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排球专选学生弹跳力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74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出色的弹跳能力在进攻中能有效的突破对方的拦网防线,在防守上也能有效拦住对方的进攻扣球。所以弹跳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了出色的弹跳力再加上身高的优势,才能具备比赛的“制空权”。本文用参考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即将参加高考排球专选学生弹跳力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简约分析,文中重点写了弹跳素质训练的方法,探讨如何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弹跳素质练习,提高排球专选生的弹跳能力,更好地为排球教学服务,增加排球比赛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关键词】排球;弹跳力;素质练习
  引言
  排球运动是在世界开展得比较普遍和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各阶层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我国女排2003年重夺世界杯冠军和2004年奥运会冠军,使排球运动项目在国人心中保持着比较高的地位。我国排球运动得到空前普及和发展,学校体育中排球已被列为我国大中学校体育教材的内容之一[1]。对于参加高考排球专选的考生来说,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弹跳力是排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他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2]。目前,世界排球运动已呈现高空争夺的格局,谁能获得高空优势,谁就能掌握比赛主动,关于高空优势除了决定运动员的身高外,良好的弹跳则是夺得高空优势的关键,没有好的弹跳力就无法完成强攻和拦网等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及预期
  1、提出问题
  弹跳力是指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它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当今世界排球技、战术特点是沿着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做到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在以上5个竞技能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可能。尤其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进攻作用更加突出,而攻击的最主要手段是扣球得分。弹跳能力作为扣球技术最重要的身体基础,为队员实施扣球技战术提供保证。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就为队伍的整体进攻能力发展提供保证。为此,弹跳力练习负荷的科学控制就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
  2、问题的简要说明
  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是攻防对抗的焦点,扣球和拦网是制胜的关键。运动员在身材大型化的前提下,还要具备高水平的弹跳能力和跳跃耐力,掌控制空权。用最快的动作速率,多次获得腾起后最大垂直或横向位移距离的扣、拦能力。所以它“是运动员速度、力量、协调能力的综合表现或是运动员合理运用纵跳动作方法,有效利用各相关肌群的功能,充分发挥各相关身体素质的一种潜能。
  3、预期结果
  通过对训练中训练方法和负荷量的控制作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发展高三排球专选运动员弹跳力练习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三排球专业12名,根据测试成绩,将12名队员平均分成二组,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使二组的弹跳力相接近。
  2、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法 设置两个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讨研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2)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体育统计学得出精确地数据结果。
  (3)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西南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优秀论文全文数据,经过数据整合分析,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构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训练方法
  (1)超等长训练法 超等长训练法[3]是70年代初苏联人尤里.维尔霍山斯基发明的,此训练方法已成为现代训练排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一种手段。超等长训练是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今天的超等长练习指的是那些具有对快速动力性的负荷或发力肌肉的牵拉而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特点的练习。超等长训练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2)利用专门训练器械;(3)各种快速跳跃练习。第一组运用超等长训练法训练。
  1.跳深练习:60-80厘米高台跳下、100-120厘米高台跳下、高台跳下后立即冲刺、跳下的后双脚向上级跳、跳深后单足向上跳、跳下后向前蛙跳、跳下后单足向前跳、跳下后转体跳、高台跳下后立即跳起或跳起扣球、半蹲姿势从高台跳下后跳起接教练的抛球。(10-20次,5-8组)
  2.利用专门训练器械:手持5公斤的哑铃蹲跳起;肩负22.5公斤的杠铃蹲跳起;肩负45公斤杠铃快速分腿跳。(8-10次,5-8组)
  (2)纵跳训练法 美国著名纵跳训练计划(纵跳训练法),练成后纵跳能力可大幅度提高,锻炼过程很辛苦, 整个过程要3个月左右,它分为半蹲跳、抬脚尖(提踵)、跳台阶、纵跳、脚尖跳、蹲跳六个环节。第二组进行纵跳训练法训练。
  1.半蹲跳:开始时,半蹲至1/4的位置,双手放置于体前提起, 向上全力跳离地面20--25cm(如果你觉得简单可以增加跳离地面的距离),当在空中,双手需放在后面。着地时,完成一次。(8-10次,6-8组)
  2.抬脚尖(提踵):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把两脚的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然后脚后跟抬到最高点,最后慢慢放下至抬脚尖前的位置,完成一次。(10-20次,5-8组)
  3.跳台阶:找张椅子来,把一只脚放上去,大腿与小腿之间呈90度,尽全力的跳开,在空中换脚,再放在椅子上,重复2,将原起跳的脚放回椅子上,完成一次(20-30次,10-12组)
  负荷:事实说明,只有在一定重量条件下进行力量训练,才可能使力量增大,并且力量训练中采用的负荷不同,其效果各异,因此,在训练中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负荷[4]。   超量恢复:运动中大量能量物质消耗,运动停止,分解代谢居次要地位,能量物质合成开始恢复并超过原来体内能量物质含量。
  训练间隔:实践证明,力量训练以隔最好,因为力量增长速度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5]。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种训练方法的训练,对试验前后队员弹跳成绩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
  性对照两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前后队员们的弹跳力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其中第一组队员比第二组队员的成绩提高的明显,说明第一种训练方法(超等长训练法)对队员的弹跳力提高最显著,更适合高三排球专选生弹跳能力的训练。
  1、超等长训练法与纵跳训练法的结果分析
  因为训练初期,运动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排球弹跳力训练,弹跳的要领和过程还没有掌握,况且弹跳过程要求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每个环节要到位而且协调一致。在超等长训练法以跳深为典型的反应形式中,肌肉拉长是因刺激向下运动的身体受重力作用被迫进行的,人们习惯称之为超等长练习,采用超等长练习法实际上是一种把退让性练习和克服性练习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超等长练习时,肌肉先作退让工作,并且肌肉被拉长,然后再尽快转入克服性工作[6]。这种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为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从而能够产生一种有力的克服性收缩,以有效地发展爆发力。纵跳训练法实际上是当人体重心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髋膝踝关节相关肌群开始收缩发力,制动重心的下降,此时各环节肌肉的收缩是离心收缩;当运动员身体重心从自主下降并通过肌肉离心收缩制动至最低点后,双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动,髋膝踝关节相关肌群开始从离心收缩转入向心收缩,完成蹬伸动作,使人体跳离地面。纵跳练习和超等长练习实际上都是使肌肉退让、拉长、牵张、收缩,但超等长训练法更能够使肌肉极度拉长,产生强有力的克服性收缩,更加有效的发展爆发力。所以,对于排球专选学生弹跳力训练,在这两种训练方法中最适合的方法是超等长训练法,因为它能使运动员在一定的时间段里达到最理想的弹跳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得出超等长训练方法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更有效。由于排球专选的学生是未来的体育教师和教练,承担着艰巨的高考甚至以后的教学任务,所以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正确掌握进行教学更为重要。因此,教练员应对他们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能训练过度,从而使运动员的技战术和各项身体素质水平迅速提高,最终达到顺利通过高考的目的。
  2、建议
  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弹跳力训练应以适当负荷量的超等长训练为主,以形成快速用力的动力定型和起跳技术。为建立快速度发力动力定型,训练水平低(没有系统训练),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队应采用小负荷量的快速练习。对于有系统训练的运动队,必须重视大负荷量的快速练习。为了不破坏起跳的动力定型,大负荷量纵跳练习的结构要与排球扣、拦、起跳技术结构一致。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以“冲击性”收缩完成各种负荷练习,而且在加大负荷量的同时,加强徒手的快速练习。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3.
  [3]张志云.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2007(02):3.
  [4]刘强.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02):4.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3-54.
  [6]李汝田.排球[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167.
  [7]石鸿儒.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训练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03):4.
  [8]李安格,黄辅周.现代排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235-236.
其他文献
【摘 要】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交织在一起,容易使人产生混淆,若不对二者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就会给法律适用带来困难。本文将通过对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理解再比较两者的区别。  【关键词】默示预期违约;不安抗辩权;区别  一、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默示预期违约的概念  默示预期违约,又称为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其将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日渐频繁,我广西外国语学院有着地域优势、外语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为培养国际复合应用型人才,我院推行的是所有专业大学四年英语不间断,推行每天英语晨读不间断。本文主要是以通过广西外国语学院中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与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合作推出的晨读训练“晨之声”为例,探讨通过实验教学利用早上晨读时间,提高学生的双语听说能力。找到适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暴力、重婚等婚内侵权现象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我国没有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出现不同审理结果,该项制度构建迫在眉睫。婚内侵权不同普通侵权,通过介绍其含义及构成要件,进而分析我国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终为构建我国婚内侵权赔偿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立法保障  一、婚内侵权行为含义及构成要件 
期刊
【摘 要】根据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能力的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也就是按工作过程来安排学生学习。本文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实施成效进行有效性分析研究,拟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提出完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有效性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这一全新概念产生,逐渐成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社会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选取“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从分析思政教育受到的影响出发,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政教师应如何从正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积极转换自身角色定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及能力三个方面更好地应对这一教育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思政教师;应对思考  一
期刊
【摘 要】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汉字笔顺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如今语文教学当中被忽视的问题之一。正确书写汉字笔顺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人们牢固的识记汉字并美观的书写汉字;还有助于汉字检索和汉字信息处理。而小学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汉字笔顺教育最基础、最全面的时期。笔者通过支教,发现现今小学生文字笔顺错误的问题非常突出,值得我们的研究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期刊
【摘 要】公诉撤回在诉讼程序中不是一个必经程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情复杂,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情况时有所见,因此为避免司法混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诉撤回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对公诉的撤回做出规定,公诉机关撤诉的法律依据是“两高”制定的两部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抛开公诉撤回立法付之阙如的问题,本文以《刑诉解释》第2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特别是当受害人在受到加害人的侵害而在心理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创伤时,请求加害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金,来弥补其在心理上形成的创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十分大的帮助,但是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本文立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功能、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建议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拥有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示范教学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中对了解动作的表象、技术要领、和风格特征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对舞蹈教育中的示范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使示范教学更好的为我们日常舞蹈教学服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示范教学;舞蹈教学;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院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在机构的实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人员,在与他们接触的日子里,笔者深有体会,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向上的引导加上社会支持的帮教,帮教实务中,笔者所在机构主要所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犯罪群体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帮助其改变认知行为模式,对于其顺利融入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帮教;社会工作  一、关于个案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