课程与环境保护
地理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是重要的国家课程。我国的地理课程设置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自然环境其一表面圈层为主要的教学对象。从教学层面来说,主要以人文地理为教学主线,探讨人类与地理的关系,剖析二者之间的管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这三个模块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分别从自然、人文、区域三方面探讨与地理的关系。环保教育的由来是通过当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的,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设置中,以地理环境作为编制的七点,对当下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因此,教材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许多有助于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策略
2.1加强教师自身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做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充当起环保教育开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自身应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理论,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一方面校方应给予老师进修条件,为教师安排进修或者学习机会,或者请该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教育指导,提升教师的环保知识水平,为学生争取更好的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教师的“知识传播者”形象逐渐向“学习引导者”转型,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可以传授理论知识,还可以从当下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理问题引出教学观点,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引发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在思考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理以及环境问题与自己生活的密切程度。新课改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多样性,也给课堂及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教师的自主权提高,更有利于挖掘地理学科的环境保护知识,为教导学生提高环境道德与优秀品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
2.2挖掘地理教材本身所含有的环境保护内容
地理课程的教学要围绕着教材展开,因此应深度挖掘高中地理课本中包含的环境保护内容,当下我国中学生使用的地理教材多以环境、人文跟地理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主旨也包含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了解当下的环境情况、资源情况以及人类面临的各类违纪,从多个空间尺度进行探索。以环境保护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线,将合理的环保观点安排在教学中,而不是作为地理课堂的附加知识,要善于将环保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典型的环境保护案例,更好的加深学生们的环境保护观念。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当下人类的哪些社会行为会对大气层进行污染,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与全球变暖的现状。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行为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马路上一辆辆飞驰的汽车,化工厂中氯化物的生产,都使臭氧层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这类型的图片,告知学生到目前为止,在南极遭受臭氧空洞的面积高达24000000平方千米。可能学生感受不到这些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但是通过图片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融化的冰川,无处栖息的小动物,趴在最后一片冰块上的小企鹅。让学生对当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所认知,因为对环境进行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不仅威胁了人类自身,更危害到了与之共存的其他生物。
除此之外,水污染也应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当今人类不仅面临的水污染问题,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是地球上可使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可使用的水资源仅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13个水资源缺乏国家中的一个。我国仅存的淡水资源中,更有超过一半的水源呈富营养化,不经处理就排掉的污水更是不计其数。我国面临如此严峻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在现在和未来,都会一定程度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事态的严峻,引导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水资源知识,并将环境保护意识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加入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学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教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教材中探索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具有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技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作敏.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论[M],科教文出版社,2011(11):45.
[2]网民.探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J],2015(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