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进一步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76例(63.33%)、好转24例(20.00%)、植物生存9例(7.50%)、死亡11例(9.17%)。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同时使病死率降低,进一步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依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管理;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5-0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病灶,主要表现为颅脑组织损伤[1]。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采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等措施,必要的营养支持也是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做好患者各项护理及管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抽取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最小年龄者3岁,最大年龄者81岁,中位年龄(46.8±2.1)岁;58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为颅内血肿、19例为脑干损伤。
1.2方法
在给予紧急抢救、纠正休克,并且采取清创、抗感染及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早期呼吸道管理。需保证患者气道的畅通,避免误吸情况的发生;对口鼻咽部当中的异物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头偏于一侧,将假牙及义齿摘取,调整床头角度,大约抬高15°到30°,在患者双肩垫小型枕头,拓宽气道[2]。若患者为舌根后坠,可将下颌托起,并将口鼻咽通气管放置完好,以此为口腔及鼻咽中分泌物的吸出提供便利。
(2)吸痰优化措施。首先,需选取规范的吸痰管,使黏膜损伤有效避免;调整吸引的频率,以此减低刺激,从而使颅内升高等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基于吸引过程中,若患者有发绀情况发生,需及时停止吸引,给予辅助呼吸或者人工呼吸机,在患者呼吸状况恢复平稳之后,再完成痰液吸出措施。其次,使用正确的排痰策略,约2h到3h左右进行一次翻身拍背,一次为排痰提供便利;规范使用吸痰管,在遵医嘱的条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措施,以此使痰液稀释,进而使吸出更加容易。在必要的情况下需采取气管切开措施。另外,若患者为脑脊液鼻漏,切勿在患侧进行吸引,同时需避免由于逆行感染及脑脊液吸出过甚而导致的颅内低压。
(3)合理的气道湿化。在湿化的基础上,让处于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能够变得稀薄,以此更易吸出,同时也能够使得通气更加方便。做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前的消毒措施,保持湿润。同时,可使用调速输液器点滴式湿化,在气管内对湿化液采取持续滴入措施,以此让患者气道长期维持在湿化的环境中,在痰液稀释之后能自主咳出,以此保证气道的通畅。另外,需做好呼吸机的加湿措施,合理安排吸痰时间;若患者有呼吸窘迫,胸部存在痰鸣音,并且在呼吸机送气压分泌物上升及血氧饱和度剧降的情况下,需及时采取吸痰措施。
(4)气管切开护理。患者完成气管切口手术之后,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观察是否存在伤口出血等情况,如果存在少量渗血,需尽早做好吸出措施;若患者出血量过甚,需尽快告知医生,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在吸痰过程中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需轻柔及敏捷,需配置2套吸管,分别用在气管内分泌物及口腔、鼻咽分泌物当中,避免混合使用[3]。规范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并保证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通常保持在10厘米到12厘米之间。保持病房卫生,并保证病房适合的温度及湿度,做好病房消毒措施,以此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对口腔有无感染征象进行检查,对可疑患者给予相关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使口腔糜烂及溃烂等病症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2 结果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76例(63.33%)、好转24例(20.00%)、植物生存9例(7.50%)、死亡11例(9.17%)。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病灶,该类患者通常由于意识障碍及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同时在一些药物的使用下,比如镇静药及镇痛药等,导致呼吸受到抑制,进一步在形成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下,便导致患者发生脑水肿加重或颅内压上升等情况,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研究提到的呼吸道管理强化措施包括了早期呼吸道护理、吸痰优化措施、合理的气道湿化及气管切开护理等[4]。邓丽等[5]抽取了2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呼吸道管理强化措施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使患者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抽取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表明: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76例(63.33%)、好转24例(20.00%)、植物生存9例(7.50%)、死亡11例(9.17%)。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同时使病死率降低,进一步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梅银芝.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4(09):973-975.
[2] 袁杰.霍春芬.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1(12):3-6.
[3] 康双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08(30):4054-4056.
[4] 陈霞娟.金向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院内转运的呼吸道管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06(16):2511-2512.
[5] 周利城.张业司.袁芳.早期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道切开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02(24):53-55.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管理;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5-0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病灶,主要表现为颅脑组织损伤[1]。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采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等措施,必要的营养支持也是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做好患者各项护理及管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抽取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最小年龄者3岁,最大年龄者81岁,中位年龄(46.8±2.1)岁;58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为颅内血肿、19例为脑干损伤。
1.2方法
在给予紧急抢救、纠正休克,并且采取清创、抗感染及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早期呼吸道管理。需保证患者气道的畅通,避免误吸情况的发生;对口鼻咽部当中的异物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头偏于一侧,将假牙及义齿摘取,调整床头角度,大约抬高15°到30°,在患者双肩垫小型枕头,拓宽气道[2]。若患者为舌根后坠,可将下颌托起,并将口鼻咽通气管放置完好,以此为口腔及鼻咽中分泌物的吸出提供便利。
(2)吸痰优化措施。首先,需选取规范的吸痰管,使黏膜损伤有效避免;调整吸引的频率,以此减低刺激,从而使颅内升高等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基于吸引过程中,若患者有发绀情况发生,需及时停止吸引,给予辅助呼吸或者人工呼吸机,在患者呼吸状况恢复平稳之后,再完成痰液吸出措施。其次,使用正确的排痰策略,约2h到3h左右进行一次翻身拍背,一次为排痰提供便利;规范使用吸痰管,在遵医嘱的条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措施,以此使痰液稀释,进而使吸出更加容易。在必要的情况下需采取气管切开措施。另外,若患者为脑脊液鼻漏,切勿在患侧进行吸引,同时需避免由于逆行感染及脑脊液吸出过甚而导致的颅内低压。
(3)合理的气道湿化。在湿化的基础上,让处于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能够变得稀薄,以此更易吸出,同时也能够使得通气更加方便。做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前的消毒措施,保持湿润。同时,可使用调速输液器点滴式湿化,在气管内对湿化液采取持续滴入措施,以此让患者气道长期维持在湿化的环境中,在痰液稀释之后能自主咳出,以此保证气道的通畅。另外,需做好呼吸机的加湿措施,合理安排吸痰时间;若患者有呼吸窘迫,胸部存在痰鸣音,并且在呼吸机送气压分泌物上升及血氧饱和度剧降的情况下,需及时采取吸痰措施。
(4)气管切开护理。患者完成气管切口手术之后,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观察是否存在伤口出血等情况,如果存在少量渗血,需尽早做好吸出措施;若患者出血量过甚,需尽快告知医生,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在吸痰过程中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需轻柔及敏捷,需配置2套吸管,分别用在气管内分泌物及口腔、鼻咽分泌物当中,避免混合使用[3]。规范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并保证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通常保持在10厘米到12厘米之间。保持病房卫生,并保证病房适合的温度及湿度,做好病房消毒措施,以此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对口腔有无感染征象进行检查,对可疑患者给予相关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使口腔糜烂及溃烂等病症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2 结果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76例(63.33%)、好转24例(20.00%)、植物生存9例(7.50%)、死亡11例(9.17%)。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病灶,该类患者通常由于意识障碍及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同时在一些药物的使用下,比如镇静药及镇痛药等,导致呼吸受到抑制,进一步在形成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下,便导致患者发生脑水肿加重或颅内压上升等情况,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研究提到的呼吸道管理强化措施包括了早期呼吸道护理、吸痰优化措施、合理的气道湿化及气管切开护理等[4]。邓丽等[5]抽取了2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呼吸道管理强化措施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使患者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抽取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表明: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76例(63.33%)、好转24例(20.00%)、植物生存9例(7.50%)、死亡11例(9.17%)。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同时使病死率降低,进一步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梅银芝.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4(09):973-975.
[2] 袁杰.霍春芬.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1(12):3-6.
[3] 康双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08(30):4054-4056.
[4] 陈霞娟.金向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院内转运的呼吸道管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06(16):2511-2512.
[5] 周利城.张业司.袁芳.早期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道切开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02(2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