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介人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cV卵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咖1ial v∞伽s Binu8 t}Immb∞i8,CVST)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其起病形式多样,诊断难度大,常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故该病愈加受到重视。现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cV卯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lO例,女4例,男女比例2.5:l,年龄2l一“岁,平均34.1岁。女性患者合并妊娠l例(7.1%),产后l例(7.1%),男性患者吸烟3例(21.4%),合并下肢静脉炎l例(7.1%),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后发病1例(7.1%),另7例原因不明。1例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2.临床症状:患者均以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急性起病9例(64.2%),亚急性起病2例(14.2%),慢性起病3例(21.4%)。发热4例(28.5%),意识障碍5例(35.7%),肢体瘫痪3例(21.粥6),视乳头水肿3例(21.4%),颈抵抗6例(42.9%),癫痛l例(7.1%),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及计算力减退3例(21.4%),血压升高5例(35.7%)。
3.实验室检查:腰穿9例,压力升高5例(35.7%),脑脊液红细胞升高2例,白细胞升高l例,脑脊液生化均正常。纤维蛋白原升高5例(35.7%)。
4.治疗及预后:使用介入溶栓4例,机械加局部溶栓2例,抗凝治疗(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口服华法林)8例。死亡2例(14.3%),好转9例(64.3%),自动出院3例(21.4%)。
二、护理
1.颅内高压的护理: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表现,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对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1)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0;(2)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因素: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为防止大小便不畅引起的颅内高压,必要时导尿留尿管,便秘者给予缓泻剂软化大便,必要时
用开塞露通便等;(3)落实控制颅内压增高措施:应用20%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的点滴速度8一16nd/lnin,保证降低颅内压效果,防止脑疝形成…。
2.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稳定情绪,避免情绪强烈波动。由于该病非常危重,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常合并有焦虑、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护理上需注意:按医嘱给予降颅压和止痛药处理,正确分析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药及检测有关指标的必要性,主动关心患者,满足合理需求,并指导其使用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而对于产褥期妇女,由于担心婴儿安危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恐惧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护理人员需通过连续性的护理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激发患者内在的责任感,帮助其树立信心。
3.产褥期护理:(1)嘱患者卧床休息。会阴部有切开的患者按照妇科常规护理,每日清洗会阴l一2次。为避免血液高凝状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营养,以防止脱水,并观察皮肤、黏膜的干燥程度,记录液体出入量。(2)排尿困难患者给予留置尿管。用生理盐水500 IIll加庆大霉素16万一24万单位每天2次冲洗膀胱,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 000 nd/d。(3)预防感染。选择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改变体位,叩背,加强胸部理疗,防止肺部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4)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予以床头抬高30一45。,在床上适当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意义,让他们主动参与及配合早期锻炼,先教会,后督促、协助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2。。
讨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青壮年,国内有文献报道,平均发病年龄37.6岁,男女比例为1.47:l,本组患者基本与之相符。cVST病因包括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炎性病因有头面部感染、败血症、鼻窦炎、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本组患者中有l例产褥期妇女发生CVST,行腰穿检查发现脑脊液白细胞达1 300×106/L,考虑为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非炎性例病因包括严重脱水、妊娠、产后、消耗性疾病、血液病、脑部手术、头部外伤、结缔组织病及肾病综合征等。本组患者中合并妊娠1例,产后l例,脑部手术后l例。依据本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头痛、呕吐、颈抵抗为CV趼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另外可出现视乳头水肿、偏瘫、癫痫、意识障碍等。由于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液回流障碍,使颅内压明显升高,高颅压是CVsT的主要甚至是致命的体征,因此护理上必须注重对高颅压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脱水治疗,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因素,防止脑疝发生。治疗与护理。抗凝治疗仍然为cVsr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DSA技术的应用,血管内局部溶栓已成为CVST的最新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疾病发展初期病情较重伴有意识障碍,DSA检查发现脑循环时间明显延长的患者。因此目前血管内局部溶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cVsT治疗,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关键在于观察股动脉伤口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另外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是溶栓和抗凝情况下的颅内出血,如发现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发生变化,需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综上所述,cVsI.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死亡率高。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冯青常,高娟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51.152.
[2]韩洁,孙晓红,王海燕.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现代护理,2007。13(2):173-174.
[3]王淑元.颅内静脈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检护理.天津护理,2009,17(2):7l-72.
[4]王淑荣,孙强,李国霖,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4(3):337-338.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咖1ial v∞伽s Binu8 t}Immb∞i8,CVST)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其起病形式多样,诊断难度大,常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故该病愈加受到重视。现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cV卯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lO例,女4例,男女比例2.5:l,年龄2l一“岁,平均34.1岁。女性患者合并妊娠l例(7.1%),产后l例(7.1%),男性患者吸烟3例(21.4%),合并下肢静脉炎l例(7.1%),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后发病1例(7.1%),另7例原因不明。1例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2.临床症状:患者均以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急性起病9例(64.2%),亚急性起病2例(14.2%),慢性起病3例(21.4%)。发热4例(28.5%),意识障碍5例(35.7%),肢体瘫痪3例(21.粥6),视乳头水肿3例(21.4%),颈抵抗6例(42.9%),癫痛l例(7.1%),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及计算力减退3例(21.4%),血压升高5例(35.7%)。
3.实验室检查:腰穿9例,压力升高5例(35.7%),脑脊液红细胞升高2例,白细胞升高l例,脑脊液生化均正常。纤维蛋白原升高5例(35.7%)。
4.治疗及预后:使用介入溶栓4例,机械加局部溶栓2例,抗凝治疗(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口服华法林)8例。死亡2例(14.3%),好转9例(64.3%),自动出院3例(21.4%)。
二、护理
1.颅内高压的护理: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表现,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对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1)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0;(2)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因素: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为防止大小便不畅引起的颅内高压,必要时导尿留尿管,便秘者给予缓泻剂软化大便,必要时
用开塞露通便等;(3)落实控制颅内压增高措施:应用20%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的点滴速度8一16nd/lnin,保证降低颅内压效果,防止脑疝形成…。
2.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稳定情绪,避免情绪强烈波动。由于该病非常危重,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常合并有焦虑、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护理上需注意:按医嘱给予降颅压和止痛药处理,正确分析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药及检测有关指标的必要性,主动关心患者,满足合理需求,并指导其使用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而对于产褥期妇女,由于担心婴儿安危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恐惧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护理人员需通过连续性的护理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激发患者内在的责任感,帮助其树立信心。
3.产褥期护理:(1)嘱患者卧床休息。会阴部有切开的患者按照妇科常规护理,每日清洗会阴l一2次。为避免血液高凝状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营养,以防止脱水,并观察皮肤、黏膜的干燥程度,记录液体出入量。(2)排尿困难患者给予留置尿管。用生理盐水500 IIll加庆大霉素16万一24万单位每天2次冲洗膀胱,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 000 nd/d。(3)预防感染。选择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改变体位,叩背,加强胸部理疗,防止肺部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4)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予以床头抬高30一45。,在床上适当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意义,让他们主动参与及配合早期锻炼,先教会,后督促、协助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2。。
讨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青壮年,国内有文献报道,平均发病年龄37.6岁,男女比例为1.47:l,本组患者基本与之相符。cVST病因包括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炎性病因有头面部感染、败血症、鼻窦炎、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本组患者中有l例产褥期妇女发生CVST,行腰穿检查发现脑脊液白细胞达1 300×106/L,考虑为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非炎性例病因包括严重脱水、妊娠、产后、消耗性疾病、血液病、脑部手术、头部外伤、结缔组织病及肾病综合征等。本组患者中合并妊娠1例,产后l例,脑部手术后l例。依据本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头痛、呕吐、颈抵抗为CV趼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另外可出现视乳头水肿、偏瘫、癫痫、意识障碍等。由于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液回流障碍,使颅内压明显升高,高颅压是CVsT的主要甚至是致命的体征,因此护理上必须注重对高颅压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脱水治疗,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因素,防止脑疝发生。治疗与护理。抗凝治疗仍然为cVsr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DSA技术的应用,血管内局部溶栓已成为CVST的最新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疾病发展初期病情较重伴有意识障碍,DSA检查发现脑循环时间明显延长的患者。因此目前血管内局部溶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cVsT治疗,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关键在于观察股动脉伤口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另外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是溶栓和抗凝情况下的颅内出血,如发现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发生变化,需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综上所述,cVsI.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死亡率高。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冯青常,高娟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51.152.
[2]韩洁,孙晓红,王海燕.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现代护理,2007。13(2):173-174.
[3]王淑元.颅内静脈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检护理.天津护理,2009,17(2):7l-72.
[4]王淑荣,孙强,李国霖,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4(3):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