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分析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走访,探究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就业和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
[关 键 词] 职业岗位能力;分层次;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60-01
高等職业教育区别于传统学科体系,可以说两者培养出的毕业生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一般不适合做研究,但是他们是一线产业工人的最佳人选,尤其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多会加入生产一线。他们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较强的能力和素质,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高职的实践教学要成体系,从课程的选择、分类到执行顺序等都值得探讨。
一、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调研
通过对所教授的电气自动化专业260名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了解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据调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气设备维护及维修、机床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工程等;也有从事电气工程系统设计、售后技术服务、变电站值班检查等岗位的。
根据归纳出的岗位分布情况,通过对大量相关企业走访,探讨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其中通用能力分为: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常用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能力;电气工程制图、识图能力;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能力;电力设备的维修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PLC相关的编程能力;组态触摸屏的设计与调试能力;现场总线技术能力;电力设备维护能力等。为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二、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所对应的技能复杂程度,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心理顺序对应起来,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步步递进。使高职学生更能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热情,提升成就感。
以作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中首先是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之后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最终让学生具备能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个层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不同的实训项目,项目之间既划分层次又相互关联和递进。
(一)基础能力培养
此层次有计算机操作、英语能力训练和专业认知实习。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而言,编程、制作组态画面、上位机的设置等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电气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用到的设备有些是从国外进口的。如果设备出现维修问题,查设备说明书是必要环节,而英语基础太差的学生是难以读懂说明书的,更不用说维修设备了,所以英语能力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实习是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核心能力培养
核心能力培养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设置了电工工艺实训、钳工实训等,强化知识应用、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学习了专业基础技能后,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针对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如PLC课内实验、编程练习与集中实训、组态应用实训等,同时根据考技能证的相关要求,设定实训内容与课时,设置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等,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能力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走访发现,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在求职和工作中都处于有利位置。
(三)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顶岗实习和毕业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顶岗实习学生深入到企业的真实岗位,是毕业之前的一次重要练兵,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此环节的指导教师是以实习企业中的一线“师傅”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的组合,两位教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如果学生做得好,可以选取实习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作为毕业课题的题目。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8-150.
[2]黄琼.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4(6):130-132.
[3]陶权.构建“层次+模块”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大众科技,2012(4):220-222.
[关 键 词] 职业岗位能力;分层次;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60-01
高等職业教育区别于传统学科体系,可以说两者培养出的毕业生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一般不适合做研究,但是他们是一线产业工人的最佳人选,尤其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多会加入生产一线。他们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较强的能力和素质,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高职的实践教学要成体系,从课程的选择、分类到执行顺序等都值得探讨。
一、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调研
通过对所教授的电气自动化专业260名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了解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据调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气设备维护及维修、机床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工程等;也有从事电气工程系统设计、售后技术服务、变电站值班检查等岗位的。
根据归纳出的岗位分布情况,通过对大量相关企业走访,探讨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其中通用能力分为: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常用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能力;电气工程制图、识图能力;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能力;电力设备的维修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PLC相关的编程能力;组态触摸屏的设计与调试能力;现场总线技术能力;电力设备维护能力等。为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二、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所对应的技能复杂程度,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心理顺序对应起来,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步步递进。使高职学生更能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热情,提升成就感。
以作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中首先是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之后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最终让学生具备能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个层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不同的实训项目,项目之间既划分层次又相互关联和递进。
(一)基础能力培养
此层次有计算机操作、英语能力训练和专业认知实习。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而言,编程、制作组态画面、上位机的设置等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电气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用到的设备有些是从国外进口的。如果设备出现维修问题,查设备说明书是必要环节,而英语基础太差的学生是难以读懂说明书的,更不用说维修设备了,所以英语能力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实习是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核心能力培养
核心能力培养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设置了电工工艺实训、钳工实训等,强化知识应用、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学习了专业基础技能后,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针对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如PLC课内实验、编程练习与集中实训、组态应用实训等,同时根据考技能证的相关要求,设定实训内容与课时,设置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等,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能力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走访发现,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在求职和工作中都处于有利位置。
(三)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顶岗实习和毕业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顶岗实习学生深入到企业的真实岗位,是毕业之前的一次重要练兵,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此环节的指导教师是以实习企业中的一线“师傅”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的组合,两位教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如果学生做得好,可以选取实习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作为毕业课题的题目。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8-150.
[2]黄琼.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4(6):130-132.
[3]陶权.构建“层次+模块”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大众科技,2012(4):220-222.