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与教师创新实施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瓶颈”。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是落实好新课程的关键。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新的历史重任。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理解存在偏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标准。由于过程和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与技能更不可测量,加上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前两者,结果,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师在写教学目标晡总会将其三者写上,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了吗?尤其在中学教学中,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能正因为不可量化,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难以把握,有些教师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在某个教学环节强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以上都说明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还没有掌握理解清楚。
2、教学方式技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中小学公开课的课堂,都会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有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吏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有时反而帮了倒忙例如,小学课文《春天来了》无数朵鲜花争芳斗艳,河岸上一排排垂柳,长出嫩芽。如果教师用画面展示其景物,可能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运用课件不当,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在黑板上画出这幅美丽的春天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出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操纵教学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学方式技术化。
3、注重课堂教学表面,忽视教学的本质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们纷纷投入到学习中,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然而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表面,却忽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例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几乎在小学的课堂上都会看见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然而,仔细观察发现多数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给专家或听课教师的感觉场面很热闹,但是实质上当师让学生回答讨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代表小组。这反映合作学习没有落实在教学的本质上。以上隋况表明教师对教学只注重表面而对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独立思考和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想。如何将理念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人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同行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3、学习书本与理论
教师学习,是自我更新的一个过程,是保持自身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从教室的认知能力到教师监控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知识就是力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那么知识来源于书本上的理论,书本理论是教师最直接、最简便地吸收新的理论的来源。当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打开理论书籍,可能使你茅塞顿开。教学的知识是不变的,但是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多变的,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科学观念的输入,才能觉醒,才能去比较、反思,才能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回到课堂再实践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在理论中实践,把自己所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对已学理论的检验,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上提出的对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确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然而,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深入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新的历史重任。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理解存在偏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标准。由于过程和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与技能更不可测量,加上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前两者,结果,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师在写教学目标晡总会将其三者写上,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了吗?尤其在中学教学中,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能正因为不可量化,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难以把握,有些教师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在某个教学环节强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以上都说明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还没有掌握理解清楚。
2、教学方式技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中小学公开课的课堂,都会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有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吏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有时反而帮了倒忙例如,小学课文《春天来了》无数朵鲜花争芳斗艳,河岸上一排排垂柳,长出嫩芽。如果教师用画面展示其景物,可能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运用课件不当,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在黑板上画出这幅美丽的春天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出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操纵教学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学方式技术化。
3、注重课堂教学表面,忽视教学的本质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们纷纷投入到学习中,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然而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表面,却忽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例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几乎在小学的课堂上都会看见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然而,仔细观察发现多数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给专家或听课教师的感觉场面很热闹,但是实质上当师让学生回答讨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代表小组。这反映合作学习没有落实在教学的本质上。以上隋况表明教师对教学只注重表面而对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独立思考和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想。如何将理念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人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同行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3、学习书本与理论
教师学习,是自我更新的一个过程,是保持自身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从教室的认知能力到教师监控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知识就是力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那么知识来源于书本上的理论,书本理论是教师最直接、最简便地吸收新的理论的来源。当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打开理论书籍,可能使你茅塞顿开。教学的知识是不变的,但是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多变的,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科学观念的输入,才能觉醒,才能去比较、反思,才能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回到课堂再实践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在理论中实践,把自己所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对已学理论的检验,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上提出的对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确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然而,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深入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